简宁电影《白衣飘飞的年代》拍摄现场。
“《音乐人生》可以说你抓住了机会?”韦廉问简宁。
“我太想成功了,反而越抓不住机会。主要是他太急于求成了,想一下子就拍出大制作《光辉岁月》那样的电影。”简宁回答。
“他一直保留着对小倩的爱,小倩中间回国,看着她和耿肋走到一起,他心有不甘。直到他一无所有,陷入人生最低谷。小倩回归,美丽的女神拯救落魄书生。这是套路吗?”
简宁:“呵呵!都是套路。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套路,我们却总在迷失。”
“家明这条伏线该出现了。”
“对啊,长大后的家明,让我看到自身的写照。看到自己的肤浅,看到自己的急功近利。其实家明放弃音乐是为了追求音乐本身,我放弃音乐,就是放弃,不一样。”
“所以时隔多年你要继续拍家明,把大学时期拍摄的《琴童》重新定名《音乐人生》。就像类型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人生遇到重大转折,你找到扭转乾坤的契机。”
“《音乐人生》太具有实验性,被批判,不符合常规的纪录片,电影节无缘奖项。这在当时给了我当头一棒。”简宁做了一个被打的夸张动作。
“你最终获得电影界的认可。”
“作为学院派导演,我依然没有被大众和商业认可,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我很想拍自己写的剧本《光辉岁月》,但没人愿意投资。”
“电影大高潮值得等待。这也是电影套路啊。”韦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怎么不说这是人生的套路!人必须最后完成一次逆袭(尽管是无意识的,因为他已经放弃对小倩的追求了),成就一场奇观,就像是音乐歌舞电影的高潮一定要有一场酣畅淋漓的歌舞表演一样。”
时光回到简宁拍摄纪录片《音乐人生》的时空。
在CNEX的支持下,简宁花了万元买了一台专业录音机,确保在拍摄时可以进行6轨道的录音。
简宁找到的摄影师,一开口就是每天000元的报酬。
第一次正式拍摄前,十分情绪化的家明突然说,“不要来拍吧,还不到时候。”
简宁已经约好所有的工作人员,只好和他的团队赤手空拳去听家正所指挥的乐团的排练。
采访家明的老师,家明的老师不愿理家明,而拒绝上镜。
历史和简宁惊人地相似!
第二天,家明又想延期。
简宁说:“家明,我约好了所有人,我每天都要付钱的。”
家明说:“不早说?其实上次要拍也可以。”
那是第一次简宁想揍他。
过去我是想拍三个学音乐的小孩的纪录片,当年,家明11岁,另一个男孩6岁,一个女孩10岁。六年之后,那个女孩已经拿了大奖,在上海非常有名。但简宁并不选她做影片的主角,因为他不想表达人们是如何成功的,而是想表达一个人的思考与追寻。
小倩一次来参观简宁拍摄,家明在帮一个朋友指挥一群中学小朋友练曲,他们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小朋友很不听话。
“对不起,令您失望。”家明不好意思地对朋友说。
小倩鼓励家明:“每次的失败是迈向成功的一半。应该激励较好,笑吧!别太凝重。”
家明看着小倩。
“不只是思想,表情关系到你的演奏。音乐是你的一部分。”
“你真伟大!耐心地用想想去激发小孩。”家明笑了。
他俩开起玩笑。
“你爱小孩么?”小倩问。
“我爱小孩。”
“当爸爸吧。”
“真的?”
“应该这样!”小倩拿着围巾用身体演示,“想象丝带彩虹湖水......音乐盒......抓休止......”
简宁把这一切拍下来。
“别收!小声!多点!短音!多点!”小倩指点一个戴眼镜男生,“每个音都有生命。音乐不再彩排,或者苦练。要理解,成为你的一部分。”
小倩潇洒自如,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简宁眼里是那样极端的自信,舒展,陶醉,优雅。那样一种深沉的喜悦,超过了快乐。她的出现,让一切都有了意义。
简宁想起小时候他在外婆的启发下快乐的弹奏。那时他赤脚踩着踏板,身体跟着节奏晃动,他享受着音乐,就像他现在享受着拍摄一样。简宁感觉自己处在绿色的原野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奔跑......
简宁在心里默默地说:当爱和梦想已经千疮百孔的时候,她让我重拾信仰,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险些失去的积极和乐观。为此,我感谢她,也感谢所有一路引导着我找到她、她找到我的缘分。
简宁在拍摄家明指挥乐团。
“音乐在和你说话。感受其中快乐,把它演奏出来。没感觉只是平淡无奇。”家明快乐的沉醉于音乐中......
中途休息的时候,简宁继续采访家明。
简宁:“是啊,你为何不继续参加比赛呢?你过去这么有天赋。”
家明:“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赋',甚至'天才'。”
简宁:“为什么?”
家明:“它摧毁我的童年和少年。”
简宁:摧毁?
家明:“我爸训练我弹钢琴,每天就是不断地弹钢琴......之后让我参加比赛且继续获得更多成就,甚至这变成饭桌上唯一不变的话题。每年二月和三月参加同样的比赛,这样的生活,你试试看......”
简宁:“我理解。”
家明:“人生难道只有比赛么?”
简宁:“你是天才,音乐选择了你。”
家明:“这话这么熟悉。我爸说过,我的钢琴老师说过。就因为我拒绝比赛我爸视我如粪土,钢琴老师不理我。”
简宁:“为什么会这样?”
家明:“我获得更大的荣誉的同时,我也停滞不前,因为我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弹奏出美妙的音符,我再也享受不到音乐带给我的快乐。”
沉默。
家明:“值得庆幸的是,诸多的比赛,让我比别人更早领悟到比赛这件事会毫无价值地摧毁一个人的音乐世界。”
当天的拍摄结束,简宁向小倩说起大三暑假,看完家明和一小提琴协奏完毕,他和家明展开的一次对话。
“刚才简直太赞了!”简宁赞叹。
“什么太赞了?”家明问。
“你的演奏,那一段简直完美!”
“谢谢。”
“钢琴和小提琴相互协奏很悲伤,也很动听。谁写的那首曲子。”
“我。”家明平静地回答。
“你写的吗?”简宁大吃一惊。
“对啊。”
哇哦,这么有才华!”简宁由衷赞叹,“你现在喜欢钢琴吗?”
“挺喜欢的。”
“这是你长大以后的梦想吗?”
“长大以后哈?谁知道呢。或许不是。”
“为什么呢?”简宁充满兴趣地看着他。
“为什么不是?嗯,你看,首先,我可不想孤独老死,一人沉醉。”家明俨然一名小哲学家。
“好吧。”
“更不要说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已经灭绝了,你要说什么和你说得有多好,都无关紧要了,都灭绝了。”
“观点有点凄凉啊。”
听完简宁的叙述,小倩也感觉不可思议,“他说这话惊到你了吗?他还这么小!”小倩问。
“惊倒了。接着他问我:你能理解我说的吗?我是说家人不理解我。我说我能理解。因为我曾和你一样。我在和他一样的年纪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
“音乐神童都这样吗?”
“或许吧!”简宁说起小时候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情形。那时他正在弹琴,记者没惊扰到他,在一旁默默地听他弹琴,直到简宁停止下来。
“不不不,别停下来,你拉得真好。”记者带着歉意说。
“我不觉得有多好,最近拉大提琴总是缺乏灵感。”
“所以这是你练习的地方吗?”
“这是这房子里最好的地方了,这有完美的音效。”在一旁的爸爸向记者介绍。
“这房间太棒了!你家还有游泳池。”记者看到窗外的泳池问简宁:“你会游泳吗?”
“不会。”
“为什么?”
“没人教我。”
“你喜欢什么娱乐?”记者问。
“读书。”
“我是说打游戏,打球之类。”
“我不会这些。”
“你有和小朋友一起学这些吗?”
“你喜欢把你的个人道德观和期望值强加在别人的身上。”简宁不喜欢记者的提问。
记者尴尬地笑了,“你好有个性!你有什么计划吗?”
简宁在想怎么回答。
“在暑假闲暇时间你想做点什么?”
“我想我应该会一直练习钢琴吧。”
“或许你应该休息一下了。”
“是啊,也许我是该休息了,我想我暂时不会弹钢琴了。”
“我只是建议你休息一星期左右,然后再继续练琴。”
“不,没有一个年轻人会喜欢那么古老又陈旧的音乐了,是时候放弃它了。”
“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说长时间休息我没有建议你这样做。”
“不,我觉得也该放弃了,钢琴太没意思,算了,我不想说这些了。”
听了简宁的叙述,小倩笑了,“那位记者以为得罪了你?”
“其实那是我真实的想法。”
“后来你真的放弃了所有的音乐比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