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果然不负众望,盖着红盖头在两个女人的搀扶下款款而来。慢慢的走到车子旁边,轻轻的坐在了右边,搀扶她的其中一个女人坐在了左边,这就是俗称“称车的”,虽然来接新娘的队伍声音很响亮,但充其量就是一个小推车,加一群雇佣的“乐手”。小村里结婚的时候,小推车都用席子遮起来,大梁上又裹上一张红纸。新娘坐在车上走在前面,车后跟着抬橱、柜、桌的和两个扛小杌的人员,通称“抬嫁妆的”。而梅姨的“车队”就显得有些寒酸,推车倒是相差不大,就是后面仅仅跟着两个扛小杌的人员和一个抬着被子的女人,更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瘦小的老头子表情严肃,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在一个白净的小姑娘,小姑娘身边紧紧贴着两个孩子,一白一黑,在人群中格外耀眼。其余的人,要么是送新娘的,要么是看热闹的,几乎都空着手。嫁妆虽少,可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的兴致,他们有说有笑的跟在后面。孩子们在车前车后的奔跑着,别提有多高兴了。就这样,车队缓缓的向村子东头驶去。
再看小院内,零零散散的院子只剩下几个人,帮忙收拾着桌子,按照规矩,这一天新娘的娘家也应该摆酒席招呼客人,但是老太太家省略去了,别人当然也不会说什么,毕竟都了解梅家的情况。
“嫂子,好了,今天怎么说也是梅姨大喜的日子,别这么闷闷不乐的……”说话的是一个头发半边白体型肥胖的老太太,在她身边的,正是梅姨的母亲,老太本来太一个人独自在角落里呆呆的看着院子,满脸愁容,眼中似乎还含着泪水。
“我就这一个女儿啊,如今连她都走了,还……你让我怎么高兴的起来。”老太太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扑通”从眼眶里流了出来。
“事到如今,我们还能说什么,以后就是孩子们的事了,你也不用瞎操心……”老太太边说边轻轻的拍打着梅大娘的后背,意味深长的看着她。
小村的东边,逐渐响起了锣鼓喇叭的声音,浩浩荡荡的人群停在了一家用篱笆围成的小院前面……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村子的东头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荡漾在小村每一个角落。
新娘的车队来到门前,后面扛小杌的两个人立即跑向前来将小杌垫在车腿下面。看热闹人群将小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孩子们害怕的躲到父母身后,却又不停的向前探着头,毕竟这不是常见的东西。梅姨一直坐在车上捂着耳朵等待着,这是村里十分讲究的事情,新娘来到新郎家必须在大门外停留片刻,这就是所谓的“磨子”,寓意新娘过门后性情温顺。过了一会儿,一个等在旁边很久的中年妇女,走到新娘的车旁,弯下腰去,将手中的米糕放在地面上,然后单手架住梅姨的肩膀,梅姨早就有准备,顺着红盖头的下方找到一个米糕,轻轻的踩上去,中年妇女一把将其拉起来,梅姨又摸索着把另一只脚小心翼翼的放到前面那块米糕上,新娘踩米糕寓意着“步步登高”。
等梅姨走过去后,心急如焚的新郎官满脸笑容的一步迈上前去,轻柔的将手中早就准备好的小手绢递到新娘面前。这时旁边一个中年男子突然高亢的叫喊到:“新郎新娘互换手绢……”这声音来的突然,并且还故意拉长了嗓门,十足像一只野鸭子在嗷嗷直叫,周围的人们全都戏谑的看着他,甚至有孩子还刻意的模仿着。着实让男人尴尬不已。梅姨从衣服中掏出一个小手绢和男人相互交换了,男人慢慢走到梅姨身边,伸出一只手臂试探的去挎新娘的胳膊,他的手臂刚触到梅姨,女人微微颤抖了一下,男人的手停顿了一会儿,见她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便一把伸进去,轻轻挽起女人的胳膊,得意洋洋的向屋里迈去。周围的女人们看到这一幕,有些直接就涨红了脸,孩子们也纷纷用双手捂住眼睛,偷偷的从手指缝里向前看着。刚才喊话的男人急匆匆的跟在新郎新娘后面进去了,随后人们也一拥而上,争先恐后的向前挤着。很快,小院子里就挤满了人,稍微落后的人跟在后面,不得不努力地抬起后脚跟,挺着脖子像一只被吊在树枝上的牛羊,静静等待着人们屠戮。
其实村民们最想看的不仅仅是新郎新娘拜堂的样子,在他们眼中,有一件事比这显得尤为重要!村民纷纷向小屋内看去,这一看可不得了,在小屋的正堂,一个被涂成红色的桌子上面,赫然放着一台崭新的收音机,一张鲜红的红双喜贴在上面,村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魂未定的仔细观赏着那个东西,这么多年了,村子里拥有收音机的依旧只是少数,充其量也就那么几台,正当村民们稍微松了口气时,不知从哪突然慌慌张张的冒出来一句:“快看,还有电灯!”这下,他们彻底沸腾了,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各种羡慕,各种惊讶的目光纷纷向屋内投去,长根感受到了这不寻常的氛围,回过头来看着村民们故意提高嗓门吆喝着:“各位乡亲父老,以后要是想听广播了,尽管到我何长根家,随时欢迎。”长根身前的大红花激动的抖了几下。立即,下面就有年轻人回应他:“好,一定来,到时候让嫂子炒几个好菜。”此话一出,又有几个人附和着,周围的人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用我说大家自然都知道,长根在很久以前就没有了父母,并且家里一贫如洗,别说是收音机,连鞭炮都卖不起。可是如今把这婚礼搞得红红火火的,不免让我们有疑问。
终于,新娘新娘开始拜堂了,人们常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高堂之上究竟坐了什么人,正是我们所关心的。目光聚焦到高堂之上,果然,一个瘦小精明的中年人正在满脸笑容的看着面前的小夫妻,他的身边坐了一个体态臃肿的妇女,女人的表情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本来丰满的脸颊如今十足像一根黄瓜差点就贴到地面。
对!坐在高堂之上的人正是罗阳和他的妾秦秀!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婚礼的一切一切都是罗阳一手策划的,要不是他,很难想象今天会有几个人来参加所谓的婚礼,更不用说收音机和电灯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