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琢磨着,王妃应该是有事与太妃说,或者跟贺家有关,起身告辞:"祖母,孙媳怕那几个丫头毛手毛脚的碰坏了祖母的好东西,孙媳想自己回去看看。"
屋子里谁都不是傻瓜,太妃亦是猜到王妃有话说,笑着允了,接着三夫人、贺氏一并告退,顺便带走了杭莹。周嬷嬷回自己家去,端惠领着小丫头守到了门外。
太妃略皱皱眉,叹道:"什么事?说吧。"
王妃语气一如往常的恭敬,但语速稍快了一些:"母妃,媳妇听锦安伯老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好似看中了五丫头,特特问了些五丫头的事,其中还两次提到她的嫡孙。媳妇估计,他们或许会再来探咱们家的口风,应该不会太久。"
太妃轻轻哦了一声,有些许惊讶,明明灭灭的烛火映出她眉梢眼角的小细纹,头上的白发愈加显眼,有些许憔悴的意外。为什么最近都盯着莹儿来了呢,虽说到了年纪,但大家似乎比预料的更加心急。永安侯府不说了,怎么锦安伯府都凑了进来,他们家的身份配自己家是偏低了一些,按理不会这么冒失才对啊。
她看着王妃有点紧绷的脸色问道:"此事你怎么看?"
"母妃,不是媳妇看不起他们家,实在是他们家的情形不太合适。一来,咱们家素日低调,但终归是王府,国舅家,他们求娶咱们的嫡女有些,有些不合常理。二者嘛,他们府上的嫡子并非长子,听说当年锦安伯夫人生了老三媳妇后一直不育,在他们老夫人的授意下,他们家出了个庶长子。
媳妇就莹儿这么一个女儿,原还想多留几年呢,她性子单纯,人情世故上比起她那几个嫂子都差了不少,媳妇担心她应付不了锦安伯家的复杂形势。这件事情,老三媳妇似乎不知,媳妇也没与她明说。母妃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王妃话中已经拿定了主意,这么问不过是等太妃一句答应而已,她相信太妃不会打算把杭莹许给贺家。
太妃有什么看不出来的,而且她对贺家也不满意,庶长子,嫡次子,日后这家里怕是难以和睦,尤其他们家又非上层亲贵。能与杭家嫡系结亲的,多半都是王府、国公府、侯府,风荷与曲彦是例外。当年自己同意把杭芸许给曲彦,不但是看中了曲彦的人品才学,也看中了他们家人口简单,更关键是皇后非常看好曲家,显然曲家怕是被皇上列入了自己的阵营里去。杭家此举,算替皇上招揽了曲家,又为女儿得了个好归宿,还赢得一片好名声。
她淡淡的叙述:"有一件事情,我没得机会与你细说。前几日,永安侯夫人来了我这,你是知道的,她其实也是来替儿子探莹儿婚事的。他们家可说是门当户对,可惜那位公子身子不大好,但碍着大媳妇,我没有多说,你看着呢?"
王妃果然不知情,身子动了动,迅速抬眼看了太妃一眼,很快低头敛声道:"媳妇都听母妃的意思。"她这么说,并没有完全放心,太妃待刘氏的的感情她是一点一滴看在眼里的,她有点担忧,太妃可别为了刘氏把女儿嫁给一个病秧子啊。永安侯小侯爷才命显著,奈何身子不争气,不然可说是良配了。
"你呀,莹儿是你亲女,你望着她好是做母亲一点心意,我还能怪你不成。何况我难道不是莹儿的祖母,就不会为她着想了。"太妃对王妃这一点最不受用,明明不乐意还是一副小媳妇的样子,太妃还是喜欢爽快人的。
王妃有点诚惶诚恐,眼圈发红,轻声颤道:"母妃,媳妇没有别的意思。媳妇是觉得对不起老大媳妇,她这十多年来不好过。"
太妃对这个回答可以接受,点头赞道:"你有这个心就够了,总不能让莹儿跟着受苦吧。其实,我另外看中了一个人,永昌侯府的韩小侯爷,风华正茂、才学出众、品性良善,实在是莹儿的良配。以韩小侯爷的年纪,理应婚配了,究竟却不清楚。"
在听到韩穆溪的时候,王妃眼中明显一亮,她怎么就没想到,这果然是一个极般配的好人选。京城王孙公子中,韩穆溪绝对是口碑最好的一个了,家世清白,唯一的嫡子,读书上进,骑射功夫不错,而且不与谁家子弟特别亲近,但从不得罪人。这样的好苗子去哪里找?他今年应该有十七八了,会不会早就定了亲呢,王妃有点心急了。
太妃略扫了一眼王妃的气色,就知她对韩穆溪是极满意的。杭家与韩家是多少年的世交,两家关系一直不错,不然当年也不会为老四定下韩家的小姐了,可惜那小姐福薄,不过若不是这样老四就不能娶风荷,太妃觉得自己稍微有点邪恶。现在杭家与韩家也算姻亲,五房老爷娶得就是韩家堂族的女儿,五夫人是永昌侯的堂妹,但这到底隔了一层。
如果韩穆溪娶了杭莹,那这姻亲才是落到了实处,太妃不仅是为孙女的幸福,更为杭家百年之计。日后韩穆溪继承侯爷位,韩家应该会更好才对,什么时候去韩家探探口风呢。
王妃瞧太妃不说话,只得主动提道:"母妃,咱们要不什么时候请永昌侯夫人过来赏花,再过段时间园子里的桃花就开了。"
"这不好,咱们家是女方,主动不得,想法子给他们递个话头,让他们明白,自己来提亲才是正理。若是那韩小侯爷另有婚配,也不至于影响到莹儿的清誉。"太妃想了想,这个事不能急,反正莹儿年纪不大,女孩子出嫁前要拿拿身份,以免嫁过去被人看不起。
王妃立时反应过来,微微红了脸,她今天是不是酒喝得多了,没有平时稳重呢,看来酒这个东西轻易少沾。而且以她对韩家的了解,只要他们小侯爷没有定亲,对这件婚事一定是十分看好的,毕竟莹儿在京城的闺誉不错,又有杭家做靠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