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证明,余茵茵的感觉是对的,大概是在五岁后,娃娃就单方面的把她扔给了小山哥哥。
小山哥哥每天接她去安先生那里读书识字,送她回家,而娃娃,开始留在家帮爹娘做一些事情。
从那时候起,她开始跟在小山哥哥身后,和娃娃的相处时间,大多是晚上娃娃坐在一旁一边学针线,一边监督她练字背书。至于晚上一起睡觉,娃娃根本不让她抱,说她睡觉不老实!
到底谁睡觉不老实啊,好几次她是被谁踢下床的啊!
然而尽管如此,余茵茵那时还是十分喜欢娃娃这个姐姐。就像每家的小孩对哥哥姐姐的依赖,即便哥哥姐姐会表现出不耐烦不高兴,作为弟弟妹妹,还是会跟在哥哥姐姐身后,希望得到他们的关注和喜爱。
余茵茵是一个俗人,自然不能避免。
尽管娃娃这个姐姐并不是亲生姐姐,还大她那么多岁,时常摆着脸,日常喜欢在爹爹娘亲面前争宠控诉,但不管娃娃那时候怎么不理她,余茵茵每次生气归生气,但生完气还是巴巴地喜欢在娃娃面前表现,博取关注。
这大概就是小时候的孩子心性,情绪来得快,发泄得也快,不会记仇。
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她认识的伙伴越来越多,和娃娃之间的不同也越来越大。
余茵茵还在和伙伴们漫山遍野疯玩的年龄时,娃娃已经出落成了大姑娘的模样,走在路上时,会招来村里哥哥们的偷偷打量。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娘亲感叹着,“娃娃一眨眼,就到了要找婆家的年龄了。”
那时候余茵茵已经知道找婆家是什么意思了,她出去玩的时候身边的伙伴们还提起过。
记得娘亲第一次提起时,娃娃愣了愣,将手中的细竹条直接给折断了,好半天才板着脸道:“不找。”
娘亲还笑道:“姑娘家都是要找婆家的。”
娃娃还是板着脸:“你别操心这件事。”
娘亲还要说什么,娃娃直接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站起身道:“蕙草,我说了不找,你就这么想把我嫁出去啊?”
娘亲当时怔了怔:“娃娃,娘不是这个意思。”
气氛不对,余茵茵放下毛笔走过去拉了拉娃娃的袖子:“姐姐,你不要生气。娘亲没有不要你的意思。”
结果娃娃撇了撇嘴坐下:“肯定是因为有了茵茵就不稀罕我了。”
娘亲笑了,哄着她:“说什么呢,当然稀罕你了,最稀罕你。”
余茵茵当场就郁闷了。
其实有时候,她确实觉得爹爹娘亲更稀罕娃娃这个姐姐,家里基本上是娃娃高兴的时候要跟着高兴,娃娃不生气不能惹,娃娃生气了要哄着。
而到余茵茵生气的时候,娘亲还笑呵呵的说,没事没事,放着一会就不闹了。
放一会好不了!
她气得时间长了一会,爹爹娘亲就会打发娃娃来哄她。
“要吃糖吗?”娃娃有时候理都不理,心情好时会找出一两颗糖,假模假样的哄一哄,哄人的手段一点都不用心。
最开始,余茵茵还高兴,很容易就不生气了,但次数多了,余茵茵瘪着嘴,不吃这一套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