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雨水就像不要钱似的,就这么噼里啪啦滴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
“让一下,让一下...........”
罗大伯家的大哥和二哥,这会儿也是急冲冲往家里赶,由于雨太大,跑得有点快,临进门的时候,差点就刹不住脚了。
“这场雨真大呀,幸亏我们跑得..........咦,小伟你怎么过来了?你家的收完没有?”
因为下午的时候就乌云密布的,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忙活,哪有时间去关注别人家的,所以,他是真没关注大哥家的有没有收完。
“下午就收完了,我妈她们在弄最后那点,我和我姐夫和我姐姐,晚上就给爷爷他们帮忙收的。也是刚刚才忙完,就打算来看看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哪知道暴雨这么快就下下来了。”
“你这哪是来帮忙的,简直就是来........”
简直就是来看笑话的。
没等罗老三大伯母将话给说完,罗家大伯就将她的话给打断了。
“地里还有多少玉米没有收?”
“不多了,就一块地的样子。爸,您脸上这是?”
“没事,应该是上火的原因。”
罗家大伯用手摸了摸嘴角,发现有一个很大的泡。
“您别急,我和大哥他们再去忙一阵子。”
“不用了,你也忙了好几天了,这哪里受得了。”
“没事,我可以的,您和大伯母在家,记得将玉米和麦子都放高一点,我爸说了,这场雨肯定有点大,千万别都收到屋了,还被糟蹋了。”
说完这话,三个男人又冲进雨里。
因为担心玉米坏掉,他们没有将外壳剥掉,虽然这样很重,但是也没得办法呀!
不仅仅是他们,这村里也有不少人在争分夺秒地收粮食。有的人家麦子都没收完,更别说玉米了。
不过,这类的人还是不多,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拿货在那种听人话的人。
萧家这边的人,这会儿都站在自家的门口,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尤其是萧三的二叔和二婶,这会儿对他,那真的是感激涕零。
当然,他们也为之前的冲动感到愧疚。
在萧三带着兄弟们来到家里的时候,二话不说就要帮忙,还被二婶给嘲弄了一番,说他们这是马后炮,这都忙完了,才过来帮忙。
萧三也没跟她置气,而是跟他二叔说:“二叔,您也知道,我老丈人那边种的比较多,所以,我们也是忙了好几天才忙完。”
对于侄子的说辞,萧老二也表示理解,这罗家可是村里的大户,不仅仅将自家的田地给种满了,还租用了村里另外两家出远门的土地。
毕竟都是一个村的,萧老二对罗家的情况那也是非常了解的,之前毛躁的是因为自己侄子不给自家帮忙,反倒给罗家去帮忙。
其实萧老二也不想想,他家有这么多人,勤快一点点,就用不着他们来。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反正忙也是帮了,总不能力也出了,结果还没得一句好话撒?
倾盆大雨,就这么接连不断地往地上泼。
看着眼前的暴雨,萧三心里也开始捉急起来。
这种雨,别说是下一晚上了,就是下个把小时,都能把庄稼给淹了。
萧三的家在村口,也是整个村子位置比较高的地方,白天的话,从他们这里是可以直接看到河水的。
如今是晚上,那黑压压的一片,让人看得心里发毛。
“你们几个跟我来。”
当萧三出去的时候,也发现村里的几个长辈也出来了。
“歪嘴叔,您们这是上哪去?”
瞧着他们一人手里一把锄头,萧三好奇地问道。
“这雨太大了,我们担心将河堤给冲垮,打算拿东西去堵一下。”
因为一直都是住在河边的,所以,他们的警觉性还是非常高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听到萧三喊大家收粮食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听话地去收了。
至于萧家这种没收完的,那都是属于他们要跟萧三反着来,要不然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我们一起去吧,我家还有沙袋,我们将沙袋给搭在河堤上。”
这话是萧三说的,这沙袋还是他家砌房子剩下的,一直堆在墙角没用,就打算哪天弄个足球场,等自己娃大了,就可以带着他们一起玩了。
又或者是,将自家屋旁的那块地给弄个游泳池,谁叫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不会游泳呢,配个游泳池,自己就可以天天教她联系了。
“你们这点沙袋怕是不够呀哦!”
一个年纪稍大的老人,瞅了一眼墙角的沙袋,立马摇了摇头,不说河提那么长,就是想堵个十来米,都堵不上。
“不够我们再想办法,那河堤必须筑高点,要不然,河水灌进来,那些田地就毁了。”
河水倒灌,不仅是庄稼遭殃,就连房屋也会受损。
尤其是老一辈的,在十年前,他们就经历过这样一场暴雨,那一场洪水过后,庄稼没了,房屋没了,有的人还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
“对了,小五,你去各家各户多收点那个尿素口袋,到时候直接装沙子堆在河堤上面。”
“还有,问问有没有黄豆,有黄豆的话,也全部收上来。”
小五是跟着李洋来的一个瘦小伙子,别看人瘦,做事可是非常麻利的。
“好的,我现在就去办,不过,三哥,要是对方不相信我咋办?”
“我跟你一起去,这里的人我都熟悉,那我们收到的东西用什么拉呀?”
“用板车拉去,我们家有个。”
这种倾盆大雨,虽然会将所有的泥土都给冲洗出来,但是呢,正因为雨大,所以才不会容易摔跤,那种被泥土掩盖着的石头,也会全都给露出来,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上面也不怕打滑。
“好咧,那我现在就去。”
有了萧三大哥的陪同,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家家户户亲自送,都不用他们来搬运。
有可能是已经有过防洪的经验,村里的壮年,一个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扛着锄头,拿着袋子朝河堤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