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国公其实并不懂,只是听过这几个的大名,他就好奇想看看去,二爷提醒他要的护卫,随国公就叫来管家说给找个这么个人,管家就介绍了一户,夫妻两个,媳妇也会点拳脚,就是一儿一女也会,二爷听了更加高兴,啰嗦的说这样的好,孩子可以跟着自家小娘子和儿子,护卫媳妇可以给孙氏,外出的时候跟着。
然后,随国公就见识了传说中的话唠细心的这个表侄,又不好意思打断,等表侄说完,管家也带了人进来给二爷请安。
随国公怕表侄再问护卫一家个没完没了,赶紧说先去侯府见识见识去,起身带头往外走,二爷还纳闷,表伯父着急个啥,也不等他询问下护卫的。
刚要出门,老公爷那来人说找随国公,他只好让表侄带护卫一家先回去,等铺子开业了他再去捧场。
等苏氏听了大儿子的汇报,奇怪的看看三老爷,又看看,三老爷问道:“怎么?哪里不对?”
苏氏道:“我咋觉得你们把堂舅那当自家后花园了,缺啥就去要,不难为情吗?”
三老爷还奇怪的回答:“什么叫缺啥就去要?咋府上哪里有护卫?堂舅那是在皇上那过了明路的可以养五十个护卫的,总有些退下来的,也是在国公府养老,不就换个地方,来这,肯定是咋三房负责养老了,要是还在职的护卫,肯定也不会给咱呀,就是冯大福当年是因为伤过腿退下来的。”
这个苏氏哪知道去,不过这样心里好受些,帮着国公府养闲人了,所以就不多问了。
护卫鲁茂才一家就给了二爷一房,身契也一同随着给了,二爷交给二奶奶,二奶奶看这媳妇收拾的干净利索,问了,知道是鲁齐氏,一儿十二岁,女儿九岁,二奶奶让雪篙带去给俞管家,在侯府后院给安排个住处,说先住下来,以后再安排事。
鲁齐氏福身应了,带着女儿退出。
五月二十六,旻卷开业,三老爷对这个是兴致勃勃,觉得这个才是个文化的象征,什么旻福旻饼,就是个赚银子的营生,而旻卷可不一样。
一大早的就自己起来收拾利落的,还给儿子洗漱了,穿上了衣服,喂饭,期间就是旻山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追问,三老爷的这辈子的耐心都用在这个儿子身上了,从没见过不耐烦或者敷衍应付,目前也翻看了许多杂书,就是好为了能准确回答儿子提出的那么多的为什么、还有哪、后来哪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吃饭中又提出要给白胡子师傅带点心,让父亲不要忘记午食里装好,三老爷一一点头,光点头还不行,还要说出来,行或者好,不然他就是:听到了吗?
苏氏在里间收拾自己,又叫了秋藤进去梳个发髻,挑衣服挑首饰。
三老爷去府门口送了旻山回来,再和太太一起吃早饭,这也就是每天的早上的日常,不出门,苏氏也和父子俩一起吃,帮着三老爷回答十万个为什么,只不过有时她就随意的瞎扯,三老爷就不悦的看她一眼。
都收拾差不多了,苏氏问秋枝二爷他们哪,秋枝回答说二爷一早就去了,苏氏突然想起上次旻雕开业她跟着去,全是男人,她都没地呆。
这里哪有女眷跟着凑热的,她都忘记了,下意识的现代人思维,两口子一起去,没法,她就给三老爷说,让老爷自己去,三老爷也没多想,就哦了声,换了外衣出去了。
苏氏就又把那些出门戴的头饰取下来,换了家居服,心里烦闷的想:郁闷呀,又想:我这是野惯了?幸好三老爷从没提出什么不合适的看法。
既然这么精神的起来了,不如去看看老大媳妇,刚有喜,当婆婆的去关心一下,也好久没去老大院子看看了。
招呼秋枝进来,吩咐去准备要送去的补品,再给孙女们和保武挑俩玩具,去献爱心。
二奶奶一早起来,等二爷走后,就和女儿们儿子一起吃了早饭,保武两岁,二奶奶亲自喂饭,但也让他学着自己吃,栏姐儿说是祖母都是这样教小叔父的,虎妞四岁多了,已经开始和栏姐儿跟着女先生启蒙,栏姐儿下个月就七岁,生日和旻山同月,就是一个是初三栏姐儿是初七。
吃了饭,栏姐儿带着妹妹虎妞和母亲福身告辞去上课,二奶奶欣慰的对雪篙说道:“看来这个女先生不错,这两年,栏姐儿不像原来那么急躁了,说话也会想一下再说。”
雪篙自然顺着说道:“不是奴婢夸,咱栏姐儿原本就聪慧,一教就会,再说,之前那是年纪小,哪个小娘子小时不好玩?”
二奶奶笑了,说道:“这话可不对,你看虎妞,同是我生的,自小就文气,我看是随了她姑,我也希望能随了她七姑母,不是说婚事,而是那副做派,对这个小姑子,我算服了气,难怪婆婆能一心对她,你看她嫁了皇家,隔三差五的,就让人回府看看,就是给几个侄子侄女,回回都有东西捎来,不是在意物件,而是那份细心,她三年不在府,回来又匆匆嫁了,就这栏姐儿虎妞喜欢什么,保武喜欢什么,她都送的准,这就是我娘说的七窍玲珑心,虎妞大了能有她一半,我也满足了。”
雪篙跟着附和:“奴婢看二娘子肯定就是随了八皇子妃,长大定差不了。”
孙氏笑笑,没接话,小姑子定亲后,娘家母亲亲自来悄悄嘱咐自己,她也幸亏当初小姑在庵里时,她也派人送去物件,去上香也去看望下她,那是她为了面上好看,做给婆母夫婿看的面子情,要说感情,她和一个很少打交道的庶小姑子有什么感情,可如今,人家飞上枝头了,这命呀,真难说。
娘家母亲来嘱咐她,说她开始外出代表三房交际了,对人要七分真,你真不真诚,别人看的出,母亲还说当年你婆婆话不多,但交人一个是一个,虽然没有别人那面上的虚假的热情,可待人真诚,母亲说当年也就冲着这和你婆婆深交下来,又觉得人实在是好,才把你硬嫁过来。
要是苏氏听了这话,准的说,我一个老芯子看你一帮十几岁的小女孩叽叽喳喳的,我好累,看哪个实在点,不是那么矫情我就多说两句,不然都以为我是哑巴?再说你们的话题我不感兴趣呀,或许有时说出老成的话让有心人认为我多实在哪,其实我就是个糊涂人。
但,二奶奶认为母亲这句话说的对的,你真诚与否,别人能感觉到,所以,她决定自己也要学着点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