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天要死两个人,死亡率瞬间上升一倍,这谁受的了啊,那些下人会跑,也很正常。
就是钱家人都想跑呢,觉得不该聚在一起,而应该分几个方向跑,这样,“钱小姐”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指不定就找不到自己,然后能活下来了。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于是便有人偷偷地跑了。
不知道那些跑的人下场如何,反正钱家上下,惶惶不可终日,让从下人那儿听说钱家诸多恶事的安然心中不由暗爽,想着钱家人就该得到这样的报应,并想着,只要那个“钱小姐”不伤及无辜,她就不会管她,毕竟只要她杀的都是死有余辜的恶人,她肯定随她杀,不会管。
就这样过了几日,京城方面传来消息,说是护国寺方丈,抽不开身,没法来钱家,但太乙道长,听说钱家有恶鬼作恶,已经杀了许多人,动了慈悲心肠,打算过来看看。
安然听了,便没提要走的事,而是继续在钱家呆着,想看看那太乙道长,可有什么本事。
太乙道长可是被那些大师公推有能耐的人,要是他都没任何玄学真本领,那她的任务,可就要有些难了。
但要有真本领,不问缘由,一上来就对“钱小姐”打打杀杀,那安然就要对这个太乙道长,敬而远之了,毕竟不分是非的人,她是不想接触的。
“钱小姐”这几天又杀了不少人,但安然从钱家下人,还有钱家人嘴里听的出来,这些人,没一个是好的,下人多是帮着主人作恶的,而主子呢,多是做了很多坏事的,所以杀的都是作恶多端的。
倒是钱老爷和钱夫人,那个“钱小姐”还一直留着没动手,显然,就像安然想的,她大概要将人留到最后,将人吓够了,再找对方的麻烦。
不得不说,钱老爷和钱夫人,的确是快吓疯了,两人曾打算逃跑,一个打算离开这个地方,去京城找堂兄,一个打算回娘家躲起来,想着这样,也许能逃过“钱小姐”的屠杀。
但……钱家这情况,也将京城钱家和钱夫人娘家吓傻了,哪敢让他们过去啊,生怕那“钱小姐”太厉害,被两人引来了自己家,到时在自己家大开杀戒,那就可怕了,所以只是到处帮他们找高人,大师,并不让他们过来。
另外,钱家这事,钱尚书也曾派官府过来处理,毕竟钱家死的人太多了,钱家也报了官,官府不可能不管。
本以为官府代表的是朗朗乾坤,鬼怪会退避,但没想到,“钱小姐”根本不怕他们,照样杀人。
安然看了,暗道吏治清明的时候,官府也许是朗朗乾坤,但就现在朝廷这情况,还能叫朗朗乾坤?既然不是朗朗乾坤,官府也就没了正气,鬼怪根本不怕了。
甚至“钱小姐”还将官府的人杀了几个,安然私下打听,知道这些人跟钱家以前就是有勾结的,手头也是有人命的,“钱小姐”会趁此机会,将官府这些恶人杀了,也很正常。
官府的人看自己来了,不但阻止不了“钱小姐”,“钱小姐”还将他们杀了,早吓坏了,再不敢派人过来了,生怕自己也被“钱小姐”杀了。
安然看着“钱小姐”这杀疯了的样子,暗道,官府的人多来些才好呢,也好让“钱小姐”趁机多杀几个贪官,让天下吏治清明些。
原身世界,原身没发生过被钱家请来做法这样的事。
原因也很简单。
原身不像安然,来到了镇上,她一直住在村里,且,因为原身不像安然有医术,能帮一些并非经历了玄学方面的事,只纯粹是身体不舒服的人开点药,帮他们治疗,所以原身的名声,并没安然大。
因没安然的名声大,再加上一直住在村里,过的也不是太好——钱全填进李家和陈家的窟窿——所以钱家自然不看在眼里,没请她过来帮忙。
其实叫安然说,现场这些人,没一个比原身更强大,好歹原身还能看的到鬼怪,能跟鬼怪沟通,在关键时刻,她还能动用一些好鬼帮忙抵挡一二呢,不像钱家请来的各路大师,没什么本领,不能拿“钱小姐”怎么样。
现在就看那个太乙道长怎么样了。
很快太乙道长就过了来。
之所以来的这样快,主要也是钱家人死的太多了,太乙道长不想妖孽杀死太多的人,所以便赶紧过了来。
太乙道长来的时候,钱家的主子死的没几个了,当然了,还有不少死的是下人,要不然“钱小姐”这几天一天杀两个,早杀光了。
另外,府上下人和主子,还跑了不少。
但据人们传回来的消息称,那些跑的人,全死了,显然没算在一天两个名额之内。
正是因为听说跑的人全死了,所以本准备也跑的钱老爷和钱夫人,才没跑,毕竟,现在好歹还没杀到他们头上,要是跑了,“钱小姐”直接杀人,他们可就要马上就死了。
太乙道长听说钱家已经死了二三十号人了,逃出去的还不知道死了多少,当下不由大怒,当下便找到“钱小姐”,准备将其收了。
安然这时看出来了,这个太乙道长,是有点真本领的。
就是一来,不问三七二十一,只听说对方杀了人,就要将对方收了,让安然有些皱眉。
虽然“钱小姐”杀的人太多,肯定得收,但起码要问个原因吧,什么都不问,就下手,这有点不明是非了。
当然了,太乙道长嘴上也说的冠冕堂皇,说是不用问“钱小姐”为什么而杀人,说她杀了这么多人,根本不用问原因,可以直接杀了,说是不管有多大的原因,也不能杀这么多人,完全不考虑钱家是恶人,本来就该死这种事。
这话现场那些大师,大多数也是赞同的,只有少数人,这些天从钱家下人那儿听到些风声,知道钱家大多数人多少都做了恶事,觉得钱家死有余辜,“钱小姐”杀的好,不太赞同太乙道长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