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这话一出他就后悔了,果然,樊文良的脸色就有些变了,嘟着脸就下了车。本来江帆是想掩饰“琢磨”张怀和洪副省长这件事的,结果弄巧成拙,心里后悔的不行。
中午的接待宴会规格比较高,专门安排了一个小宴会厅,摆了五桌,上的酒都是五粮液,最中间的一桌上,洪副省长居上位,省建设厅厅长郭建中坐在他的右首,锦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兴坐在他的左首,樊文良坐在厅长的右首,锦安来的副市长坐在董兴的左边,江帆坐在樊文良的右边。
省地的其他领导和亢州的孙玉龙等人参杂着坐在了其他几桌中间,张怀和孟客跟领导的秘书和司机坐在了一桌。
洪副省长一看,公然叫着张怀的名字,把张怀让到了自己这桌。
张怀推辞着,樊文良说:“洪副省长点将,你就过来吧。”
于是就有人给他让座位,他就坐在了江帆的左边。
洪副省长是毫无疑问的中心,但是江帆仍然发现,检查组的成员在敬酒的时候,似乎对洪副省长的热情表现的更直白一些,并不是真心的那种。
但是对同来的建设厅的郭建中厅长更恭敬一些。由此江帆判断,是不是洪副省长退下来后,郭厅长要接任?
很显然,在这些人眼中,一个即将过气的官员就跟英雄垂暮一样,远不及一个事业蒸蒸日上有可能成为副省长的厅长,包括董兴和樊文良,都对郭厅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尊重。
权力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它就像一块磁铁,那么多的人被它无条件的吸引过来!
江帆算了算,这顿饭至少花去了两万块,检查组要在亢州吃上四顿饭,尽管早晚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票,接下来的礼品要人手一份,重点成员的礼品分量还要加大,加上锦安那次互查,人吃马喂的光用在招待和公关的费用就要花去市财政40万元。
40万元应该是当时一个中型企业的全年收入了。相当于4所农村中心小学校教师全年工资的总和。
难怪樊文良之前不愿搞这项活动,如果这钱花在城市建设上,无论是樊文良还是江帆估计都不会心疼,但是如果花在吃吃喝喝喝公关上,恐怕就不得不让心疼了。
江帆力主参加新城杯的评比活动,是有自己私心的,那个私心就是政绩。毕竟自己目前还是代市长,如果一点政绩都没有,代表们凭什么投你的票?
真要一年什么都不干的话,别说别人,就是跟自己都交代不过去。他也不能免俗的选择了城市改造和建设工程为切入点,使这个城市快速的烙上了自己的印记。
想到这里,他有些心虚的偷偷看了樊文良一眼,只见樊文良仍然是镇定从容、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情,在低头和郭厅长说着话。唉,事情都做了,就不要这样患得患失了,他感觉自己和樊文良的差距很大。
接待宴会结束后,洪副省长休息了一个小时,在宾馆会议室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具体敲定了一个参观路线又听江帆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半小时后,检查组按照分工,分两组进行考核参观。
就在检查组领导们在宾馆小会议室开会的时候,北城区的彭长宜突然接到电话,在古街一条街道的路口拐角处的一个井盖被盗!
彭长宜急了,要知道检查组走完亢州的主干道后,就会把车停在古街的街口,然后步行进入古街。
忙活了这么长时间,为的就是应对今日的检查,一个井盖,有可能就使全市在这次大检查中功亏一篑!
要知道,古街在这次大检查中,那可是全市的亮点!
这是市里想出的办法,让检查组成员步行进入古街,为的就是让检查组在古街多耽搁一些时间,省得他们再到别处去转悠,因为除去古街和火车站,与市区主干道相连的街道都没有彻底的改造,只是稍加整理,有的路面早就坑坑洼洼的了,街道两边门店繁杂凌乱,尽管也专门进行了整治,但是路面不达标这一项就是要被扣分的,这井盖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今天早上彭长宜坐着孙其的摩托车,来回走了两遍,没有发现井盖缺失的,一般情况下井盖都是夜间或者凌晨被盗,白天井盖丢失的可能行不大。他来不及多想,即便现在给市政打电话要井盖也来不及了。
他急中生智,马上给党办打电话,是姚平接的电话。彭长宜说:“小姚,你立刻准备好两壶开水和无数只水杯以及茶叶,一会跟我走。”
不等姚平表态,他挂了电话又打给政府办,要他们立刻从会议室搬两张桌子两把椅子,装好车在门口等他,并特别强调带一块桌布。放下电话后,叫了刘忠,帮助姚平搬着茶杯箱子就往下走。
刘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边走边说:“出了什么事?”
彭长宜说道:“大街上有个井盖丢了。来不及换了,咱们在哪儿摆两张桌子,弄个饮水点,专门供应给检查组的人喝。”
刘忠想想不由得笑了,说道:“长宜啊,你可真有招儿。”
“没办法,只能这样应急了”
单位的面包车把桌子送到了那个井盖处,彭长宜到了现场后,果然在一个街口处少了一个井盖,露出黑洞洞的井口,井口里插着一把扫帚,为的是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一个环卫人员等在那里。
刘忠等人搬下桌子后,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两边的挡板正好遮住了前后井口,姚平又将一大块红绒布盖在桌子上,就把井口遮得严丝合缝,从哪个方向看也看不到井口了。
彭长宜赶快吩咐人摆好茶杯,沏好水,他扬起胳膊看了一下手表,估计检查组快到了。就在他抬头的功夫,看见了机床厂的水塔,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刘书记,你带去机床厂灌些酸梅汤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