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瞧见她眼底若有所思,心中一紧,脱口道,“小姐,不如奴婢向林掌柜问一问?”
洛瑶默了一下,“问自然是要问的,但不急在一时。且等等看,若是今天华南笙还没有做决定,你再去一趟珍宝斋不迟。”
朱雀疑惑地蹙了蹙眉,不太明白洛瑶为何做出这番安排。
洛瑶看出她困惑,并没有解释的意思。她微微眯起眸子,脑里渐渐涌出一些久远的记忆。
这一等,又过了一天。华南笙终没有如洛瑶所料那样,拿上信物亲自跟她退婚。反若无其事的继续住在客院,还做出些令洛瑶惊奇的举动。
比如变着花样讨她欢心,再比如十分主动且大方的将洛瑶原定让他每天结交的房资饭钱,一次性给了几千两银子。
这一天,皇帝在宫里举办百花宴。
洛瑶这个被强行册封的郡主,就算不愿意进宫,也不得不进宫赴宴。因为她领了圣旨之后,还没有正式进宫谢恩。
百花宴,顾名思义是在百花园举行的。
除了数众的文武大臣外,还有不少家眷以及年轻男女。洛瑶掐着点进宫,待她在举办宴会的座位坐好,皇帝携着皇后便双双莅临了。
酒过三巡之后,皇帝目光往座中某处凝了凝,唇边有意味深长笑容一闪而过,“胡侍郎,听说尊夫人今天病了,并没有进宫参加百花宴?”
席中被点名的胡侍郎一脸惊疑地站了起来,“谢陛下关心,内子……最近确实抱恙。”
皇帝漫不经心“哦”了一声,又道,“朕听说尊夫人这病,三不五时就要发作些日子,可有此事?”
胡侍郎心中凛了凛,无比忐忑地瞄了眼上首威信自生的帝王,不明白今天皇帝为何突然关心起他的家事来。
他尴尬地扯了扯嘴角,回道,“陛下,内子近年身体每况愈下,天气稍有变化她就要遭罪。”
“是这样吗?”皇帝似乎十分惊讶,“那可得好好注意才行。”
不知内情的胡侍郎冷汗都慢慢冒出来了,“多谢陛下关心,臣回去定会多加注意。”
皇帝盯着他看了片刻,突然龙颜大怒一拍桌子,喝道,“大胆胡岳山,你竟敢欺瞒朕!”
胡侍郎大惊,双腿一软就扑通跪了下去,“陛下明察,臣万万不敢欺瞒于你。”
“不敢?”皇帝冷笑一声,“你纵容她妒忌成性,任她随意辱骂杀打年轻漂亮的女子,她耐不住做得太多亏心事,这才三不五时病上一场以求良心安乐。”
“朕现在问你,这些情况可属实?”
胡侍郎惊得面如土色,“这、这……陛下,没有这些事,臣敢以性命担保,绝对没有这些事,求陛下明察。”
“就是因为有你这种臣子想方设法蒙蔽朕,朕才明察不了。”皇帝冷哼一声,怒容满脸之际,扫去的目光厉芒如铁,“既然孙氏不慈,胡爱卿也不必为她白受委屈。”
胡侍郎呆了呆,皇帝这话风转得太快,他压根转不过弯来。
洛瑶默默看着这一幕,心里慢慢生出不安的预感来。
“朕现在就下旨让你休了那狠毒的孙氏,另给你再赐一位品性端庄贤良的好女子。”他沉吟一下,目光淡淡落在胡侍郎面上,口吻似在商量,但那平淡目光中暗含的凌厉威仪,却半分也没有容人质疑的余地。
“朕看苏伯仪府的三小姐就不错,就赐她为你续妻吧。”皇帝微微眯眼,流转的暗芒中蕴含着危险气息,那气息只针对胡侍郎一人。他视线投于胡侍郎身上,压得他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皇帝瞧够胡侍郎战战兢兢的窘态,才慢悠悠道,“胡卿家觉得怎么样?”
胡侍郎惊了惊,苏伯仪府的三小姐——那是他儿子心仪的姑娘,两府都已经准备仪亲了。他、他……现在要奉旨娶儿子的心上人做自己媳妇?
这、这……这不是要闹得家宅不宁吗?
胡侍郎吓得面如土色,哆哆嗦嗦颤着嘴唇欲要拒绝,却老半天也发不出一个音来。
皇帝深沉瞥他一眼,压根不容他说话,又道,“胡卿家你接旨吧,朕这就让钦天监择个良辰吉日,让你早日将新妇娶进门。”
“陛下,臣、臣……。”
皇帝半眯着眼,冷冷盯过去,“嗯?胡卿家不满意苏伯仪府的三小姐?还是不满意朕的旨意想要抗旨?”
虽说皇帝大多时候不会在这种事上犯独断专行的毛病,但皇帝一旦犯起犟来,只怕谁也不敢出口劝诫。
明知他在怒火上头,还胆出言质疑,那不是纯粹找死吗?
抗旨的大帽压下来,胡侍郎差点惊得直接瘫软在地。他抖了半天,才面无血色的艰难开口,磕头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嘴角一弯,立时又换了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出来,“胡卿家不必多礼,起来接旨吧。”
洛瑶极快地蹙了蹙眉,皇帝这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吗?
她记得这胡岳山是兵部侍郎之一,表面忠于皇帝,实际是宁弦埋在兵部的重要暗桩。自上次废太子宁澈事件后,皇帝曾对宁弦的势力进行大清洗,但也没有完全连根拔起。
皇帝今天突然强横来场将儿媳变媳妇的赐婚,是借机敲打宁弦安分守己?还是另有目的?
洛瑶还在猜测着皇帝心思,却见皇帝眼睛一转,将视线盯向座中的安国公洛千重。
“洛爱卿,朕这几日不停的听到喜鹊叫唤,你说说这是什么兆头?”
洛瑶心头猛地一沉,皇帝的君恩来了!
有了胡岳山这个兵部侍郎的前车之鉴在,虽然眼下皇帝看着笑眯眯的十分和气,安国公却不敢掉以轻心。他小心翼翼暗自揣摩着圣意,恭恭敬敬答道,“回陛下,以臣之拙见,喜鹊叫唤乃为吉兆,应为预兆陛下近期有喜事发生。”
皇帝扭头望了望坐在角落的钦天监,笑问,“梁爱卿推算推算,洛爱卿说的可对?”
钦天监梁汉标起身恭谨答,“回陛下,臣日前曾推算过几次,就结果来看与安国公所言甚为相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