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商幼薇抬了抬下巴,让"齐夜"坐下,然后撂下茶杯,似笑非笑的望着三个人:"诸位大人有空在我这耽误时间不如去问问,为何堂堂洛阳富庶之地,义仓竟无半点存粮?"
沈从文攥紧了掌心,他如何不懂?他们如何不懂?
只是不能查,若是查了王胖子那就会发现,他曾向元帅府里进贡了一批不菲的银两。而在洛阳之地行商之事,必然有一笔钱流入京都重臣家中。
此追究,则无头,则其亦难脱。
商幼薇起身:"我就不留几位大人了。"
沈从文还想说话,"齐夜"却把话接了过去,直截了当道:"大人可知如今最缺的不是粮,是水!"
沈从文一愣,"齐夜"笑眯眯的说道:"我若是大人便早日多掘几口井。"
室内的冰散发着冷气,让屋内的人十分舒爽。在这季节,用冰块降温可以称得上是奢侈。
"你怎么知晓最主要的事是挖井?"商幼薇懒懒的开口。
"齐夜"玩弄着信鸽,随口道:"这是常识啊!"
"是么?"商幼薇点头,目光诡异。
声音加了几分寒冷,听"齐夜"身子一凝,反应过来后,他立马道:"我不是说你没有常识,只是...我知道的太多了。"
商幼薇支着下巴,目光冰冷:"那你还知道什么?"
"齐夜"低着头看信件,正好错过的商幼薇眼底的冰冷。他瞧着拇指宽的信纸一笑,然后抬头,摇了摇手中的信纸:"我还知晓他们要有大难了。"
商幼薇挑眉,示意他继续,"齐夜"幸灾乐祸的笑道:"秦国暗位来的信,王珏炎要有大难。"
商幼薇一听,眉头一皱,噌的起身拿过信纸。
秦国异常,目标洛阳王珏炎,杀令。
商幼薇眉头紧皱,神色严峻,看的"齐夜"心中大放酸味儿:事关那个小白脸就那么紧张。
显然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唐志泽的时候,论美貌可是要胜王珏炎一分的。
"王珏炎是王老元帅的独孙,洛阳更是魏国国土,秦国竟然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魏国境内狙杀王珏炎。"商幼薇搓着信纸,似问,又似自言自语。
"齐夜"一扬下巴,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只有一个可能。"
商幼薇眯着眼睛,一字一字道:"要、开、战!"
"齐夜"摸了摸鼻子,用指肚抚摸着纯白的鸽子:"庄国现在半残,难不成秦国要撸胳膊挽袖子,亲自上战?"
商幼薇漫不经心的说道:"你看起来很高兴,莫不是与秦国有仇?"
"齐夜"嘿嘿一笑,吓得信鸽挑了两下,在空着一个回旋,落在屋顶。"坐山观虎斗也是一种乐趣。"
"坐山观虎斗之后呢?"商幼薇似笑非笑的望着"齐夜",慢慢凑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齐夜"望着眼前这双亮晶晶的小眼睛,感受商幼薇吞吐的气息,强忍住了把人用在怀中的冲动。
如果这举动是对着唐志泽的脸而不是齐夜的脸,想来唐志泽会很高兴。
如果这举动之下不是试探,也许唐志泽(杨瑾瑜)会更加郁闷。
"齐夜"不知自己哪里露了马脚,引得商幼薇试探,但还是要打起精神,应对过去。他苦笑着道:"就算要做渔翁,那也要有蓑衣啊!"
商幼薇一哼,退后两步,视线在"齐夜"身上滚动,"心倒是挺大,若是想涿鹿,你这美貌到可接近哪个强者。"
"齐夜"摊手,睁大眼睛显示无辜:"接近倒是能,可是靠近不就完了么?"
商幼薇不冷不热的说道:"来个人皮面具,玩个狸猫换太子,不就成了么?"
"齐夜"笑容凝固,他可没忘了身份被戳穿以后商幼薇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他暗自警惕,然后面上笑道:"这也就在戏文里说说,人哪那么容易被换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熟悉的人一眼就可以戳穿。"
那日唐志泽(杨瑾瑜)匆匆从秦国归来,听说了商幼薇与齐夜一同前往洛阳,当即醋意大发,快马加鞭的赶到洛阳。他自持对齐夜了解的细微通透,毫无顾忌的就换了人。后来他见商幼薇对自己十分信任,其中还夹杂着几分依赖,就对自己的举动十分满意。齐夜和自己脾气秉性差不多,插科打诨的,若是幼薇因为自己而爱上一个齐夜,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如今唐志泽有些疑惑了,难不成幼薇从一开始就知晓自己不是齐夜,所以才那么亲近?
这么想着,唐志泽就有几分得意了。
谁知商幼薇竟然赞同的点了点头:"也是。"
唐志泽有几分没被戳穿的庆幸,也有几分没被认出的不爽。
商幼薇拿出笔墨写了一个纸条,招了招手,信鸽一个回旋,飞到了商幼薇手中,她把纸条绑在信鸽腿上,然后放飞。她眯起眼睛看着信鸽在明净湛蓝的天空中飞行,那蓝色在她眼中渲染开来,蓝的令她眩晕。直到信鸽隐匿在云朵中失去踪影,她这才收回了目光,转而放在"齐夜"身上:"如今吴国被北边的游牧民族牵绊住了,庄国现在摇摆不定,难道秦国真的要借此机会与魏国开战?"
"齐夜"咂了咂嘴:"不是还有齐国么?"
商幼薇摇头:"堂堂战国能让他弱到这份上,真不一般。"
"齐夜"凝视商幼薇:"你觉得,谁会是这天下霸主?"
商幼薇想了想:"吴国。"
"因为他够强大?""齐夜"挑眉问道。
商幼薇摇头,指着自己说道:"因为我想。"
酒楼内,齐夜顶着一张陌生的脸,优哉游哉的听着小曲。
"哎,你们说魏王是不是真的品行有亏啊!不然怎么会五月初飘雪,六月末就有旱灾啊!"一个客人突然神秘兮兮的说道。
这样的话这几日已经没少听见了,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接话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人,他端坐着摇着折扇说道:"君与臣为同产兄弟。正之君能压镇邪佞之臣,致使朝纲不乱。王纲不乱,则国治安。君王正身,则无天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