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说错么?全世界都知道慕家出了一个慕辞,谁还记得其实慕家还有一个慕瑶也是嫡女,我是被所有人都遗忘的存在,包括自己的家人。”慕瑶淡声又道:“今日原本不想让场面太难看,但我也不想太虚伪,假装和你们亲近。这些年变的不只是宸妃娘娘,我也变了,荣国夫人也变了。这顿所谓的团圆饭,也没必要吃了吧?”
现场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噤了声。
下人们不敢说话,都怕慕辞发脾气。
依照慕辞现在的身份,谁还敢说她的不是呢?偏偏这个人是慕瑶,是慕辞的亲妹妹。
荣国夫人也忘记了哭泣,她不敢相信慕瑶会说这么绝情的话。
她是内宅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敢出远门。慕辞是后宫妃嫔,时常被关冷宫,哪能说出宫就出宫?
“你知道这些年你姐姐在后宫过得有多难么?你怎么可以这么说你姐……”
“难?!谁人不知宸妃娘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皇上的心尖宠?荣国夫人跟我说她难,那我在逍遥山庄呢?”慕瑶打断荣国夫人的话:“你们在京城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我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大冷天的,有时还要在外罚站,一站就是两天两夜——”
慕瑶说及此,冷冷一笑:“别拿她住冷宫来说事。即便她住着冷宫,依然是锦衣玉食,皇上也从没少来照顾她!”
慕辞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慕瑶原来是恨她的。
那么当初听到她住进冷宫,说要来救她,只怕也只是幌子和借口吧?
“那你可知在先皇驾崩后,皇上处处针对你姐,你姐还住了天牢,更住进冷宫,你以为那只是做做样子吗?”荣国夫人不想慕瑶会这么偏激。
慕瑶听到这里便笑了:“这能怨谁,只能怪宸妃娘娘不守妇道……”
下一刻,荣国夫人一掌狠狠甩在慕瑶的脸上,打断她的口不择言。
慕瑶被打懵了,她冷冷看着荣国夫人:“怎么,对我说中了她的痛处,荣国夫人心疼了?!”
慕辞看到针锋相对的荣国夫人和慕瑶,有些心冷。
“再怎样,娘也是生你养你的母亲,你不该用这种语气跟娘说话。你有什么不满,只管冲着我来。”慕辞说着,对寄柔道:“你去送慕婕妤离开。”
强扭的瓜不甜,慕瑶恨她,恨荣国夫人,她已经认定了他们所有人遗弃了她。既如此,便没什么好说的。
寄柔领命,还没送人,慕瑶冷冷一笑:“不必相送。这永安宫,若无必要,我也不会再踏入半步!”
她甩袖而去,颇有气势。
慕辞看着慕瑶的背影,心里头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从前就知道慕瑶行事偏激,这么多年过去,逍遥山庄那个地方没有磨平她的性子,反倒让慕瑶变本加厉。
她怎么会认为慕瑶比起以前更稳重了呢?
慕瑶离开后,荣国夫人和慕辞无言以对,两人都变得沉默。
“娘,这些年是我们忽略了她吧。有件事我一直没同娘讲,早在我初初嫁进宫的那一年,瑶儿已经离开了逍遥山庄。后来她寄回来的信,不过是幌子罢了。就不知这几年她在做什么,为何要掩饰自己的行踪,难道我们知道她离开逍遥山庄,还会强行把她送回去不成?”慕辞喃喃自语,想不通是哪里出了错。
荣国夫人已经不会感到诧异了。
“是啊,我这个当娘的不称职,以为只有自己苦,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她当年不愿意离京,我却连向慕直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后来又对她不管不顾,我才是罪魁祸首。”荣国夫人也长叹一声。
迎春把方才的一切都看在眼中。
她另有看法:“奴婢以为不是这样。四小姐对娘娘成见很深,看四小姐方才怨恨的样子,无论娘娘和荣国夫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四小姐心里的想法。也许四小姐对娘娘的成见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慕辞觉得她聒噪:“行了,你就别说了。上菜吧,用膳。”
民以食为天。
既然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现状,那顾好当下才是正解。
她留荣国夫人在宫里住了好几日,期间荣国夫人心事重重。慕辞看在眼中,心里觉得还不如让荣国夫人回雅居住着。
“等到来日瑶儿放下心结,我第一时间就向娘报告这个喜讯。娘一个人住在宫外,有什么事要随时进宫说。若娘想住在皇宫,那就在这儿帮我带钰儿,娘说可好?”慕辞说道。
荣国夫人还抱着小皇子,越看越舍不得这个外孙:“你也算苦尽甘来。往后要多多让着瑶儿一些,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要多多包容,要知道你就只有一个妹妹……”
“娘就放心吧,女儿有分寸。”慕辞回道。
荣国夫人又抱着小皇子亲了两口:“还有皇上那边,你也要主动些。”
就连小皇子的百日宴皇上都没有大办,她觉得这是一个女儿失宠的信号。
“嗯,女儿明白。”慕辞乖顺应道。
荣国夫人把孩子交回慕辞手里:“我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就希望你们三兄妹都好好的。”
慕辞眼眶一热。
荣国夫人虽然保住了一条命,可是却只能独居,他们三兄妹一个在战场打仗,另两个都进了宫,雅居当中只有荣国夫人一人。
她确实保住了家人,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一时间,慕辞百感交集,折回永安宫,她看着怀中的小钰儿,突然什么迷茫都没了。
虽然亲妹妹怨恨她,独孤连城也疏远了她,但她还有娘亲,还有哥哥,又有了儿子,自己也已是宸妃,她的人生和前世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没有人可以左右她的命运,这条路是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有今天的地位,她比后宫所有人都要幸运。
“娘娘还是得有想法才行。如今慕婕妤进宫,目的不明,若慕婕妤是为了对付娘娘,娘娘切不可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