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段话,楚丽华暂时没有说,“如果用负面的思想封闭自己,你就会感到不适、疼痛和痛苦,觉得每天都是难熬的一天。”
在秘密里就是因为吸引来的都是负面的频率,所以聚会越发的负面。
当然,就算楚丽华没说这个,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
——“如果心里的能力真这么神奇的话,那为什么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可以再次看见世界,盼望了好多年了,一扫描诶呦一丝效果呢?”
楚丽华因为对这个以前也深有怀疑,所以她知道怎么去解除这个疑虑。
——“我以前也诱惑我这样的疑虑,后来我才知道,一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可以看见世界‘视觉化’,简单地说就是正要在脑海里反复浮现自己可以看到的画面。二是因为你心心念念自己可以好起来,所以吸引来了这样的好办法,不是吗?”
——“可是,我怎么确定我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把自己治愈呢?万一折腾一圈,还是没有效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时候接受不了怎么办?”
——“这样吧,我那些理论就先不说了。我们就说说最坏是什么样的,就算再坏也不过是失明不能复原了。对不对?可我们这群人,不都是医院给‘判死刑’了的?除了自我救治,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坐以待毙。
而我说的方法,它没有副作用,最多就是花了一些艾柱和药粉的钱,可这些钱,比起上医院,花销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主要的是,话少量的钱和时间去博弈一个光明的未来,我觉得是值得的。毕竟,凡事不可能没有一点付出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且,最坏不过是维持原样罢了,你们觉得呢?”
刘星霆摇头,“如果不相信,那就真的没有去尝试的必要了。就好比我们医生,对于怀疑自己医术的病人,最好还是不染指。”
楚丽华接上,“对,这点我最赞同。这种效应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因为我最近天天在运用它,我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跟大家分享过。
这些都是经过实验组和证伪过真实有效的。
要说安慰剂效应是怎么起作用的,现在被接受最广泛的一种解释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很多接受安慰剂的病人认为他们正在接受真正的治疗,他们相信治疗必然有效,所以他们的病情在自我暗示下慢慢好转。
第二种解释是条件反射。我们都知道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当美食长期伴随着铃声出现时,巴甫洛夫的狗在只听到铃声时也会分泌唾液。
所以安慰剂效应也有可能是,当你习惯了用包着白色糖衣的药片治病,那么即使你吃的是包着糖衣的糖片,你也可能会习惯性地感到好转。
第三种解释是,临床试验的患者接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一直致力于安慰剂效应研究的哈佛医学教授托德·凯普查克经常强调,受信赖机构的悉心照料让安慰剂效应比积极信念更加有效。
因为白衣天使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就代表着康复,当我们感受到被关怀时,就会刺激身体产生生理反应。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你在家的时候牙疼得死去活来,或者是身体极度不舒服,但到了医院却又一点也不疼了。
我就有过,有时候我痛经特别厉害,但是一到医院就会好很多。
这时候千万不要抱怨自己又白跑一趟,你不知道这是因为在去往医院的路上,你从心底相信医生会帮你解决病痛,心里一放松,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就像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这样看来,身和心确实是存在某些联系的。
还有一种解释是,某些患者病情好转是因为机体自愈,自己就慢慢好了。毕竟人体是一个具有自然康复能力的机体,即使患者被遗忘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病情也可能自行好转。
不过关于这个说法,还没有非常确切的双盲对照实验检验,毕竟把生病的人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还是很不人道的,但生活中很多真实事例都从侧面佐证了这个猜想。
美国一个名为‘自然康复项目’的在线数据系统,就收集了从超过800份期刊中摘录的3500条附有详细注释的案例资料,还整理归档了一些没能解释的自然康复的疾病案例。
所以有些科学家也认为,自愈可能是安慰剂效应的唯一解释。
我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核心部分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会自愈,会痊愈。
一定要是自己相信,否则,我说再多,科学家做再多的实验,对于你们来说也不过是‘听说’过而已。”
说着说着,楚丽华觉得有些怪怪的。
她真是太希望大家都和她一样可以慢慢自愈了。
这样费力不讨好的苦口婆心劝,也算是头一遭了。
或许是楚丽华的情绪有了变化,她感觉整个饭桌气氛都有些压抑了。
有一个楚丽华都记不住的人提出了疑问,“如果自愈确实是心理作用的真实原因,或者说是你说的那个安慰剂效应,那这种自愈能力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有疑问,说明真的考虑了,楚丽华很欣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她很认真的解释,“先想象一下自愈的过程,假如你现在处于亚健康状态,你听到最多的建议会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张口就来:‘你要养生,要早睡早起,要戒烟戒酒,要坚持锻炼’等等。
但为什么有些严格遵守 N 个‘要’和 N 个‘不要’的人还是不健康,甚至有些还比吃着垃圾食品、窝在沙发上熬夜打游戏的人更容易生病?
就像很多被要求戒烟戒酒的人总能找出抽烟喝酒依旧健康长寿的例子来为自己辩护一样,因为这样的事真实存在。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因为这些人身体基础太差,我最初也这么认为。直到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养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