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可以随便欺负的感觉很不错,有一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连连附和的妹妹感觉也很奇妙。她第一世是独生女,家族里也人口单薄,没有年龄相仿的兄妹。第二世虽有很多兄弟姐妹,额娘却只生了她一个,姐妹之间的争风很激烈,兄弟们的结交也带着别有用心的试探,她除了额娘不敢和别人亲近。
她第一次体会这种亲近的兄妹感情,可以无拘无束的调侃,不用担心下一刻翻脸无情,她忽然间升起一股念头,想要保护这份美好不被破坏,她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庭。
尔豪很有哥哥的样子,装悲愤小气只是为逗妹子开心。看时间差不多了,开始步入正题:“你什么时候学会下棋?我可听张嫂说了,你陪老爷子下了一整天的棋,然后爸爸他就眉开眼笑了。”
如萍神色闪过一丝不自然,说起下棋,竟有不堪回首之感。她自认为已经是个臭棋篓子了,没想到老头子更臭,而且一不如意脸色也臭臭的,让她下得战战兢兢,得一边陪人还一边看人脸色,她多少年都没活得那么累了,很怀疑当年独步东北的黑豹子什么的,只是个传说吧!怎么可能是这么孩子气的一个人呢!
她目光调侃地看了尔豪一眼:“高中的兴趣课有教过,真不知道你上学时是不是天天翘课睡觉。”
梦萍:“大家都上一个中学,课都是一样的。我们两个都没问题,那一定是你有问题!你到底在忙什么?”
尔豪面上一僵,他以前的确没少翘课,什么兴趣课体育课音乐课,这种无关紧要的课程,一部分翘了,别一部份都贡献在跟漂亮女孩子打情骂俏上。他的风流韵事不便让妹妹们参详,刚要转移话题。
就听如萍正色说道:“我们平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爸他一个人在家,其实很寂寞。多花些时间陪陪他吧。我其实下棋水平不高,这样他都不嫌弃,实在难得。”
尔豪自从上班成为自由人后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不太关心,诧异:“爸会寂寞,那妈每天都在做什么?”
梦萍抱着如萍松软的枕头,下巴搭在上面,嘀咕道:“还能做什么,每天出去打牌逛街,一去就是一整天。再说两个人都是老夫老妻了,可能也没什么话题。”她没说的是,王雪琴每天挂在嘴边的家常里短八卦消息,陆振华也不感兴趣。
如萍说:“总之,大家有时间就多陪陪爸爸,聊会儿天,说说校园和工作的经历也好,人年纪大了,不再有新鲜事儿,就爱回忆以前,他以前风光惯了,再看现在的境遇,难免心里不好受!”
尔豪若有所思当中,梦萍有些不确定:“可是,爸他好凶,看到他一瞪眼睛,我就不敢正常说话,别说随意聊天了。”他们几个是陆振华最小的孩子,相差几乎半个世纪,年龄的差距是一道鸿沟,很难跨跃。
如萍温暖的目光落在梦萍身上,轻轻地揽过女孩儿的肩,指尖的温度带来了安抚的意味:“傻妹妹,看人怎么能只看外表,他再坚硬也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他的儿女。”这个简单的道理,她以前也不懂,像梦萍一样畏惧又崇敬着父亲。直到真正的打击让她明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她才回到老人身边,做起一个女儿的本份。她玩笑地说:“你这双眼睛彻底遗传了他的,真瞪起来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如萍见这两只盯着她看,看了眼床头闹钟,想着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完成,开始挥手赶人:“行了,都走吧走吧,太晚了,明天还要上课!”环视弄皱的床单和茶几上地板上的苹果橘子皮,认命地去取扫帚和拖把打扫干净。
闹钟在六点钟准时响起,收拾了书包——就是一个手提的布口袋。去院子里伸展一下手脚,贪婪地呼吸早晨的洁净空气,早饭后,提前半个小时出门。
她需要熟悉一下路况,出了大门沿街走出不远就有电车站,她上了电车,找个空位坐下,天气还很很暖,车子的窗户都大开着,年代味十足的街道毫无预照地映入眼帘。灰扑扑的水泥建筑,西式的柱子路灯,迎风招展的布质牌扁。长卦西装的男人们,旗袍洋装的女人们,匆匆而过的黄包车,高头大马拉着的豪华马车,电车过处叮叮当当的汽笛声,甚至老式的电线干子,这一切交织成大上海特有的韵味。
车到达学校才十几分钟,抬头看向东方,太阳已经冒出头来,光芒万丈地俯视这世间。离上课的时间学有大半个小时,学生都还没来,校门口没什么人,走近校园里能看到一些年长的人在晨练。
她沿着林荫道走了一遍校园,对迎面走来的老人们温声问好,回报她的总是一张张慈爱的笑脸。她对老年人们有一种特别的尊敬,也许是出于他们看似浑浊,实则充满智慧和包容的双眼,没有年轻人的浮燥和轻狂,只有韶华过后的沉淀。
校园不算大,慢慢走着逛上一遍,上课的时间也到了,她踩着铃声进教室,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坐好了,一个扎两条长辫的大眼女孩向她挥手,高声道:“陆如萍,这边!”
她本来打算找个角落随便坐下,反正这种大课是很多班级一起上,到处都是陌生人。那边一开口,如萍只好顶着各色唰唰过来的目光走过去。她刚坐下,一个头发花白教授也夹着书进了门。跟后世的大学不一样,教授没有时间点名,上大学的机会难得,老师想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们也都努力学习,没有谁会故意不来。像陆尔豪那种爱翘课的极品当真不多。
一堂大课两小时,那老师一分钟都没歇,最后还拖了五分钟的堂。等被宣布下课,所有人都呼出一口气。这时旁边的女生才有空关心她:“听说你生病,没事了吧?”
她瞄到了对方课本上的名字,刘蓉蓉,就是王雪琴说的同学吧。如萍冲她笑笑:“已经好了,谢谢你帮我请假和占座。”刘蓉蓉到是很热情爽朗,笑道:“这没什么,对了,昨天的课你都错过了,我笔记借给你吧。”
下面一节课,据说还是开学以来的第一堂课,老师是全国有名的学者,曾赴外国留学。不过,在众学子期待的眼神之下,这个老师开堂就来了个下马威——他用的是全英文授课!
如萍知道教会学校对外语会比较重视,没想到重视到这种程度。英文她已经不用好多年,突然听到还有些生疏,直到过去了小半堂才渐渐好了起来,抬眼看身边的同学们,都极其认真地听着。
中午时和刘蓉蓉还有另外两个小个子女生一起去食堂吃饭,也有带饭的同学直接在教室里解决。她这才知道一早张嫂欲言又止的表情是什么意思,应该是她今天走得太早,张嫂没来得急做她的午餐。
刘蓉蓉几个一路上都在抱怨说老师讲的好难,只能连蒙带猜,可还是一知半解。如萍也没在意,想既然老师都这么讲了,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听不懂,她深知大家说话都爱说七分满。可她却错估了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等刘蓉蓉问到如萍时,她回答说:“还好,听懂个大概吧。”她后面听顺溜了前面也能顺藤猜下来。
刘蓉蓉几个一惊,“真的?”她们其实连个大概都没听懂,课前又没预习过书本,一堂课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如鸭子听雷,虽不动声色,着实听不太懂在说什么。
如萍被她们灼热的眼神包围,艰难地点点头。有些后悔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她哪里知道,这是开学以来老师头一次用全英文授课,这些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就算曾经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也只是日常用语熟练,而教授讲的学术性观点怎么可能是日常用语,所以学生听来则到处都是生词,现在碰上一个据说能听懂大半的,自然是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如萍的第一次食堂之旅,就是在几位热情同学几近挟持下完成的。她到是想反抗,可是她现在只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随便来个高点壮点的人就能夹着她走,锻炼体力这项也因此被她提上了日程。
圣约翰大学早在1879年就建校,1913年又开始招收研究生,拥有5个学院16个系,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学生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无论从师资配置还是食堂的供给都看得出来档次很高。
食堂分为上下两层,下面是便宜的大众盒饭,楼上是西餐精炒和各地的名菜,环境也比照餐厅的标准。四个女孩在一楼坐定,每人花了二毛钱买一份盒饭,每份三个菜一碗汤,味道平常不好不坏。如萍没有忽视三双时不时瞄向她的眼睛,咽下最后一口青菜,拿起手绢擦擦嘴角,轻轻地开口:“老师用前二十分钟讲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兴起的几个流派……”她尽量细致潜显地讲出来汉语,再语速缓慢地重复一遍老师英语版的说法。
邻座的几个男生也是刚刚一个教室出来的,本来就对她们这桌风格各异的漂亮女生频频观注,无意间听到如萍竟然在讲上午的课,不禁也凑过来听,其他人见状以为有热闹看,纷纷驻足,听到原来是在讲课也都不走了,甚至有人拼了桌椅过来。
轻缓的女声流畅如水、从容不迫。将让众人头疼的东西娓娓道来,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还有人夸张地开始记笔记,如萍嘴角一抽,从来不知道枯燥的理论也能让这些人听得津津有味,看大家年轻认真的脸,她也认真起来,其间穿插着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后世的论断总结,让原本枯燥的东西更生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