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上六点,一家人去附近的功德林素菜饭庄吃饭……
我挽着婆婆的胳膊,漫步在喧闹的马路上,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自己变身为清朝皇宫里的婢女,正扶着“慈禧太后”漫步在花园里。
听魏杰说,他妈妈是正宗满族人。她的曾祖父,是清朝正黄旗的一名将军,姓关,算是清朝的贵族阶层了。如果婉月生活在清朝,那么,婉月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格格,过着上层社会优越生活…….
可是,晚晴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了!他们只会欺负老百姓,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和进攻毫无还手之力,节节溃败,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把大好的河山拱手让给外国人......这一切,激起了全国百姓的愤慨!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动下下,腐朽的清政府终于被推翻了,皇帝也灰溜溜地下台了!王孙公子也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腐朽奢侈的生活!
据史书记载,当时,愤怒的民众见到满族上层官员杀红了眼,许多满族官员及其家眷被满门抄斩……婉月的祖父,一个清朝的小官吏,带着全家落荒而逃,躲到河北隐姓埋名,并改姓婉,自称汉族,由此躲过一劫。
为了生计,还算灵活的婉月祖父,用随身携带的黄金白银做起了小生意以改善捉襟见肘的生活.......到她父亲这代时,婉月家已经成为保定地区一个有名的钱庄大老板,盖了沿街一溜几十间店铺,迎娶了三房太太。大老婆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二姨太为他生了一儿一女,三姨太则生了一个女儿,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婉月有兄长和姐姐五个,她是第三个姨太太生的女儿,在家是老幺......
解放前夕,婉约父亲带着大老婆、二姨太以及五个儿女跑到美国去了,三姨太当时正要生产,不能长途旅行,只能带着婉月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永久的分离!三姨太至死,也没有见到婉月的父亲。那个小婴儿也没能活过一岁……..
失去男人照顾的三姨太和婉月,生活一落千丈,吃了不少苦。却也因祸得福,在历次运动中没有受到冲击。作为沦落到底层的穷人,三姨太靠给别人洗衣服,养活了她们母女俩,供婉月上学......而婉月的几个兄长和姐姐,靠着老爸积累的财富,在美国倒是过得很滋润。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婉月的哥哥姐姐才与婉月联系上。他们按照父亲临终的遗嘱,交给婉月一笔财富——100万美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00万美元,是一笔大数字了!对刚刚返回北京的婉月夫妇来说,那是一大笔财富,不吝是雪中送炭!
魏杰和他哥哥魏俊,就是靠着这笔钱,到美国留学的;魏东曾祖父留下的这个四合院,文革时,被造反派占用了。文革后,政府也落实政策返还给魏东,后来也是靠这笔钱重新修缮一新的。
婉月的两个儿子很争气,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殷切希望,不仅赚到了钱,而且,都赚了大钱。“母凭子贵”,这个满族的落寞“格格”婉月,终于在晚年过上了富贵生活........她骨子里的贵族之气,在这些年潜滋暗长,苏醒了!
二
功德林饭庄到了!
只见饭庄高悬的牌匾上“功德林”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圆润古朴,这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功德林’之名取自佛经‘积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语。最早的功德林饭庄创建于19年,由杭州常寂寺维钧法师的弟子赵云韶,在释迦摩尼生日四月初八这天在上海开业,享有素食鼻祖之称。据说,鲁迅、柳亚子,还有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以及黄炎培,这些名人均为该店常客。”魏杰陪着老妈来这吃过多次,讲起功德林的历史如数家珍。
走进饭庄,大堂装饰典雅,端庄古朴,一幅幅传达佛教文化和思想壁画,似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佛家的诤言;观音厅”“罗汉厅”,一个个包间风格独特,也算是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我发现,进门玄关处还供奉着几尊佛像。在楼梯拐角处的两边墙上,“功能无量、美食如林”几个字大气磅礴.......窗帘、桌布,服务员的衣服,都是以金色黄色为主,庄重大方。
二
公公领着我们走进如意包间。
走进包间,一股佛香扑面而来。墙壁上,有观音手持莲花的工笔画,庄严,神圣,慈祥,给人以可敬可亲之感......沙发,茶几,一应俱全;大大的餐桌上铺着雪白的餐布,餐具已经摆放好。魏杰主动与服务员要来菜单点菜,一位服务员已经在为我们倒餐厅赠送的菊花茶。
一般来讲,提到素食,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吃斋念佛”,实际上斋菜和素菜是有区别的。
斋菜是专指在寺院内由寺内人员烹制的食品。根据佛教“不杀生是虔诚的表现”的基本思想,佛教徒的斋饭是不能有荤的。而素食,主要是面向大众的。素菜馆一般都开在闹市区,以时鲜为主,选料考究、技艺精湛,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通常以植物油、食用菌、新鲜果蔬、大豆类制品、面筋、竹笋、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而成.......
“这功德林素食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婆婆坐在一边说话了。
“‘佛教净素,以素仿荤’。”魏杰接着说。
“这家饭店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以素仿荤、选料精细,造形美观。原料以三菇六耳、新鲜蔬菜、食用菌类、豆类菜为主,菜质细腻,口味多样,虽素又有荤香,营养丰富。为了保证质量,饭店在选料上十分讲究,刀功也十分精细,烹调方法多样,追求原汁原味原汤,擅长素菜素烧;也能以假乱真,以素仿荤,做出‘鸡鸭鱼肉’,形态逼真,鲜美可口,看上去是一道道艺术品,也是一种视觉享受.......”正说着,门开了。
服务员端上了一道道素菜,她一边放,一边唱菜名——
“金刚火方”......
“天竺素斋”......
“十八罗汉”......
“如意紫鲍”.......
“普渡众生”......
“白果芦荟”…….
说起“金刚火方”十八罗汉”这两道功德林的招牌菜,魏杰又啰嗦了好一阵。
据他说,这两道菜的研制过程还有一番来历......
001年4月1日功德林装修重张时,法源寺住持主持法会,为功德林开光大吉。法事已毕,众人漫谈起佛家经典《金刚经》这部重要的佛经......
所谓“金刚”,是由“金刚石”亦即“钻石”和佛教权杖“金刚杵”演变引申而来的,意思是“坚硬”“坚强”,具有无坚不摧,无坚能摧的力量与智慧。
传说,《金刚经》是由唐僧“西天取经”从印度请来的......
当唐僧带着《金刚经》等数万卷佛经返身来到天竺大河时,忽遇河水暴涨,船被打翻,他带领众人奋力打捞,仍然有50夹经卷被大水冲走.....令唐玄奘欣喜心安的是,《金刚经》还在。历经千难万险,他终于把从“西天”取来的真经带回了祖国,传遍四方。
西游记师徒四人走到泰山脚下时,曾把取来的《金刚经》一页一页拆开,放在石坪上晾晒.....结果,等经文晒干收取时,发现经文早已入石三分了。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取名“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晒经的石坪称为“曝经石”。泰山脚下,至今有个地方叫“经石峪”,是“泰山三宝”之一.....
根据这个传说,功德林素菜饭庄的厨师们,将佛道、世理、人情相结合,精心创制出这道金黄翠绿、香鲜适口、强身健体的招牌菜——“金刚火方”。
......可是,如何让素食看起来像块肉,尝起来还觉得是块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师傅们试验过多次。一开始,他们选择土豆为肥肉,但口感不够;后来,又选择冬瓜,而且是青皮冬瓜,那种个头大的冬瓜,他们发现,削皮做出来脆脆的,有咬劲......
“还有十八罗汉这道菜。”魏杰说。
相传,某寺院的和尚下山化缘,回来每人化缘的食物都很少,不能独炒一盘菜。
众和尚便说:合起来炒,就够了......没想到,菜肴出锅后味道极佳,色形独特,众和尚连称:好菜好菜。但不知叫什么名字。有个聪明的和尚数了一下周围的人数,正好十八人,说:就叫十八罗汉吧!后来,这道菜传入了民间,随之又被引进餐馆。功德林饭庄的师傅们又将原有菜肴的主料重新调整搭配,使这道菜不仅色香具佳、味足爽口,而且营养丰富,补钙强身。十八罗汉已成为到功德林饭庄的食客餐桌上的招牌菜......
品尝着功德林的一道道精美的素食,听魏杰讲述这些名菜的来历,我仿佛在读一本本经书.......真是难以想象,这些素食大师们,居然能够把素食的制作与佛教如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我在其他素食馆不曾遇到的.......
“与一般的素食有所区别的是,佛门净素菜肴讲究,菜品原料以‘三菇六耳’(三菇:香菇、草菇、蘑菇,六耳:黑耳、白耳、云耳、地耳、石耳和银耳)及其他食用菌类,新鲜果蔬,大豆及再制品为主。‘大五荤类’食物绝对禁用,同时在烹制过程中‘小五荤’也是禁用的。也就是说,老百姓平常使用的葱、姜、蒜、葱头、韭菜等带有辛辣的调味品和菜,在功德林的菜肴中是不能使用的。其实功德林的菜肴还有很浓文化底蕴呢!”魏杰说。
【作者***】: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