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国君都干了些什么
周朝有个养马官叫非子,由于他养马养的非常好,周孝王一高兴就把把一块叫秦的地方赏给了他。
秦非子叩拜:谢主隆恩!
弼马温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的开山鼻祖。
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然了,那时候的秦不仅地方小,人力羸弱,还不算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
甘肃省的张家川(图)。
那秦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呢?
要到大约一百年以后,这时周朝开始没落,周幽王很昏庸,宠幸褒姒。但是褒姒不爱笑,周幽王很郁闷。
“爱妃,你怎么老是不笑,如果你笑起来一定非常美!”
为了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戏码,连续两次。
后来周幽王在骊山被西戎(西边的少数民族,在当时来说就是外国人)所杀,诸侯们没人来救他。
烽火戏诸侯(图)。(怀疑态度!)
同学们,这是古代版的狼来了的故事。第一次你说狼来了被你骗了,第二次你再说还被你骗了,第三次狼真的来了,没人相信你了。
话说周幽王死了,都城也被西戎霸占了,要看周朝就要亡国了,这时秦地的首领叫“嬴开”,他对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说:“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如咱们迁都到去洛阳去,在那里称王。”
周平王说好好。
于是西周变成东周,总算没亡国。嬴开护驾有功劳,被册封为“诸侯”。
周平王宣布把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国。
此时秦国版图(图)。
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赢开就成了秦国的诸侯国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国王”,史称“秦襄公”。
但是这时候的秦国国力还是很弱,老百姓也很穷。而西戎非常厉害,武艺高强,把西周都给灭了。
岐山以西的地方名义上封给了秦国,但是咱们前面不是说了嘛,西戎(少数民族)打到这里把这地方都占领了。所以实际上秦国对这里没有实际控制权。
秦襄公以及后来的君王跟西戎打了很多仗都以失败而告终。
(五分钟)
直到一位君王出现,他拔出宝剑,大笑一声,“都给寡人跪下!”
此人雄才大略,任人唯贤。出兵打败了西戎二十国,通通把它们兼并到秦国的疆土中来。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名叫嬴任好),他是秦国历史上的一座高峰。
我们印象中以为秦国行“暴政”的,但是秦穆公是行“德政”的。
他的一匹马被乡里的野人杀了吃了,这些野人就是秦国的人民,他们被官府抓了,秦穆公不但不处理他们,反而送去了酒,说吃了这个肉必须要饮酒,否则会伤身体。
百里奚(曾虞国大夫),是一个奴隶,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他回来,重用他,因为百里奚有才,并没有因为他是奴隶而看不起他。
这就是“五张羊皮”的故事!
故事(图)
国外,他帮助晋惠公平定了动乱当上国君,晋惠公答应给穆公的好处最后也反悔了。后来晋国闹饥荒,向穆公求助,穆公就问百里奚和蹇树他们,有的人说应该帮助,有的人说不应该。同学们,你们觉得应不应该救?
最后穆公说,晋惠公虽然言而无信,但是百姓们是无辜的,应该帮助那些无辜的百姓。于是他出动车马和船给他们运粮,救了很多人。史称“泛舟之役”。
故事(图)
晋国的重耳流亡四方的时候,也是秦穆公帮助了他,登上了国君之位,而且还成为了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就是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也是个厉害的人物,跟秦穆公是同时代的霸主,两人前期建立了政治同盟,史称“秦晋之好”。后来成了竞争对手,也打了不少仗,互有胜负。
秦穆公在位文治武功,不仅对内实行德政,对外积极扩张,经过多年发展,收复了河西之地,疆土扩张到黄河岸边。
(图)
(十分钟)
秦穆公死后,秦国经历了十几任国君,一代不如一代,不仅没有守住穆公的霸业,还把河西的疆土丢失了,这几代国君大多是败家子,把秦国从一个一流的国家变成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甚至把它跟西戎等同相称,被当做野蛮人、少数民族,很被人瞧不起。直到秦孝公继位……
这时中国版图上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韩国赵国魏国,史称“三家分晋”。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图)
秦孝公是个什么人?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远大抱负是什么?恢复秦穆公的霸业。
他继位之后就广发告示,招纳能够帮助秦国发展的贤士,而且承诺愿意分享国土。就是说你帮助我将国家富强起来,我就给你分赏土地。
这个厉害了,直接承诺将土地来奖赏,这是史上第一次。
这时魏国的国相公孙痤手下有个人,叫什么来着?他叫卫鞅(也就是商鞅)。
(人物图)
公孙痤病入膏肓的时候向魏惠王推荐卫鞅,说一定要重用此人,举国听之。魏惠王觉得很荒谬,心想这个国相病得脑糊涂,竟然要我把国家都交给一个年轻人。
公孙痤就说,主公如果不中用他就一定要杀了他。
卫鞅听到秦孝公的法令就从魏国来到秦国应征。
卫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孝公,卫鞅跟他讲了许多三皇五帝的道道,把孝公听得昏昏欲睡。
孝公对那个把那个介绍人训斥了一顿,说卫鞅是个“妄人”,就是骗子。
那个介绍人叫景监,他见到卫鞅说,你可把我害惨了。
卫鞅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于是卫鞅又跟孝公谈了一次,这一次卫鞅给他讲夏商周称王的道道。这次孝公虽然没有昏昏欲睡,却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景监又被骂了一顿。
卫鞅就对景监说:本来我想给你孝公做三皇五帝那样的圣君,或者夏启商汤周文王那样的贤王。到你们大王不感兴趣,那么我只好降低标准,让你们称称霸。
于是卫鞅就跟秦孝公谈了第三次,这一次卫鞅给他阐述了一套富国强兵的霸道。
他说:“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土,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几次挪动着跪坐的蒲团靠到卫鞅跟前。
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信卫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卫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一个叫甘龙的大臣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另外一些大臣也跟着说:“新法是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
卫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卫鞅从古到今,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变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驳得哑口无言。孝公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把反对变法的大臣一个个都驳倒了,非常高兴,对卫鞅说:“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
说罢就拜卫鞅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权,叫他抓紧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并且宣布:谁再反对变法,就治淮的罪。
舌战群儒(图)
这样,那些大臣都不敢吭声了。?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
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
卫鞅看没人扛,怎么办?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
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一下子轰动了秦国。秦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卫鞅是个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人,接着卫鞅下令变法,新法令很快在全国推行。
卫鞅在秦国施行的变法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改革,一个是经济制度改革。这里咱们同学们听不懂没关系,长大了你们再读卫鞅变法会懂的。
政治体制上,第一点,卫鞅下令把秦国一些小的村、邑合并起来变成郡县(相当于现在的省),县令(省长)由国君直接任命。这件事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施行的郡县制就是根据这个来的。第二点,施行官僚制,周朝施行的是世袭制,就是说官位是可以世袭的,老子当的官、受的俸禄、领地死后可以传给儿子,儿子死后可以传给孙子,世代相传。世袭制有什么弊端呢?大家想想世袭制,这样的制度它决定了当官的总是那些人,而没有当官的永远当不了官,这样的一个政权、国家领导层里就无法不断地往里输入精英和优秀分子。一个没有优秀分子不断输入的政权是缺乏生命力的。官僚制呢,是国君任命,任人唯贤,你有才能我才任命你做官。还有一个是军功爵制,按照军功来封你的官爵。那么什么是军功呢?卫鞅制定了一个简便的方法,敌人的首级。什么意思呢?在战场上杀一个人进一个爵位。老百姓一听炸开了锅,我只要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就可以当官,杀一个进一爵,杀两个进两爵,所以从这时候开始秦军几乎所向披靡,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秦军上战场的时候看到对面的敌人都不是人,在他们眼里都是军功,各国看到的秦军一个个凶神恶煞,身上都挂着人头,都吓破了胆。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历史上的战争从压制性的争霸战转变为歼灭性的兼并战。解释一下:那时候的战争
经济上卫鞅主要施行两个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富国。这个简单了解就行。由于卫鞅的一系列变法,秦国马上国富民强起来,秦孝公也履行了他的诺言,给卫鞅封了一块地叫商地,所以卫鞅也成为“商君”、“商鞅”。
商鞅变法,老百姓十分开心,因为商鞅主张法律公正公平,哪怕是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要受到惩罚。变法的第二年,秦孝公的太子(嬴驷)触犯了法律,依照法律要处置太子,那太子可是未来要当国王的,怎么能处置呢?商鞅说太子有老师,太子不能罚,罚老师,一个脸上刺字挖掉鼻子、一个挖掉膝盖,刑罚非常严厉。
因为这件事,商鞅得罪了太子,太子对卫鞅怀恨在心。秦孝公死了之后,太子继承了王位。太子几乎是一继位就马上处死了商鞅。
(二十五分钟)
所以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努力下,秦国迅速掘起。孝公去世,商鞅惨死,但是他们留下的法制却已经烙印在每个秦人的心里。这是的继位的新君史称“秦惠文王”,注意以前那些人都叫“公”,从他开始,叫“王”,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秦国已经成为了战国时代一等一的大国,各国都非常害怕、人人自危。
有人说商鞅改革使得秦国走上富强之路,秦惠文王却处死了他,所以秦惠文王是个暴君。
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这件事对还是不对?应该不应该?我们这里不讨论,留给各位同学思考。
但是历史上秦惠文王并非暴君,他十九岁登基称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一方面铲除异己,处死了商鞅之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一方面慧眼识珠、任贤用能、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手腕的狠辣,也反映了他的识人驭人的本领。
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一批魏国的人才良将都为他所用,绝对不会彪炳史册的。在此期间著名的合纵家和连横家相互角力,解释“合纵”与“连横”。(图)
最终是以张仪为首的合纵家胜出了,秦朝后来才有可能将六国逐个击破。这是后来的事了。
秦惠文王死后传位给秦武王(赢荡),他身高体壮,最大的爱好是是举重。他不仅爱举重,还让一批爱举重的大力士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重,举一个大鼎叫“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把大腿骨砸断,到了晚上,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所以举重有风险,比赛需谨慎。史上最大的体育比赛事故,国王参加比赛一不小心可能把小命都搭了进去。
秦武王在位三年,也办了一些事,由于他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平定了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武王死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嬴则继承了王位,史称“秦昭襄王”,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武王意外身亡才被赵武灵王送回秦国,当上国君。
秦昭襄王才是真正的一代奸雄,以奸雄之姿态拓天下,而使六国节节败退。他是个真正的继承了秦穆公的雄心、秦惠文王的手腕和本领,更继承了秦武王的重武好战。而且他还特别长寿,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死的时候七十五岁(也是十九岁登基)。可以这么说真正打败六国的是秦昭襄王,后来秦始皇只是巩固了他曾祖父的霸业。
说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都做了些什么。
他在位不久就有公子叛乱,诸多大臣、诸侯、公子被诛杀。
他的母亲芈八子(宣太后,谁看过《芈月传》?)是楚国人,秦国在昭襄王第六年、第八年这两年都讨伐楚过,更在第十年以诈术劫持楚怀王,使楚怀王最终客死异国。屈原就在这个时期投河自尽的。
秦昭襄王的第一大将叫白起,史上第一战神、也是第一杀神。
战神白起(图)
秦昭襄王第十四年,白起攻韩国魏国斩首二十四万;第四十三年,攻韩国,斩首五万;四十七年,世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尽杀赵国四十万人。什么概念?四十万,当时一个国家才多少人。强大的赵国经过这次战争从此一蹶不振(课本上的将相和就是此时的赵国的官)。
白起指挥的战役,上面列举的只是大的战役,他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一代战神最后被昭襄王一纸圣旨赐死了。
第四十一年的时候,秦昭襄王他听宰相范雎的谏言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
第五十一年的时候,秦昭襄王攻打西周,把当时的周王姬延捉到秦国,虽然后来又放了他,不过他第二年就死了,这一年也就是秦昭襄王第五十二年,周王死了,代表帝权的九个大鼎入秦,周朝宣告灭亡。也就是说传承了八百年的周朝是在秦昭襄王手里灭亡的。
可以说,秦昭襄王在位只是几乎无年不征战,极尽杀戮,秦国的暴政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当然,正反两方面看问题,也是唯有如此才使得中国最终得到了统一。
(三十分钟)
最后一个我们要讲的秦朝国君就是:秦!始!皇!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有了他才有了统一的中国。后人给他的历史定位是“千古一帝”!
在讲秦始皇之前我看提一提他的爷爷和爸爸,他爷爷史称秦孝文王,在位仅仅三天(注意不是三年,而是三天),秦孝文王在秦历史在位时间最长,而他,刚好相反,在位时间最短。
秦孝文王由于死得太快,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还没有立太子,所以一时间朝野就乱了。也让一个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个人是谁呢?
他叫吕不韦。吕不韦是卫国(与商鞅同国籍)著名的商人,非常有钱。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子楚)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始皇也是出生在这个地方,他幼年的时候在受尽了赵国人屈辱。
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来到赵国,他想进行一场豪赌,他给赵国的看守重金贿赂,把子楚和嬴政赎了出来,并且成功地让子楚当上了国君,史称“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在位之时大多在贪图享乐、宠你后妃,大权在吕不韦的手里。只在位三年就驾崩了。
终于,嬴政上台了,他十三岁当上国君,拜吕不韦为国相,河南洛阳封地十万户。吕不韦这个人如果你们觉得他仅仅是一个商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写成的那一天悬挂在国门上,声称能改动一个字的,赏千金。
一字千金(图)
《吕氏春秋》这部书是很伟大的,但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话说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他的功绩可以用伟大的形容。但是我们说秦朝从昭襄王开始就行使暴政,到秦始皇也是这样,他施行苛重的赋税,又推行“严刑峻法”的法令,后代许多酷刑基本是从秦朝开始。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百姓死伤无数。
而且,秦始皇三十四年,发生了一件事,使得秦始皇秦始皇背上了千古的骂名,这就是古今中外的“焚书坑儒”。(图)
秦始皇敏锐的发现,国家的统一关键在于文化的统一、思想的统一、在于民族的融合,他手段残暴,但是他成功了。到如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还凝聚在一面旗帜之下,跟秦始皇的残暴手段不是没有关系的。
焚书坑儒这件事,让秦始皇背了一世的骂名,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秦始皇烧了多少书,杀了多少人,而是在于他得罪了一群不应该得罪的人,读书人!
你们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是武将打拼下来的,却是读书人谱写的,读书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很高。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典故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等典故都是鼓励大家读书的,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同学们,你们都可以落下,唯独读书不能落,一定得坚持。
稍微扯得有点远了,秦始皇由于杀了一群读书人,不仅背了千古的骂名,还导致后来他建立起来的帝国迅速崩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