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还都只是金知蝉自己的猜测,穿越到大汉这么多年,对于大事,她还能够记得,可是,像蝗灾之类的,除非是研究西汉历史的专家穿越到这个时代,或者带着电脑过来,不然的话,一般人如何能够记得那么清楚呢?
这一次,就连金知蝉自己都有些不太自信了。
元封六年秋九月大旱之后,长江以北地区突然而起的这次蝗灾,金知蝉返回头再看,就发现元封四年被她忽略了的那场居然能够渴死很多老百姓的蝗灾。
于是,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金知蝉私下里派出信使,通知金系官员,这几年,在自己的辖区内,由官府在有河流的地方,专门划出公田,用于养殖鸭子,以备蝗灾,同时,让他们开始在郡中开始连续两年的抗旱准备。
在古代,如何抗旱呢?
原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挖井取水。可是,这样做,不但效率极低,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
而挖地窖储水,在没有特殊地形或者水泥的情况下,根本难以有所作为,而金知蝉又不想把水泥的真正秘方公布出来,因此,唯一能够想到的方法,就是建立拦水坝,将一部分河水拦在境内。
第二年,汉武帝改元,这一年也就是太初元年,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汉武帝正式下旨颁布了新的历法,后世称之为'太初历';。
西汉从建国到如今,一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此历法用到了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的误差。
因此,就在这一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并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
第二、第一次大宛国之战大败亏输。
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利,率领6000汉军骑兵和数万郡国不良少年,进攻西域的大宛国,以报复其之前杀汉使,夺金之仇。
因为汉武帝期望**利能够最终攻下贰师城,便册封他为贰师将军。之所以一定要用**利为将,一方面,这是汉武帝任用武将时,有习惯用自己的亲戚,而另外一方面,**利的妹妹极为得宠,为了能够让**利拥有被封侯的资格——汉高祖刘邦留下誓言,大臣无功不能封侯。
只是,汉武帝派出的这点兵并不足以震慑住西域沿途各国,且**利此人既不衅手下的士兵,其带兵的能力也极为平庸,因此,这些小国都各自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池,不供给汉军粮食。
**利这个白痴,他认为能攻下来的就有饭吃。他这么想的确是没错,可是,以他的能力,和他所率领汉军当时的士气和战力,打又打不下来,不能攻下来的,只好几天就离开,在沿途耽误了不少的时间。等到他真正率兵达郁成城的时候,部下的兵士只剩下几千人了,况且,还都饥饿疲乏。
这个白痴,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命令手下士兵主动进攻郁成城,导致剩余部队遭遇大败,死伤的士兵人数就更多了。
这个时候,**利才真正意识到,他连大宛国一个普通的郁成城都攻打不下来,就更要说拿下贰师城了。于是,他和左右商量过之后,便灰溜溜地率领残余部队返回河西。
这一来一回,**利花了两年的时间,真正到达敦煌的时候,此时,他的部下真正凄惨到了十不存一的程度。
而此时,汉武帝朝堂上,真可谓精英尽去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之前那些星光璀璨,非常有名的文臣和武将,全都相继病亡了。
像万石君石奋和韩安国相继寿终正寝,他们的年纪大了,病逝也正常。可是,大将军卫青如此年轻就病死了,实在是非常可惜。
也难怪,在划分天下为十四部的时候,汉武帝自己都在感叹,手下名臣文武欲尽。
**利不敢隐瞒,一回到敦煌,就派使者回长安向汉武帝解释此次战败的原因——他在奏章中辩解,此去大宛国路程遥远,十分缺乏粮食,沿途又无法补充粮食。他手下的士兵们并不惧怕打仗,却只怕挨饿。而且,此次派去的士兵太少,并不足以攻取大宛国。因此,他希望能够暂且撤兵,并且多派兵,接着再去进攻大宛国。
他保证自己下一次,一定能够攻下大宛国。
汉武帝得到奏报之后,立刻大发雷霆之怒,派使者将**利和他的残部全都拦在玉门关之外,亲自下旨说,士**利和他手下的士兵若是敢有人踏入玉门关一步者,斩立决!
得到旨意之后,**利真得害怕了,因而,他不得不留驻在敦煌,等到汉武帝下一步的指示。
为什么汉武帝如此生气,金知蝉很清楚,他其实是气**利如此不争气,汉武帝亲自任命的大将,居然败得这么惨。
而第三件,金知蝉的担心还是应验了。
太初元年秋,今年在汉境内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可是,蝗灾还是大范围爆发了。规模之大,波及地范围之广,实属罕见。蝗虫居然从齐鲁地区的齐郡一直飞到了蝗虫。
这个时候,金系官员不得不庆幸,也不得不由衷的佩服,金知蝉即便嫁了人,成了卜府的夫人,可她依然还是他们认知中的那位二小姐。金知蝉去年的那一次提醒,他们不但成功消除了此次蝗灾对于所管辖郡县的影响,居然还在此次蝗灾中获利不少。
金知蝉不但派人送信,还派了掖县养鸭场里的养鸭人到金系官员郡县中,不但帮着培训养鸭人,而且,还为这些郡县在一年内繁殖出了更多更大规模的鸭群。
鸭子们遇到了蝗灾,就像是猫遇见了老鼠,它们不但可以消灭蝗灾,还可以相应减少它们所耗费的饲料,于此同时,吃过蝗虫的鸭子产蛋数量和质量也会在这段时期之内,得到极大幅度的提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