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道人捋着雪白胡须道:“我与我师兄,当年有些分歧。我那时年轻气盛,专好杀富济贫,师兄却一心呆在蛇山,整治毒蛇。有一次,我俩大吵一顿,一怒之下,我便离他而去,一晃十多年了。”
赵志钢见这老人孤独一人,身又有残疾,道:“这些年,师叔一定是受了很多苦。”
“哈哈哈哈,我现在每日过得很是快活,谈不上受苦。来来喝酒。”黑山道人又豪爽地喝下一碗酒。继续道:“如此看来,我和我师兄两人都对,都不全面,人也得治,毒蛇也得治,哪一个泛滥成灾,都是要为害百姓,生灵涂炭。更何况是天灾人祸,连在了一起,那百姓的日子就更没有办法过了。如今,朝廷昏官打着捉蛇的名义,把个蛇山弄个乌烟瘴气,这个朝廷就得打垮它,狗官都该杀。”老人咬牙切齿道,又喝了一碗酒。
赵志钢道:“师叔所言极是,我等不才,不能担当大任,惭愧,惭愧。”
“哈哈,贤侄不必自责,来日期方长。”
“愚侄愿听师叔教悔。”
“哦,我知道,你们这是要去京,城,你们凡事要多加小心,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你俩的聪明才智,定能化险为夷。”
赵志钢与阮笛儿相对而视,这老人真是厉害,他是从何知道他们要去京城?赵志钢问:“从这到京城,还有多远?”
黑山道人道:“到京城还有五百多里地,出去这一百多里,都是上山路,很不好走,你俩一定小心。哦,我这有两样东西,送给你俩,也许能用得上。”
黑山道人从身后拿过个包袱,从里面掏出两件斗蓬,微笑道:“这东西是我潜心琢磨而成,可以兜风飘浮,遇到万不得已之时,可以一试。”
赵志钢、阮笛儿接过斗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老人送他们这东西有何用途?
老人说着,又从包中掏出四个鸭蛋似的黑东西,嘿嘿一笑,道:“你俩别看这东西不起眼,威力可不小。叫火老鼠。遇到不能脱身之时,往地上一扔,趁着烟雾就跑了。嘿嘿,留给你俩防身之用。”
赵志钢知道这地老鼠就是一种手雷,危急时扔出去,一炸一大片。早年见师父长白道人鼓捣过这东西,只是那时自己还小,已没有什么印象了。
赵志钢、阮笛儿两人谢过黑山师叔,见外边天已放睛,就要告辞。
阮笛儿见这老道真不错,替我们想得这么周到,很是感动,道:“老伯,初次见面,也没有什么送您的,不好意思。”
黑山道人道瞅着阮笛儿,微笑道:“阮姑娘,听说你的笛子受过高人真传,能让老夫一饱耳福吗?”
阮笛儿淡然一笑,道:“那就请老伯多指教了。”
阮笛儿将银笛轻贴唇旁,轻吐几个短音,继而长音一送,悠扬美妙的笛音,传出洞外。那笛声,时而欢快,进而忧伤,时而委婉,时而奔放,黑山道人微闭双目,两手打着拍节,如醉如痴。
这时,从外面慌慌张张进来一个人,阮笛儿把笛子停下来,那人看了阮笛儿、赵志钢一眼,对黑山道人道:“师父,大事不好,官军上山了。”
黑山道人一惊:“哦,这么快,就是那个蛇山大元帅?”
“正是那个刘麻子,带有几千军队。”
黑山道人对赵志钢、阮笛儿道:“这就是我的徒儿袁成。”
赵志钢、阮笛儿与袁成见过礼。
黑山道人对袁成道:“这二位想必你早已知道?”
袁成点头,道:“我在镇上见过二位,小弟这边有礼了”说罢,冲着赵志钢、阮笛儿一抱拳。
黑山道人对赵志钢、阮笛儿道:“我这两个徒弟,跟踪这麻子的军队已是多日,对他们的行踪很是了解,那军队就是对冲你俩来的,你们快走,咱们后会有期。”转身又对徒弟道:“话留着以后再说,你快他俩从小道上山。”
赵志钢、阮笛儿与黑山道人告别,与那袁成出了山洞。袁成将阮笛儿、赵志钢带到山洞后边,这儿有一条小毛道,刚好能通过一匹马,告诉他.俩,顺这道,直通山顶,比大道快得多。两人与袁成告别,牵马奔山顶爬去。
那山路实在太陡,非得人在马前,牵着马才能通过。好在两匹马在山洞歇了脚,又吃了草料,养足了气力,使劲向上窜,倒是赵志钢、阮笛儿两人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到了山顶,该往山下走了,可顺路往下一看,下山的道有成百上千的兵士往上爬,还有百十丈远,就到了山顶。有兵士看见他俩,大叫道:“反贼在山顶,快上山呀,别让反贼跑了。”众兵士大喊大叫,向山顶冲来。原来,刘端仙从太平镇出来,追上了阮笛儿、赵志钢,却因太平县衙四个差役捣乱,又跑掉了,甚是恼怒,又重新撒下人马,追捕这两人。追了几天,没见踪影,刘端仙猛然想起,这两人该不会又回到了牛家岭?便催马赶来,却迟了一步,遇到受伤的栗道远,坐在一辆马车上,后面几个残兵跟着,往京城去。刘端仙算计,这两个人也跑不太远,就重新布置兵力,搜捕过来。
赵志钢、阮笛儿想从原路下山,可那山壁立陡,马无法下去,如弃马人下去,没走多远,追兵就到了山顶,两人就会死于乱箭之下。现在,眼前还有一条大路可以下山,当初,黑山道人没让他俩走这条路,因其平坦好行,恐怕有官兵。现在,死*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闯一闯了。两人骑上马,不用催马,便一泄而下。可是,只跑一里多地,便遇到另一伙追兵,把路全阻死,叫喊着向上冲来。看来,硬冲是过不去的,他俩发现,路左侧便是一片荆棘丛,中间有一条羊肠小道,马匹过不去,无奈,两人下马,一拍马屁股,让它们随便逃生吧,两人钻进丛中。转眼的功夫,两队人马都到了荆棘丛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