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冷夜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头痛万分的道:“你的意思是说,黄帝其实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人?”
六道点点头道:“确切的说,是将近七千年。”
“这时间上不对啊。”冷夜大皱眉头道:“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帝尧、帝舜、帝禹,再到公元前070年开始的夏朝,这当中用了两千多年?这几个帝王每个都能活几百岁不成?”
六道挑了挑眉宇,神色古怪的笑道:“你们被司马迁的《史记》荼毒的可真深啊。上古六千余年的真实历史,被儒家硬是篡改成了仅有几百年的虚伪的“五帝时代”,就这样的一段虚假历史居然还被后世当成真理,一代误一代。嘿。”
六道讥笑一声,摇摇头道:“其实这些东西已经有大量的考古事实证明了,“五帝时代”并非只有短短的几百年,而是长达几千年,只是这段历史被儒家篡改了而已。还有,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帝尧、帝舜、帝禹,这些人不仅仅只是一个政权交替的开创者的名字,也同样是一个历史阶段政权的代称,并不是仅指一个人。像黄帝的称谓,实际上先后就有十几位国君号称黄帝。”
冷夜愣道:“什么意思?”
不止冷夜,就连皇后等人听到这话也露出了一丝的兴趣。
六道歪歪嘴似笑非笑的说道:“意思很简单,比如你冷夜出生在五帝时期,也坐上了帝位。后世称你是夜帝,那么你就是一个夜帝政权的开创者,你的子孙后代都会被称为夜帝,直到你的夜帝政权被取代为止。懂吗?事实上夜帝会有很多代人,而并非仅指你冷夜一个人,不过被儒家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后世之人都以为夜帝只有你冷夜一个人而已。像黄帝、炎帝这些人即是一个政权的开创者,也同样是他们的子孙。董仲舒、孔安国、司马迁这些人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却为了讨好汉武帝,自以为是的硬把一整个政权朝代给缩减到一个人身上去了。这就好比秦始皇打下天下,结果让位给了汉帝刘邦,刘邦死后又让位给了魏帝曹操,曹操再让给司马炎,司马炎再让位给了杨坚、李渊……等等,说得好像这些人都生在同一个时代一样无知可笑,可实际上他们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单是这个时间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后世的儒者们发现了《史记》中这个巨大的错误,却没有办法去推翻或修正,只能将错就错,不停的帮司马迁圆谎、编造,最后硬生生的把跨度几千年的政权时期给变成了只有短短几百年的‘五帝时代’。这,就是你们所熟知的五帝历史。”
停了一下,六道似在组织语言,片刻后才如数家珍般娓娓道出:“其实整个五帝时期从一代炎帝姜魁隗开始到帝禹结束,不算上夏王朝的话,时间跨度约三千年左右。炎帝政权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整个炎帝时期分有两大政权,第一个是炎帝魁隗氏政权,共传了六帝。魁隗氏末帝姜共工时期大权旁落,被同样是姜姓炎帝一支的神农氏篡位夺权,之后的神农氏就成了天下共主。神农氏共传有八帝,立国约二百五十四年,后被黄帝所覆灭。神农氏最后一帝姜榆罔在阪泉之战结束后逃亡三年,三年后被黄帝所捉,行斩刑,炎帝政权到此结束。”说到这里,六道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也就是说,最后一任的炎帝姜榆罔是死在黄帝手里,而并非你们以为的他把天下让给黄帝,自己跑去行医、尝百草,他可没那么伟大。而且黄帝就算再蠢,也不可能让这么一个有着巨大号召力的人活下去的,更别说还放他自由。还有,儒家说炎帝是先被蚩尤打败,再跑去向黄帝求救,并自愿将部族并入的,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司马迁乱写一气,却被儒家视为正统,荼毒后世几千年。多可悲啊?”
六道瞥了冷夜一眼,摇摇头继续说道:“黄帝部族灭掉炎帝部族后,炎帝下属全部落首领纷纷起兵反抗,刑天、蚩尤都是其中的饺饺者。蚩尤更是一度差点灭掉黄帝,黄帝因此恨蚩尤入骨,在打败蚩尤后不仅将蚩尤分尸,更将他率领的九黎族打入最下等贱民之列,所以黎民百姓中的黎民这个词指的就是九黎之民,在最早的时候黎民是最低贱最没有地位的,只能被奴役的下等人。而百姓在最初则是指达官贵族这些上等人,因为那个时候普遍是没有姓的,只有拥有显赫身份的人才可以有姓,所以黎民和百姓是指两个极端的阶层。”
“虽然黄帝打天下的过程一波三折,但最后还是他获得了胜利,成为天下共主。黄帝有熊氏(也称轩辕氏)政权共传了十五帝,立国约四百六十一年。末帝姬号次时期,东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区,黄帝一族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而少昊金天氏政权自一代帝己清喾(少昊)起共传了七帝,立国约二百六十四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己匠敬死后,被乾荒(颛顼)夺位,建立颛顼高阳氏时期。颛顼高阳氏政权,传十二帝,立国约四百一十一年。颛顼高阳氏政权第十一任帝祥象与第十二任帝佳琚时期,因大洪水灾难,以及共工氏族的叛乱,颛顼族衰落。此时喾美(帝喾)东征,颛顼族战败后全族逃往东北亚,于公元前48年被帝喾高辛氏政权所取代。帝喾高辛氏政权,传二十一帝,立国约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799年,帝喾高辛氏最后一帝巴加死后,姜角(帝挚)夺位,并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帝挚青阳氏政权,传十七帝,立国约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57年,帝挚青阳氏政权最后一任帝姜匡二被放勋(尧)所废黜,帝尧放勋继位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帝尧陶唐氏政权,传六帝,立国约二百三十年。公元前18年,帝尧政权最后一任帝王姜密去世,姚重华(舜)窃国,虞舜姚重华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权。帝舜有虞氏政权只传二帝,立国约五十七年。公元前070年,帝舜政权二任帝姚美叔去世,姒禹凭着治水的功绩和声望成功篡位,其子姒启于公元前097年继位,后世称姒启开始的时期为夏王朝,不过时间上却又是从禹登位开始算起的。”
说完后六道停下来,凝视着冷夜,说道:“这才是龙国完整的五帝历史。所有的帝王或是谋逆窃国,或是武功争天下,并非儒家一直强调的禅让,整个五帝时期根本没有谁禅让过。而儒家不停强调的禅让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帮《史记》圆谎堵漏,自圆其说而已。”
冷夜狠狠的挠着头皮,直欲将头皮都挠出血来,哭丧着脸道:“照你这么说,尧、舜、禹这些五帝都不是指人,而******是一个个朝代?”
六道点头道:“你确实可以这么理解。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冷夜夺位成功后,号夜帝。这夜帝的夜即是你的名字,也同样是对当前政权君王的称谓。你的儿子如同继位的话,就是二任夜帝赵某某,然后你的孙子三任夜帝赵某某。懂了不?……你也不用奇怪,那个时代的传统就是这样的,这种情况直到姒启时期才有所改变。到了商代,才正式以国号为称,这种帝称方式就被彻底摈弃了。至于那个夏王朝……”六道耸耸肩说道:“很遗憾,并不存在夏王朝,龙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是商朝。龙国虽然自称有五千年历史,但官方承认的时间也只是从商朝开始算起,之前的五帝以及夏王朝时期都不被承认。所以有人戏称五帝时期是传说中的神话时代,暗讽五帝就跟女娲、盘古那些神话故事一样,都只是虚构的。但事实上五帝时期确实是真的存在过,不过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那区区几个帝王,而是我之前所说的政权。”
冷夜苦笑道:“他娘的,你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彻底把我以往所有的认知都推翻了。”
六道笑了笑,说道:“不是推翻,而是你所学的历史都是错误的,被历代儒家刻意掩盖的。其实《史记》还有很多的错漏可寻,比如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大错特错了。《史记》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光是这一句话,就已经彰显了司马迁的无知。少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所谓的氏其实就是一个部落的称谓,像我们命运部队如果在那个时期组成一个部落,可以称为命运氏。黄帝的有熊氏可能最早时是属是少典氏族的管辖,就像游牧民族的王帐和下属部族帐营的关系一样,但黄帝绝对不是什么少典的儿子。还有,黄帝的名字应该叫伯荼,不叫轩辕。另外公孙这个姓也不对,公孙之姓最早出自春秋。春秋战国诸候们的儿子都称为公子,像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就叫公子苏,胡亥叫公子亥。而公子们的儿子就叫公孙,这些诸候们的后人后来就有许多人以公孙为姓,意指自己是诸候的子孙后代。所以公孙姓者最早出自春秋,皆是贵族之后。五帝之时并无公孙之姓,最早的大姓是风姓,从燧人氏开始到伏羲、女娲政权直致炎帝姜姓为止,全都是由风姓掌权的。风姓之后的大姓中也没有公孙,并且那个时候的大姓全带了女字边的,像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娲、好等等,这些姓都带女字边的,甚至连‘姓’这个字拆开来也是女生二字。”
说到这里,六道停了一下。可能是说得口干了,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后才继续说道:“上古是没有公孙姓的,《史记》上说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对吧?可是这十四姓也没有一个姓公孙的。还有,清代崔述在《补上古考信录》也同样指出:‘公孙是公之孙,上古时无此(公孙)称。’所以司马迁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却自以为是的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写进了《史记》中。后来的儒家把《史记》捧为正统,虽然发现了其中大量的错误,却因为种种政治因素不去修正,反而编造各种谎言来混淆视听。”
冷夜沉默了半天,忽然问道:“这么说,五帝的禅让都是假的?”
“假的。”六道点头道:“五帝每个彼此都相差了好几百年,怎么可能活到那个时候禅让?虽然儒家一直在强调,五帝时期都是禅让制度以礼治国,可实际上五帝政权都是谋逆夺位的,并不是儒家所说的那么平和。”
冷夜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六道嘴角微挑,噙着一抹笑容,继续说道:“另外,我们就暂且权当《史记》里面所说的都是真的吧,五帝都是人物而非政权。那么你有没有注意到,《史记》中自黄帝后面的那些帝王,可全部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都是他的直系血脉后裔,没有一个是外人。这已经是血统继位传承制度了吧?即是血统传承又哪里来的禅让。”
“这……”冷夜哑口无言。
“既然是血统继位,为什么儒家还一直强调五帝是禅让制?更说夏启才是第一个血统传承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冷夜沉默下来仔细想了想,发现六道说的竟都是对的。按照《史记》所述,黄帝后面的帝王确实全都是他的血脉后裔,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是禅让制?汉献帝让位给曹丕,魏元帝曹奂让位给司马炎,这才是禅让,虽然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让。而《史记》中的这个错误确实太明显了。
“好了。”六道这时忽然话峰一转,说道:“这些你们龙国的历史我没有兴趣去深究,还是回到正题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