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节 土耳其参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由于西线与东线出色的表现,使得德国陆军动员可以更加高效率的进行着,德国目前已经不介意是否需要速决战尽快解决法国。

在西线,德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后备兵力的增强,大量新武器的到位,使得德军开始稳扎稳打,力图用最小的伤亡来达到战略目的。

反正有毒气,又坦克,更有对协约国电文密码的破译,对敌军行动的了如指掌,只要能够调动对方,就有歼灭对方的机会。

德军似乎是在示威一般,将东线的军队开始迅速的调往东线,帮助奥匈军队作战。

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霍夫曼从东普鲁士调来4个军对付这个威胁。德国人又一次以出色的条顿民族的效率使用他们优越的铁路网。

在9月下旬的11天之中,动用大约750列火车把部队转移到克拉科夫地区,行程约500英里。

这是后勤计划及其实施的一个典范。

德国部队加上其他部队组成第9集团军,并于9月28日向波兰地区发动一场肆无忌惮的掠夺性攻势;当时俄国最高统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借助强大的增援部队重新部署他的部队。

奥匈军沿维斯瓦河一线掩护德军的南翼,并向桑河挺进。

德军的进击取得初步成功。而且进展迅速;到10月12日,华沙已经在望。

但是,如同巴黎一样,华沙城那朦胧的塔尖却可望而不可及。

俄军数量上的优势(大约是4个集团军对1个集团军,60个师对18个师)发挥了作用。经过维斯瓦河沿岸的激战之后,德军放弃了他们的全部占领区,秩序井然地退到他们的边境,同时炸毁桥梁、实施焦土政策和大规模的破坏,阻止敌人的追击部队。奥匈军也缩回桑河,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扔下普热米什尔不管,从而结束了波兰西南部战役。

这是一场流血的、针锋相对的博弈;它推迟、分散了俄军进攻西里西亚的准备,但未能阻止这次进攻。

“李,你知道吗?西线与东线的进展让我欣喜万分,你很快就能看到德意志军队进入塞尔维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让土耳其人参战吧,由南华给出些必要的支持。我们需要他们在巴士拉有所作为,需要他们能对埃及进行威胁。除了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封锁俄国人,他们也应该为同盟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威廉二世迫不及待的需要土耳其参战了,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奥匈帝国面临的危机,让德国也喘口气。

南华的军事顾问在土耳其已经三年多,在这期间里,不但培养了一批飞行员,更教会了土耳其军队如何更好的进行现代战争。

这个时代,除了德国,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更快的适应堑壕战,拥有最适应堑壕战的武器装备。

可是李秉衡改变了这个状态,在奥匈,他进行了努力,在土耳其,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由于南华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使得土耳其倾向于相信南华参谋团的建议。

他们也许并不能帮上太大的忙,但是能够牵制俄军,给俄军大量的杀伤,这已经对得起这些年南华的投资。

更何况,适应了南华的堑壕战训练以及德国的教官团更为严格的培养,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那么弱。

他们完全可以与阿拉伯联军一起进行游击战,以较小的代价来取得战果。

李秉衡一直在试图将俄国的任何一个敌人都变得尽量可怕些,多给俄国带来些厄运。

虽然才数年的时间,但是足够了。

10月31日,土耳其向协约国宣战。

土耳其的参战自动地开辟了几个新战区,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机遇。

经由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这条通往俄国的补给线被封锁了,但是土耳其的亚洲帝国,因几个世纪的内部腐败而变得很虚弱,现在已经不起攻击。

土耳其各条战线的特点是距离遥远、气候差异极大——从严寒的高加索到酷热的沙漠,加之交通条件很差。

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从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需要几周艰苦的跋涉,土耳其同样需要同盟国尽快击溃塞尔维亚,从而让交通便利起来。

土耳其集结了约40个师,50万人左右,最后编成4个集团军:第1集团军部署在土耳其欧洲部分;第2集团军部署在小亚细亚;第3集团军在靠近高加索的俄国边境:第4集团军位于从巴勒斯坦到西奈的黎凡特沿岸;还有两个军在美索不达米亚。

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敦促下,小规模的战役立即展开在靠近波斯湾源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地英国统治者从印度抽调部队;同时也展开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地区,这里英国利用其埃及领地来进行防御。

英国一个印度师的主力部队于11月22日占领巴士拉,并挺进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会合处。

这让威廉二世极为不满,也坚定了尽快攻克塞尔维亚,拓宽南下的通道之决心。

11月间,英国舰队大张旗鼓地但也是徒劳无益地炮击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要塞,并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意义。

从东方而来的德国商船可以挂着其他国家的旗帜,然后在罗德岛躲避英国海军舰艇,并且伺机进入达达尼尔海峡。

英国对此极为不满,但是,要彻底封锁苏伊士运河,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抗议。

之前英国宣布北海为禁航区,使得美国对此接连抗议,毕竟美国的商船不仅驶往协约国,也驶往同盟国。

发战争财的国家太多了,如果将苏伊士运河同样与北海等列,那么,这等于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什么时候德国的巨型货轮,居然属于南华了,属于中国?”

朱尔典在李秉衡的办公室里咆哮着,丝毫不顾自己的唾沫飞溅在对方的脸上。

一旁的卫士手里拿着手帕,尴尬的看着一脸平静的李秉衡。

陈友仁则坐在沙发上喝着李秉衡亲自煮的咖啡,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仿佛浑然与他无关。

最近李秉衡要娶德国公主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加上中国与南华的倾德倾向,中国民间对同盟国的热爱,都使得协约国为之侧目,双方关系异常紧张。

但是随着协约国巨额的订单来到中国,似乎双方又开始了眉来眼去,丝毫没有之前的哀怨。

即便之前李秉衡的种种手段太过出格,协约国都直接的无视了,现在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初德国与奥匈帝国爽快地交出了在华租界、租界地以及一系列通过不平等条约得到的特权,使得中国民众普遍同情同盟国。

在中国民间,甚至有许多组织与小政党在呼吁中国加入同盟国,彻底收回协约国家在中国的各种剩余特权,讨回当年的公道。

这里面的意思连英国人都懂,前清时的种种屈辱始终刻骨铭心的在许多中国精英人物心中,沉甸甸的,许多人视为终生的抱负。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对西方国家有着本能的畏惧与痛恨,而随着南华的崛起,随着中国的民主共和,对西方国家的畏惧逐渐的在消退,而痛恨也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对中国的友好,而开始有所改善。

可是,西方的这次大战,使得中国人对西方的痛恨比过去更为炙热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复仇的希望。

他们更有理由亲近同盟国,痛恨协约国。

所以民间除了各种宣传,工厂企业也在拼命的赚着协约国的钱,几乎是暴利的在赚,赚到昏天暗地。

众所周知,中国工业成本低,可是在这战争年代,凡是出口的货物价格丝毫不比美国、日本的货物低多少,大家都是赚钱,没有必要为了开拓市场而自己降价,有的是订单哗哗的来。

得到了大量法国、美国资本注入的中国金融市场再一次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贷款监督机构,以防止出现因为银根过松导致的各项问题。

现在的中国有的是资金投入在工业上面,整个中国陷入了一种疯狂,到处都在办厂,到处都在投资。

就连乡间的小地主,几个农户,都开始利用自身的积蓄,或是从农村银行贷款,开办各种小作坊。

不少地主甚至将自家的地用来修建工厂,出卖或是出租给其他要兴办工厂的实业家,从土地上的出产,完全比不上工业投入。

相应的,为了避免过度的重复建设,国家开始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由政府转交到民间,让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能自主创业,弥补期间的空档。

除此之外,航运业也开始了疯狂的扩张,现在远洋航运尤其吃香。

虞洽卿的航运公司便购买了两家德国航运公司的股份,并且购买了一些船只,这倒不是在欺负德国人,双方也是各取所需。

但是问题来了,英国人认为这是中国玩得猫腻,是在暗地里帮助德国,否则,中国资本家是没有实力染指规模庞大的德国航运公司的。

朱尔典已经多次被中国政府刺激到,在中国,他得到的都是对大英帝国不利对协约国不利的消息。

想到那些为了钱不要命的法国人,还在源源不断的将资金投向中国,不由得一阵痛恨,这是在资敌。

谁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就会加入同盟国作战,大英帝国还占着香港,至今还坚持一些前清时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都是仇恨的根源,只要大英帝国一天不放下身段,友好的对待中国,那么中国就会一步步地滑向同盟国,滑向对协约国作战的深渊。

“那么,在战争时期,难道我们没有与同盟国交易的权利吗?”

李秉衡重重的将文件摔在了桌子上,示意朱尔典认真地察看。

的确,这些都是李秉衡名下的公司与德国航运巨头签署的合约,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向他的公司出售股份的条款。

不过,还有密约,这就不是对方可以知道的了。

其实最近从德国得到的几条船,都是德国皇室名下的产业,是英国人想多了。

“这不可能!”

朱尔典还是不敢置信,一股凉意从他的脚底升起。

如果真是那样,那说明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更进一步了,最近德国人一直很热络的往中国跑。

英国内阁一直没有制裁中国,制裁南华,就是考虑到德国不断的在引诱中国与南华加入同盟国,所以想做出些努力,挽回这一劣势。

英国国内甚至有交还香港的呼声,但是却没有人理睬,香港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与新加坡同样是英国王室的明珠,不可能就这么的交还。

日本已经正式向同盟国宣战,目前正在满太平洋的帮助英国对付德国商船。

不过他们的行动受到了中国与南华的限制,英国国内也有人提出借此机会将日本也拉入实质性的战争,让他们去与中国、南华好好的打上一场吧。

德国的太平洋舰队早就不知所踪,很有可能是被南华保护了起来,成为太平洋乃至印度洋英国商船的巨大威胁。

主战场战事不利,连外围战场也极为不利,没有接收到德国的殖民地,没有对德国海外势力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这就使得协约国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希望美国可以加入到协约国作战。

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美国明显是发战争财的商人,让他们来搞军事那是万万不行的,加上对方又与南华有军事盟约。

什么事都与南华扯上了关系,这使得无数英国人痛恨南华,同样痛恨来自南华的商品,尤其是他们的夫人身上的香水、化妆品、美容品、日用品以及服装、手表、首饰、丝袜等等。

眼看又是冬天来到,交战双方必须在严冬之前完成各自的战略目的。

11月1日被任命为东线德军所有部队总司令的兴登堡,面临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德国第9集团军对俄国第5、第4、第9集团军。

北部的俄军再次越过防御薄弱的东普鲁士边境,这让西线的英法联军看到了一丝希望。

悍不畏死的俄军,居然再次向德国发起了攻击,而且德国的西里西亚是重地,绝对不容有失,看来,德国应该会考虑从西线抽调军队。

拥有战争必需的工业和矿产的富饶的西里西亚再次处于危险之中但是德国人又一次乞灵于他们以铁路为依托的战略机动力,发动了另一次大胆的破坏性攻势。

他们得力于截获的俄军无线电报;这一因素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帮了东线德军的忙。

第9集团军,于11月初集结于托伦和波森之间,并于11月11日在来自东普鲁士的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加强下,攻击向西里西亚进军的俄军翼侧。

德皇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着奥匈军队对塞尔维亚的进攻,在他看来,兵力不足的奥地利军似乎没有胜利的可能。

早在8月12日,包括十九个师的三个奥地利集团军侵入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军在奥地利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但是接下来却一再让奥匈军队蒙羞,他们数次遭受了可耻的失败。

而德国第8集团军向俄军翼侧发起的行动几乎又获得另一次坦嫩贝格大捷,接着来个向后转,导致德方一个军陷入包围,同时打了一场史诗般的罗兹战役。

到11月15日,随着俄军撤退并建立了一条新的巩固的防线,德军进入罗兹,大规模战斗宣告结束。

德国彻底的粉碎了俄国威胁德国本土的可能,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将目光聚集在了塞尔维亚。

不过,已经是冬天了,攻下塞尔维亚颇有难度。

在真实历史上,要到1915年才会解决塞尔维亚,但是王颂贤提前让威廉二世看到了达达尼尔海峡与波斯湾出海口对同盟国的重要性。

也幸亏德国打赢了西线的首战,不用采取战略防御来抵消劣势,这就使得德国有精力去想想其它战线。

对于协约国来说,突破达达尼尔,可以迂回包围德奥的内线地位;建立一条经由黑海到俄国的可靠补给线;最终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建立一条巴尔干战线;援助塞尔维亚;奥匈帝国或许会崩溃。

“这非常的重要,相信协约国早晚会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形下,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受阻于塞尔维亚,想想这一点吧,陛下!”

李秉衡的电报常常会提出些建议,威廉二世已经习惯,有时候也会从电报上虚心采纳。

由于南华的物资对于德国来说非常重要,这使得保卫达达尼尔海峡以及得到波斯湾出海口成为了至关重要之处。

李秉衡可是豁出了本钱,通用机枪、迫击炮、枪榴弹以及毒气、坦克、潜艇、飞机上面都没有作太大的技术保密,除了飞机,基本上都是对德国进行最大限度的公开。

凡是能让德国在战争中多杀伤敌人的,李秉衡都已经想到了,甚至连如何节约资源的办法都想了不少。

比如南华之前一直保密的几种军工体系的机床,也一并向德国提供,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让德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消耗。

李秉衡甚至想过是否向德国提供半自动步枪,不过,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只怕这世界大战就完全走样了。

合成氨、青霉素这样的技术被德国掌握,已经是相当逆天的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嫡女娇妃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命之奇书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农家娘子美又娇女配她天生好命她的4.3亿年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恣意风流
相关阅读
青铜王座逆青光元纪灵帝可编程世纪笑盗墓群雄逐蛇异世之江山美人至强传承深渊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