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参战使得奥匈帝国承受的压力要少一些,加上俄军损失惨重,奥匈军队躲过了厄运。
为了洗刷耻辱,解决后顾之忧,塞尔维亚成为了奥匈必须解决的拦路虎。
1914年的最后一个月,被塞尔维亚这样一个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一再打败、击破,因而蒙受耻辱的奥匈帝国,决心结束这种局面。
现在,它的战斗兵员在数量上与塞尔维亚相比,约占3比2的优势,在武器装备和弹药的数量与质量方面也占有很大的优势。
在山区冬季严寒条件下经过顽强的拉锯战斗,奥匈军从侧翼迂回贝尔格莱德,12月2日占领了塞尔维亚的这座首都。
但是足智多谋的塞尔维亚统帅普特尼克正在等待弹药,塞尔维亚人总是缺少弹药,他也在等待着一场反击战。
不过塞尔维亚人还是失望了,德国从后方抽调了四个军的后备部队增援到了贝尔格莱德。
德国的后备部队是整个欧洲最强的,他们与正规军的差别并不大,得益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他们熟悉战争的速度非常的快。
德国仍然在往塞尔维亚增兵,很显然,它并不满足只是攻占塞尔维亚,打通道路。
由于英国的封锁,德国的船只,除少数偷越封锁线和实施奇袭的舰艇外,都被从海上逐出。
英国采取史无前例的行动,宣布从11月5日起,整个北海为军事管制区,中立国船只进入该区要担风险。这一行动虽然引起了同美国的磨擦,但大大有助于英国的封锁。
到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
随着德国的潜艇不断的击沉英国商船,英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
12月中旬,德国公海舰队的分舰队在对英国海岸的袭扰中,炮击了哈特尔浦和斯卡伯勒,击毙120平民,伤400人。
这次袭击促使英国从大舰队抽调若干舰艇担任海岸防务,英国人几乎要出离愤怒,解决德国公海舰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可是,德国海军的辉煌在海外仍然在继续,潜艇也好,装甲巡洋舰也好,都创造了赫赫战功。
德国在海外的主力舰大部分都是南华造的,在一系列的袭击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让德国海军对公海舰队中带有南华血统的几艘主力舰充满着信心。
冰冷的天气,冰冷的海水。
可是德国的袭击舰队却乐此不疲,在海洋上,德国处于绝对劣势,他们必须要依靠舰炮,依靠他们的出色战斗来使得这种劣势尽量不那么的明显。
即便是圣诞节,他们也毫无兴致,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次又一次的狩猎上面。
这场战争已经席卷全球;贸易和金融、社会联系和个人友谊的形式都打乱了。
在波兰的荒凉平原和喀尔巴阡山麓的小丘,堑壕里的圣诞节使敌意稍有缓和,甚至有过敌对两军联欢和交换简单礼物的事。
但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罪恶之花是注定要开放的,宣传机器早已在绝妙地运行着。在5个月之内,协约国已伤亡了200万人——前所未有的血的代价。
同盟国的损失虽然少了许多,但是仍然让奥匈帝国这样的老迈帝国感到难以承受。
新的大战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中。
之前德军一直有着东线或是西线的争论,法尔肯海恩是一个“西线派”。这就是说,他相信大战只能在西线取得胜利,因此他仍抱着实施突破的幻想不放。
但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认为,只有他们采取的战略——在东线进攻才能获取胜利。
德皇威廉二世却让四个新动员的军赶到了塞尔维亚作战,让他们以为皇帝陛下是想支持东线决胜。
不过,接下来德皇的建议,却让他们明白,西线仍然是相当重要的。
比利时的国土继续在沦陷,法国同样如此,但是,更大规模的战役仍然在酝酿。
时间进入1915年,德军与奥匈军队联手在塞尔维亚进行大扫荡,在之前,由于双方的严密控制与防御,使得漫长的冬天让塞尔维亚十余万军队无谓的死伤于寒冷。
随着保加利亚第2集团军1月22日攻克瓦莱斯和康曼洛沃,通向萨洛尼卡的铁路线即被切断,从而阻止了萨拉伊的部队与处于困境的塞尔维亚军会合。
塞尔维亚军残部,在一次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且战且退的行动中历经血雨腥风,翻越冰天雪地的重山峻岭,带着2.3万名奥匈俘虏撤退到阿尔巴尼亚沿岸。
他们从各个山隘退到贫瘠的亚得里亚海边,“衣着褴褛,形容枯槁”,饥不择食地咀嚼生白菜、蜡烛,以及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他们伤亡达10万人,另有16万人被俘。许多活下来重新投入战斗的人都十分憔悴,两腿骨瘦如柴,惨不忍睹,科孚岛的护士们不用力气就可以用双手把成年人举起来。
塞尔维亚已经没有可战之兵,门的内哥罗也随之投降。
这对协约国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德国向塞尔维亚发起的进攻太及时了,使得塞尔维亚没有能够挺过这一个关口。
德军在东线创造了无数奇迹,每次都是恰到好处,运气好的惊人。
在西线,对巴黎的围困,以及在比利时与法国沿海的对峙,战斗更加的激烈。
德国拥有太大的优势,他们打这种堑壕战实在是太得心应手了,而且武器装备也非常适合。
德国总参谋部也清楚,打堑壕战南华国防军才是高手,中国国防军正是依靠堑壕战打得俄军狼狈不堪。
来自于南华的各种武器也使得德国打堑壕战更加的有底气。
进入2月,天气稍有回暖,再一次的大战迫在眉睫。
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死于严寒的,并不是交战双方。
而是倒霉的西伯利亚人。
1914年的冬天,该死的老天爷毫无人性,居然用严寒杀死了113万的西伯利亚俄罗斯人。
这个数目甚至可以与交战双方互相杀死对方的数目媲美,实在是骇人听闻。
113万人,这便是西伯利亚黄皮肤魔鬼们的成果。
从南洋来的土著穿着厚厚的羽绒棉袄,在中国控制区域某地的小木屋中烤着火,吃着烤肉,玩着俄罗斯女人,实在是写意。
可是,他们在过冬之前所做的一切,却给西伯利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他们就像是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基本是一片焦土,寸草不生。
大量的房屋被毁,农田被摧破,作物被烧掉,无数的俄罗斯人就这么的被虐杀,血流成河,黄皮肤恶魔们使用各种狠毒的招数来残忍的杀死俄罗斯人,仿佛是在残杀动物。
侥幸活下来的俄罗斯人也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没有了房子,他们无法抵御寒冬,没有粮食,他们更加无法捱下去,人生彻底的无望。
受到俄军严密保护的城镇也好不到哪里去,随时都要面临着袭击,虽然每次袭击损失并不大,但是日子久了,总归人心惶惶。
还没有被黄皮肤恶魔光顾的村镇则每天都在惊恐之中度过,人生是那么的灰暗,他们渴望活着,渴望活下去,但是,这似乎很难,黄皮肤恶魔们随时会来。
粮食成为了西伯利亚最为昂贵的物资,到处都缺粮食,更别说向国家交出战争迫切需要的粮食。
整个俄罗斯都缺乏粮食,大量的缺乏粮食。
可想而知,生产被破坏的西伯利亚,明年再也无法向国家提供多少粮食,自己消耗都说不定不够。
如果西伯利亚一直是这种处境,那么战争也别打算继续了,不用同盟国来杀,战壕里就是俄军最好的坟墓。
饥饿与寒冷一直是俄罗斯士兵的最大敌人,想必接下来的日子,这位敌人将会更加的伟大。
沙皇尼古拉二世声称要让做出决策的那位中国总理付出代价,甚至向英国提出了向中国宣战的建议。
如果再这么下去,大量的军队被牵制于西伯利亚不说,西伯利亚的农业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给俄国巨大的帮助。
如果严寒冻死了113万人,那么由于西伯利亚农业的被破坏,而导致俄罗斯人被饿死的数目,将会远远不止。
数百万的俄罗斯人因为这些黄皮肤恶魔而死,使得俄罗斯人对南洋土著恨到了骨子里头。
中国政府也象征性的对这些南洋土著做出了谴责,并且呼吁这些土著保持克制,有问题可以与俄国进行谈判,中国愿意从中牵线。
“西伯利亚独立组织”则在几家报纸上痛斥了俄国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勾结,声称绝不愿意放弃这片故土,将会与俄国战斗到底,也希望中国人不要插手其中。
从远东到西伯利亚,俄国武装了150万人的军队,实际上,三分之一的人才有武器,其余人完全是一些农民,他们被迫四处防备中国国防军的“侵犯”,以及黄皮肤恶魔们对西伯利亚乡间的袭扰。
贪婪的老毛子既然不愿意放弃侵占中国的土地,那么必然要付出代价。
从远东到西伯利亚,从西伯利亚到中亚,俄国已经勉力在维持。
就连中亚都不断的在闹腾起来,由于历史上俄罗斯人对中亚各民族的血腥屠杀,使得得到各种武器之后的中亚民族分外的嗜血。
在中亚,同样开始了“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
这些被仇恨蒙蔽了的民族杀起来更为的彻底,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要摔死在地上,老弱妇孺也是如此。
焦头烂额的俄罗斯人开始感到了一丝恐慌,他们已经无力控制这些区域了。
协约国一再的要求俄国尽快与中国签订停战条约,将上百万的军队调到欧洲战场上,可是,俄国已经无法回头了。
俄国内部倾向于对华妥协的大有人在,由于海参崴控制在中国手中,一切对俄输送的物资都无法通过这个港口送到俄国,中国以俄国为敌对国为名,宣布将会对一切对俄走私商品的个人或团体处于重罚。
这实在是一招毒计,着实狠辣,这使得达达尼尔海峡到黑海的通道被土耳其关闭之后,俄国不多的对外补给口又少了一个。
从美国、日本可以得到大量的物资与商品,可是,如今却只能忍痛购买中国人的商品。
还好,中国人的商品的确价廉物美,这也让俄国人心里略为好受了些,但是海参崴被对方捏在手中,着实难受。
就像德国想要得到波斯湾出海口一样,俄国同样想夺回海参崴。
2月11日,俄国与中国签订了黄金换粮食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会向俄罗斯提供大量的粮食,以换取俄罗斯手中的黄金储备。
根据附属协议,除了黄金,中国还接受各种中国文物。
沙俄从中国掠夺走了大量的财富,大量的瑰宝,大量的价值难以估量的文化艺术品,这始终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一大鸿沟。
俄国人这么干脆的签订了这个协议,实际上是想找到一块敲门砖,有了这块砖,门就能一扇扇的敲开。
变相的在归还中国文物,实际上就是在试图改善中俄两国的关系。
其实在中俄边境的“非法走私”活动一直就如火如荼,大量的昂贵的中国产轻武器流入俄国,如果出的价高,或许还能得到重武器,如机枪与火炮。
无论是南华产还是中国产的武器,都要比日本产的要好很多,所以俄国人也不在乎价格比日本人的贵。
反正俄国人缺的就是武器,打仗时,只要有人不断的死,马上就会有人接过这些无主的武器,继续战斗,所以,武器的经久耐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
在俄国,人是不值钱的,枪值钱,粮食值钱。
就这样,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当初俄国从中国掠夺走的各种财富通过官方的以及非官方的渠道流回了中国。
不是中国不想卖武器给俄国,实在是产能有限。
英法下了巨量的单子,中国产、南华产的武器是世界上一流的,除了本国武器,他们更愿意使用这两个国家的,或者说,南械。
在战争时期使用各种型号的武器是致命的,所以,除了本国生产的制式武器,南械便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就连美国货都无法与之竞争。
就连美国人都嫉妒南华与中国发战争财的效率,实在是让他们瞠目结舌。
就这样,中国的钢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加上资金的充足,技术的支持,设备的保障,同样暴力的重工业开始了又一轮的发展狂潮。
从2月开始,英法联军就开始不断的试图切断德军的补给铁路线,并且围绕这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势,但都告失败。
而4月的韦夫尔会战,这是法国第1集团军对凡尔登以东的圣米耶尔突出部实施的一场徒劳无益的攻击。
5月与6月,英法联军先后在巴黎外围与德军进行鏖战,尽管已有将近一年战争的代价高昂教训,他们还是跳出堑壕,以整齐而密集的队形投入进攻,并以同样的方式战死——像长柄镰刀割草那样被铅弹扫倒。
在损失了数十万人之后,便是准备在夏季休息一下了。
之前英国更是向达达尼尔海峡发起了进攻,不过,仍然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德国人在这里已经有了布置。
通往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的狭窄而又弯曲的达达尼尔海峡,1915年时防御相当坚固,尽管许多火炮和工事已经过时。
狭窄的海峡北侧是加利波利半岛—— 战略防御的拱心石。火炮总数达100多门,最大口径达14英寸,沿海峡入口直到马尔马拉海一线配置,火炮最集中之地是纳罗斯,那是海峡的蜂腰部,地形向北急转弯。
整个防御,包括以轻型火炮和榴弹炮掩护的布雷场,加上探照灯照明,并得到鱼雷发射管和防潜网的加强,堵死了海峡通道。
土耳其人在有先见之明的利曼.冯.赞德尔斯将军帮助下,大力加强了这个多面火力的防御阵地,尤其是在德国人的援助到了之后,准备迎接这场海峡通道争夺战。
英国的登陆作战很不成功,旨在摆脱西线式的僵局而采取为翼侧迂回行动陷入了堑壕战的困境。
双方一再发起进攻,但战果甚微,而伤亡巨大。
随着地中海炎夏的到来,进攻一方开始病倒:疟疾和痢疾导致大批人员丧生。
在5月12-13日夜间,一艘土耳其驱逐舰用鱼雷击沉英国战列舰巨人号,一艘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凯旋号和威严号。
达达尼尔海峡变成了敞开的、逐渐扩大的伤口。
而5月同样有一件潜艇造成的大事件发生,5月7日在爱尔兰海域,德国潜艇U-20(沉默者号)击沉非武装的邮船卢西塔尼亚号,但船上装有弹药和 1000多名乘客(其中440名妇女和儿童)。
死者中有115名美国公民,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给世界留下了极深的心理影响。
在美国,“牢记卢西塔尼亚号”一时间成为支持战争的战斗口号。
紧接着还发生其他一些事件,加上华盛顿与柏林之间措词激烈的照会往来,使美国对德国产生了敌意。
虽然德国开始限制潜艇的活动,但是还是给协约国留下了阴影,毕竟德国的潜艇太可怕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