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陛下盛兴而来,败兴而归,没能在裴大郎和三娘手上讨到便宜。
就连李烈陛下这种位高权重的人精都没能打听到什么,何况乔四海和司马空空两兄弟了。
三娘和裴大郎虽然得到了众人春天般的关怀,可惜还是没有头脑发热,和谁谁谁吐露心扉,嘴巴闭得比蚌壳还紧,可这更让人们猜忌,也更感兴趣啦!
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礼。裴大郎成了洛三娘玥儿的暖床小厮,只是爬墙的是轻功一流的洛三娘,而不是身为男子的裴大郎。裴大郎没有一点不满,尽心尽力的做好面首的职责,一夜三次就到天明了,一夜七次郎那是神话。
三娘自己就是神医,避孕措施做得好,一来二去,居然没人发现异样,除了苗如思。只是这个曾外祖母是个开明的,和三娘做了一番长谈之后,替三娘做了隐瞒。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转眼就到了天启三年,(也就是景龙四十五年,景龙朝不在了,纪年也变了)三年一度的采选。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也就是近代称的“选秀女”。
中国古代的皇帝的后宫,聚集了全中国最美丽的女子。其数量之巨,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匹敌。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时间不定,规矩不一,随意性很强。
直到一个皇帝想到了采选制度,并且制定法令,要求每年挑选民间良家女子入宫。皇帝选秀女,几乎等于是向老百姓课加了一种“美女税收”,谁家有美女,必须上缴国库,与税收所具备的强制性,无偿性,非常类似,是国家向百姓强行无偿征收的一种实物税。此后,朝廷向天下强制征收这种税收成为惯例。
每年农历八月,朝廷派遣专人领着精通相术的人员,一起到乡间,阅视良家童女。
挑选的标准是,年龄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姿色秀丽、容貌端庄,面相符合相法“吉利”的女子。选中者当即坐上车,载入后宫,然后再从中择优,让皇帝“登御”。
三国吴国亡国之君孙皓让黄门在全国各地简约十五六的女子,选中的入皇宫,落选的才允许出嫁,后宫达到数千人。
晋武帝司马炎不但把孙皓的5000后宫全部囊括过来,还在全国打死征选,选择结束之前不许婚嫁。结果司马炎的后宫就有上万人的女子。
后赵暴君石虎采选民间数万女子入宫,为夺美女而逼死的丈夫多达000余人。
北齐皇帝高纬命令说,国内杂户0岁以下14岁以上未嫁者全部集中接受选拔,有藏匿着处以死刑。
隋炀帝密令在江淮任职的干部秘密谈访民间童女,资质端丽者每岁上贡,他巡游江都时,从行的后宫美女达到10万人,这可能是全世界历史的最高纪录。
所以后、宫佳丽三千,那绝不是夸张的说法,而且后、宫只有三千佳丽的,那还真不是无道昏君,只能算一般好色而已。
也许有的女孩子入宫,幸运降临,做了皇后,享尽荣华富贵,但是,这种概率比买福利彩票的概率还要小,皇宫中万万千千的女子中,皇后的也就是一两个人,而经常的情形是,皇后并不是通过从民间选拔来的。
往上数了又数,最不贪花好色的,怕就是传奇帝王景康帝了。这位君王自己并不大肆扩张后、宫,而且颁下法令:“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盖女子以备六宫,而妇人则充六尚也。”六尚是古代官职名、官署名,负责掌管帝王之物。
并制定了后、宫妃位,专人专职。其中一位皇后,其次为一位皇贵妃,再次为两位贵妃,接下来是四位妃子,然后是六个嫔妃,神马贵人是人数不定的,神马常在也是人数不定的,还有神马答应也是人数不定的,最后才是选来作为宫女滴。
宫女最特别,她们的地位是丫鬟,若没被皇帝看中,并且“幸”过,到了二十五岁,她们可以退回本家,另行出嫁。
若大宫廷,女仆人所需多少?常有宫女两千人,整个队伍要年轻漂亮。
难道真有令她们青春永驻的宫廷秘方么?
没有,假如有,太后、皇后何以会人老珠黄呢?
唯有一种办法——吐故纳新。大约每三年更新1/,按规定若没有被皇帝“幸”过或者偷“幸”过却没有记档的宫女,在大内只服务三年,便放出回家嫁人去了。
每三年户部行文一次,各个州府将适龄秀女送至神武门,交内监挑选,选中的记名报内务府,再请皇帝亲自临视,最后确定名单。
其实皇帝看是走形式,龙心所在是挑几个极漂亮的补充妃嫔队伍。未被挑中的才可以论婚聘嫁。
选秀女是家庭灾难,也是秀女的苦楚。
入宫服务一般五年,极少人当了嫔妃,再有些拴婚给了皇子皇孙,指婚给了王子王孙,剩下那些,却成了大龄女青年才从宫中放出,虽然已过了嫁期,还算运气好。
只怕皇帝一时高兴,“幸”上一次记了档,以后便一生与男人绝缘,老死宫中。
宫女们久居深宫,连个正经纯粹的男人都见不到,难免恓惶。
宫词写道:“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久不见男人,竟不认识男人为何物,忽然来了个做粗活的真男人,大感稀奇。乃至出钱求问:外头也像这里一样,都是女人么?真是时代的悲哀,女人的悲哀。
其实放宫女,也算是一项德政,但恐怕未必坚持得好,有些被主子看好的,多留几年屡见不鲜。怨女甚多,祈求神佑摆脱寂寞者常见。宫词《并头花》描写宫人见花开并头的,以为“男女和合”的好兆头,约定不采不折:
晓钟初动噪宫鸦,春日迟迟上碧纱,
锦帐未悬呼内史,叮咛莫折并蒂花。
她们还希望牛郎织女把男女分离的灾难全承了去,有一首《祭牛女》:
鹊架凌秋璧月悬,甘瓜素果敞清筵,
宫中自向天阶拜,愿祝人间恨海填。
秀女“幸”欤不幸欤?呜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