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经文的活儿娘两个整整做了三个多月,才算完工。锦华绣了一部《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著作。曾氏则绣完了两部完整的《大悲咒》。
小枝姑取了经文去,很快的,隔天她就把钱给送了回来,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仿佛是她自己赚的钱一样,“发财了!发财了!”眼角看到二嫂仿佛皱了一下眉,便好歹把脸上的喜色给收敛了一些。
她从怀里郑重其事的把个鼓鼓囊囊的帕子拿出来,放在桌上小心翼翼的打开,霎时,屋子里仿佛都亮了起来,竟然是一大锭银子和一个小银锞子。
锦华和曾氏互相对视了一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两个字。是啊,两个人可是很久都没有见到这么大锭的银子了。
“二嫂绣的那两部经书人家二话没说就给了十两银子。锦华绣的那幅人家给了二两银子。呃,掌柜的说了,那部心经虽然绣的不算上好,但是看那针法很有潜质,假以时日,肯定会小有所成的。因为还想跟你进一步合作,所以就格外多给了些,希望咱们能继续绣下去。”
绣!当然要继续绣了!
照这样绣下去,锦华心里头的想法还真有希望实现呢。想到此,锦华心里异常的激动。新的明天在向她招手呢,崭新的明天。
别说曾氏母女俩欣喜不已,就是小枝姑也跟着乱起哄,搓着手激动不已,“二嫂,您不知道,我从没见过这么大个的银子,揣在怀里生怕给弄丢了,心里七上八下的,所以大江把银子给了我之后,我转身就给你送来了,生怕在家里搁久了,让贼偷给摸了去呢!”
锦华握住母亲的手,忘形的用力的摇了两下,忍不住高声叫了一声,“娘!”这还是这些日子以来,两个人头一次如此亲昵呢。
曾氏目光闪了一下,也回握住了闺女柔软的手。这都十来天了,两个人老是这么冷着,连脸上的肌肉都僵住了,真是让人浑身都不自在。
这些天以来,曾氏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她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觉到,这个女儿对她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
这一握之下,之前的那些隔阂在刹那间仿佛消失了。
两个人都下意识的选择了遗忘。
曾氏给锦华使了个眼色,锦华忙回身开了自己的小箱子,拿出一串钱来笑着递给小枝姑。
曾氏诚恳的对小枝道,“我们能得这些钱多亏了你和大江,你要是再不收钱我可都要翻脸了!”
小枝姑却也素了脸**了起来,“二嫂,我也给您说句实在话,我不是想白给您帮忙,实在是我已经从中受益了。您能指点指点我的绣活,比我自己在家一个人琢磨好几年都管用呢。我现在绣的东西比以前好多了,也是沾了您的光,许氏绣庄也开始收我做的东西了,给的价钱也公道,比我以前只给镇子上的铺子做活强得多了!您要是在再跟我外道,我也不忙您这个忙了!”
两人推让了半天,小枝姑到底没要那个钱。
春暖花开之时,田静怡很是跟得上时宜,便派了人来下帖子,邀锦华去赏花。锦华知道静怡是个爱热闹的,肯定又是嫌家里闷了。
到底如何去却让曾氏犯了难。锦华独自出门肯定不行,但她又不像一般小姐那样身边有丫头伺候着。想要让麦子跟着的话,那是想也不用想的,祖父和大房那边是绝不会行这个方便的,他们眼红嫉妒还来不及呢。
那就只好让锦年相送了。虽然他年纪不大,但自家与田夫人交好,有嫡亲的子弟上门倒也不算唐突。
锦华则想的更远,她更愿意看到锦年有独自交际的机会。
这种正经的出门交际,理由是正大光明的,自然要用家里的骡车,那辆骡车看起来也体面些。
于是,晚饭过后,锦华和锦年便随着母亲往正房来请安,还要请示出门的事。
刘老爷毕竟上了年纪,年前又因为大爷的事病了一场,今年竟比往年要畏寒,天气已经转暖了,他身上却还裹着厚厚的棉袍,脖子缩在棉衣里面,脸色看着也不如以前精神。
大房一家都是在的,因为刚用过饭不久。
母女俩刚进去,穿着月白色衣裙的小菊也擦着手后脚跟了进来,可能是刚刚收拾了碗筷。
她悄无声息的进来,便半低着头小心的站在李氏身后去,一声不吭的,也不见抬头。她的衣裳显见的比以前做丫头的时候好了不少,但这个颜色倒是显得她的脸色更黑了些。不得不说,这位姑娘从前世到后世,在衣裳打扮上,眼光就一直不太高明。
大爷本来自曾氏母女进来,就一直垂着眼皮,默不作声的坐在椅子上养神。但是,待小菊一出现,大爷的眼睛就一下睁开了,眼光不由的便飘到她的身上去了。
李氏见了,脸色就一下子拉了下来,厉声喝问小菊,“小菊,怎么这么没眼色!弟妹来了,还不赶紧搬个椅子来!”
刘大爷不虞的看了李氏一眼,却也没说什么,大概觉得李氏发作的也不算无理取闹,他也不好明着偏袒吧。
小菊赶忙应了一声,虽然动作上有些迟滞,但神色间很是恭敬,没有丝毫的不满,便去了里屋,把椅子搬了一个来。
锦华趁机打量她,见她看似平静,其实脸色并不太好,眼下也有些青黑。
李氏尤显不足,还站在那里指手画脚,眼见得唾沫都飞到了小菊脸上去了,“小菊啊,以后还是要灵性一些,眼睛里要看得见活儿!怎么这么点小事还需要主子吩咐才知道啊?!你啊,你啊,还是要把自己的身份摆正,不要整天想些有的没的!”
若是以前,一向以通情达理著称的锦凤一定会出来劝解几句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她恍若未闻一般,低头整理着自己黄色的百褶裙。
小菊很是恭顺的立在一边低头受训,就像以前一样,没有丝毫的抱怨,没有丝毫的勉强。
刘家大爷扭过脖子看了看自己面无表情的亲爹,皱了皱眉,在椅子上难耐的动了动,到底还是没说话。
李氏见大家都不做声,便更加得意起来,颇有点神采飞扬,用手指点着小菊,继续吐沫四溅,“奴才是什么?不过是伺候主子的。要时时刻刻以主子的事为先,不要长什么坏心眼,妄图爬到主子头上来了,这是颠倒了伦常!是要被天打雷劈的!”
她讲得兴起,众人却听得刺耳,纷纷皱眉,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刘家大爷不知是害怕刘老爷的威严,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心理,尽管面色不虞,但愣是没说话。这倒是让锦华颇有点好奇了。要知道,以前还没收用小菊的时候,大伯对小菊那可是十分上心的。
最后,还是刘老爷听不下去,嫌李氏聒噪,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行了,别说了,要教训你就私下里教训去,在这里起个什么劲啊!”
李氏顿时一声不敢吭的悻悻的坐下,眼角却狠狠的瞪着小菊,想来已经把这笔账记在小菊的头上了。
其实,按照锦华的理解,祖父这话一说,李氏应该高兴才是。刘老爷这是明显的站到了李氏的一边,让她放开手“管教”小菊呢。
显然,刘老爷不像以前那样喜欢小菊了。搁以前,刘老爷可是一向对小菊的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赞誉有加的啊。
不过,按照李氏那猪脑子,她是听不出祖父的话外之音的。她只会在心里埋怨祖父不给她面子。
锦华看的仔细,那小菊闻言便微不可见的打了个哆嗦,牙齿紧紧咬住了嘴唇。
小菊姐姐,不知你伺候了那么一个男人,跟着那样一个主母,你还有多少可以施展的余地啊?还能不能再隐忍多年,然后咸鱼大翻身,最后生子,然后母凭子贵,赢得家里家外的一片赞誉呢?
我看好你哦!
刘老爷听曾氏说锦华得了闺蜜的邀请,脸上的肌肉顿时抽了一抽,默了好半晌,到底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自打上回曾氏母女去了田家,刘老五一回来自然把田家的事详详细细给刘老爷秉了给清楚明白。所以,即使他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二房攀上了这么一棵大树,他到底是忌惮了几分。
“那一家家境很好,家里丫头下人的不少。锦华独自一人前往,就算路上安全无虞,但看着就不像话。儿媳想着还是让锦年送她姐姐去一趟妥当些。”
还没等刘老爷有表示,李氏已经满面激动的站起来想插话,却被锦凤一下子拉住了袖子,看着她母亲摇了摇头。李氏只好使劲甩了一下帕子,愤愤不平的又坐下了,但嘴里还是嘟嘟囔囔的,“既然锦年都能去了,锦凤为什么不成?!谁陪着去还不一样?”
尽管她压低了音量,但也足以让屋里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锦华便笑着接口道,“大伯娘不知道,其实这种场合,本也用不上锦年,只让麦子陪着我去也是行的。”她故意这样说道。
果然,李氏一翻白眼,“咱们家里上上下下的,还有不少活呢,若是麦子去了,难道要让我们这些主子亲自动手不成?!”
锦华也不气,顺势一摊手道,“就是因为麦子不能去,才让锦年去送我啊,有家中男丁护送,这也是一般人家的规矩。”
李氏一听“规矩”二字就有些发憷,忙缩了脖子不再多言,生怕被那个刁钻的坏丫头又抓住自己的痛脚笑话自己。她在这方面可是吃了锦华不少的亏。
屋里静了下来,曾氏一看刘老爷跟尊大佛似的,一直端坐在那里装糊涂,忙再次提醒道,“爹,那个骡车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