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现在处于江州军营之中,必须服从命令,既然钟匡范一声令下,派他们去白鹿洞书院,他们就必须去。
鼎鼎大名的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以及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大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曾经在那里隐居读书,李渤在闲暇之余驯养了一只白鹿,那头白鹿很通人性,被人称为“神鹿”。白鹿洞那里其实本来并没有洞,只是由于地势低凹,俯视如同有个洞一般,因此就被人称为“白鹿洞”。后来,李渤恰好做了江州刺史,又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建了一些亭台楼阁。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南麓,那里距离江州城并不远,李盛在后世里曾经去过那里旅游,但他现在还是有些好奇,他很想看看,唐代那时的白鹿洞书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李盛和刘校尉各骑一匹枣红马,一行五十人,一路挥鞭疾驰。众人虽然几乎人人佩带着一把横刀,但却都是身穿便装,他们也不想招摇过市。
到了傍晚,晚霞满天之时,李盛和刘校尉一行人已经到达了庐山南麓。远远望去,高山、绿树,还有那弯弯曲曲的山路,似乎全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
虽然这时已经是盛夏,不过,庐山却是个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环境清幽,风景宜人,青山环抱,流水潺潺。白鹿洞书院傍山而建,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书院里风光如画,林木葱茏,绿草如茵,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青山碧水相映生辉。
李盛不由得眼睛一亮,现在,这里还没有后世的春风楼、礼圣门和御书阁那些名胜古迹,在布局上显得欠缺些宏伟和完整,但是,这里景色的优美却是浑然天成,给他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白鹿洞座北朝南,青瓦粉墙,使这座庄严的书院又增添了几分清幽和肃穆。这里的确是一个曲径通幽之地,很适合莘莘学子们认真读书,不为外界所诱惑。
李盛等人突然来访,而且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着实让那些读书人深感诧异。
在一个书童的引路下,刘校尉和李盛来到了书院的花厅,这里很宽敞,虽然不算豪华,但看起来却很典雅。
在花厅的主位上,坐着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先生,看样子至少有六十岁了,此人身材瘦削,但却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他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襕衫,宽袍大袖,他就是白鹿洞书院创始人李渤的孙子,书院里的读书人都称呼他为李洞主。
在李洞主的身边,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文人,蓄着三绺清须,此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穿着一身白色的圆领右衽长袍,虽然也是文人打扮,但他的眉宇间却有一种英武之气,此人就是应邀从信州来白鹿洞书院讲学的王贞白。
王贞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早年也曾经在白鹿洞书院读书,后来,他在朝廷中担任过闲职,也曾经在边军中任职。多年后,由于他再也无法忍受那种尔虞我诈、贪污腐败的官场生活,辞官归隐,返回了故乡信州,一心从事教学工作。
李洞主和王贞白冷冷地打量着李盛和刘校尉,刘校尉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他以前曾经陪同钟匡范来过书院里视察,他们对于刘校尉这个武人没什么好感,然而,李盛却是个陌生人,而且很像是读书人,反而让他们少了几分戒心。
一个小书童殷勤地给李盛和刘校尉分别斟上了一杯凉茶,“咕咚咕咚……”刘校尉一仰脖,一杯凉茶便像饮牛一般下了肚。
“好茶……果然是好茶啊……”李盛浅啜了两口,顿时眼睛一亮,微笑着赞不绝口,即便是以他那种现代人的口味来品尝,这杯茶水也确实是非同一般,比他来到大唐之后喝到的茶水都要好喝多了。
“这当然是好茶了!这是庐山产的云雾茶,青翠多毫,茶色清亮,香爽持久,怡神解渴。”李洞主笑眯眯地看了看李盛,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
刘校尉是行伍中人,习惯单刀直入,道:“李洞主,王先生,你们这白鹿书院,我也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次来呢,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书院的人,有多少人愿意为刺史大人效力,现如今,二公子已经正式就任江州刺史,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江州必定会日益强盛起来,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应该……”
刘校尉的话还没说完,王贞白就打断了他的话,道:“我只知道,江州也是大唐的江州,况且,书院里的人才都是属于全天下,岂能拘泥于江州一地?”
刘校尉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字字地说道:“王先生,你可别忘了,这里是江州的地盘,这里的所有人,都要服从江州刺史大人的命令。”
“是吗?不过,老夫还听说过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你们这些行伍中人有谁把当今皇上放在眼里?且不说奸贼朱温弑杀了昭宗皇帝,又杀了他的九个儿子,就连你们的刺史也要让这里的读书人为他效忠,这是什么道理?”李洞主终于忍不住了,他质问刘校尉的话可谓是字字诛心。
“你……”面对李洞主的质问,刘校尉怒从心起,但他一时间却无言以对,大唐是以孝治天下的王朝,从太宗皇帝开始,后来的许多任皇帝都对于孝道推崇备至,就连皇帝见了老人也要礼让三分,他一个小小的校尉,到了李洞主的地盘,还不敢过于放肆。
李盛已经感觉到双方的分歧了,看样子,李洞主和王贞白都是那种典型的儒家,这种人,有着一身正气,心怀天下,愤世嫉俗,品格高尚,还是值得尊重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