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惋惜,不呼唤,也不啼哭,
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
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
我已不再是青春年少。
——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叶赛宁
三年前的一天,当我偶然读到这首诗时,突然意识到那充满激情和伤痕的青春已悄然流逝。失去的是青春,但留下的却是记忆。如何才能让这段弥足珍贵的记忆永存,荡气回肠?成为困扰我一时的苦恼。相册?影像?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自传?回忆录?显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阅历还远未达到如此高度。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隐藏在心底写小说的梦想跳跃心头。
然而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很多,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众多的艺术创作手法中,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现实主义,因为它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二是形象的典型性,三是描写方式的客观性,这些特征符合我构建小说的故事架构,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思想教育作用。
由于是首次写小说,而且是长篇,对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设定方面存在很多盲区。在确定构建小说的创作方法后,我开始有针对性的翻阅部分优秀文学作品,先后拜读了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古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他们的创作笔记,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创作信息和灵感,特别是《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孙少平在同城煤矿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与我目前的工作环境极为相似,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创作的欲望和信心。
大学毕业后,我只身来到这座秦岭以南的偏远矿山,一扎就是十年。十年间,从一个基层员工逐步走上干部岗位,见证了矿工的喜怒哀乐和企业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我创作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开始抽丝剥茧般搜集、挖掘身边这些原始素材,整部小说有40%的素材来自于亲身经历,30%来自于他人转述,另外30%则是以实写虚。
在收集、整理完素材后,又一个困惑产生了。任何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都有其关注的历史主题和社会焦点。比如《白鹿原》看似一部讲述白、鹿两家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实则表现了中国从清朝末年至20世纪7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变化;《古炉》虽讲述的是一个叫“古炉村”十年间发生的怀旧故事,但却关注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最大的历史运动——*****;《平凡的世界》则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俩情感命运为主线,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等社会历史变革。而我要写的这本书主旨是什么?又要向读者传达什么呢?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思潮泛滥成灾,理想信念开始松动,青春梦想折戟沉沙。一番思索后,我决定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为起点,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为终点,将关注焦点放在党的十八大前后这段历史变迁和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来。同时以赵耀祖、**程、乔英朗等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事业为主线,深入挖掘有关青春的骚动、迷茫和怒放。向读者展现出新生代矿工那种不畏艰辛,卧薪尝胆,对生活、对梦想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以此鼓舞更多的年轻人坚定理想,敢于追梦!
很高兴,我用了三年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终于完成了人生首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这对于我来讲,不仅仅是人生梦想的实现,更是人生旅途中的自我突破!谨以此书缅怀那悄然流逝的青春,纪念这波澜壮阔的国企十年!献给那些热爱矿山和生活的人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