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父亲的叙述轻描淡写,但柳依依能够想象出来当时条件恶劣,老百姓躲到山里,也只能躲掉人祸,但又不得不跟恶劣环境斗争,跟那些野兽争夺生存空间。
沈冰竹经历那么多,自然也能够明白柳黑熊的话,安慰柳黑熊,“好在一切都过去了,这个盛世,我们一起开创。”
柳黑熊笑笑,“能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自然乐意,也求之不得!不过我想的更多的是让我这些家人这些兄弟能够安稳下来,堂堂正正做人,安安稳稳过日子。”
打打杀杀的那些日子不长久,而且杀孽太多,早晚有报应。
青峰山脉那些杀人如麻的土匪,落得现在身首异处的下场,就是对他们曾经作恶的报应。
就在李家村严阵以待,守护这些高产作物的同时,宋相急匆匆赶到京城,并且进宫。
大周皇帝周平帝,即使今天是官方规定的休息日,但他仍旧没有休息。
天下初定,而且他之前是武将,处理这些政务,还不太娴熟。
有些事情必须仔细斟酌,有些事情必须通过下面的大臣讨论之后,他才能够定夺。
毕竟事关天下老百姓,周平帝不敢大意。
不过桌子上的这些奏折,看得周平帝焦头烂额。
不是涝灾,就是旱灾。老天爷也真是的,怎么就不能落在雨水多的地方少下点雨,干旱的地方多下点?
不过周平帝也只是心里想想,要是老天爷这么听话,就不会有这么多王朝更替,百姓流离失所。
新朝初建,轻徭薄赋,国库空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救灾。
可是不救灾,大批的流民又会造反,他屁股下面的皇位龙椅,也坐不稳。
下面的各个部门就知道要钱,他也知道有钱能办很多事情,可现在国库空虚没有钱呀!
周平帝思索,是不是要砍几个富商抄家?
就在这时候,内侍进来,“启禀皇上,宋相急匆匆进宫,并且有要事上奏!”
周平帝一听要事,就忍不住头疼,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以前总觉得当皇帝大权在握,十分威风,现在做了皇帝才知道,太难了。
即使不想面对即将到来的坏事,但周平帝还是对内侍说道:“赶紧让宋相进来!”
大热天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突然进宫,可别急坏了,热坏了。
宋相进来之后恭敬行礼,“启禀皇上,微臣有要事上报。”
周平帝放下手边的奏折,从龙椅上站起来,亲自扶起宋相,“宋相有何要事,但说无妨。”
反正现在已经有很多难处理的事情,再多一件也不算多。
宋相表情激动,“启禀皇上,青峰县令沈冰竹,在青峰县发现有一个村落叫做十八峰村,种植高产作物叫做红薯和玉米,其中红薯产量高达五六千斤,还有一种玉米,晒干之后的产量高达一千斤,更加耐储存。有如此高产作物,是我大周祥瑞。老臣特来禀告!”
原本还有几分漫不经心的周平帝,在听到宋相说完这话之后,惊愕不已,“你说的就是探花郎沈冰竹吗?真的有如此高产的作物吗?宋爱卿,这事情可不能胡说,不能造假。”
宋相点头,“正是此人!沈探花手段强硬,此时已经清剿青峰山脉的土匪,收揽流民,惩治作恶多端的匪徒。不仅如此,更加关注民生。沈探花鼓励十八峰村的村长带着村民来到京城,向陛下呈上高产作物。
毕竟如此高产的作物太过令人匪夷所思,十八峰村的村长来到京城之后,直接在京城西面的郊区来几十亩地,在那边种植出来高产的红薯和玉米。事关天下民生,微臣怎么能说谎呢?
今天微臣也不相信,亲自带着家仆和侍卫到城外田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微臣亲眼看着红薯从地里挖出来,并且亲自看他们称量,没有半点虚假。
陛下如若不信,可以亲自带人去看看。对了,陛下,微臣还带来半口袋玉米和一口袋红薯,快点把本官带进来的东西抬进来。”
两个内侍扛着口袋,把玉米和红薯送进来。
宋相不顾里面有泥土,打开口袋从里面拿出来,足有三斤重的红薯,“陛下,一株红薯下面可以接好几个这样的红薯,味道居然还不错。微臣在田间地头吃了煮红薯煮玉米。
现在南方涝灾,但南方比较温暖,如果现在把红薯运过去,还能收一季。叶子可以吃,下面的红薯根茎更能吃。这里的玉米也是,陛下,如此祥瑞,是我大周之福,是我大周老百姓之福。”
周平帝听到这话,赶紧从口袋里面掏出来几个红薯和玉米,眼睛都快红了。
如果能有这样高产作物,就算一时的困难也不算什么,只要这些作物能够推广开来,就能够让老百姓吃饱穿暖。
周平帝大笑几声,“好,太好了!宋相,朕现在就带人过去!”
虽然他相信宋相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说谎,但周平帝仍想亲眼看到这样的祥瑞。
周平帝出行,数千兵士护驾,宋相跟随,并且还有一些在值班的官员。
一行人浩浩荡荡赶往西郊李家村。
到了李家村,已经夕阳西下,但夏日天黑得晚,现在仍旧是大白天。
柳黑熊和柳依依看到宋相陪着三十多岁的健壮中年人走过来,连忙上前行礼。
柳黑熊和柳依依跪在地上,“草民柳国泰拜见皇上!”
在路上,宋相坐在周平帝的马车上,已经把事情原原本本全部跟周平帝说了。
周平帝对柳黑熊这个从土匪转变成村民的人,非常好奇。
此时看到柳黑熊,身体健壮而且浓眉大眼,气势十足。
沈冰竹给他写的密信里面,也有对柳黑熊的介绍。
此人武功高强,但心地善良。即使做了土匪,从来没有对过往的商旅滥杀无辜,而且带着寨子里的人种地,趁此发现良种。
不仅如此,这柳黑熊最先带领十八峰寨的人投诚诏安。
不管是哪一样,都立了大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