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蛮荒猛虎出,犹似深闺梦里人。
一辆轺车步入街道之上,道旁或站、或坐、或蹲,抑或是采买与商贩相持不下之人,俱停下手中活计。
目光如数落在轺车之车,车中所载喜候及其夫人也。喜国乃是楚地边陲小国,无甚大志的喜候最喜与夫人同游。
虽见惯二人同游,只喜夫人的容姿,旦有所见,暮必不同。怎的看也不生厌。
市集中一年轻公子,注目良久,其人对面的商贩,伸出手掌挡住其视线,道:“莫要再看了,当心喜候不喜。前不久还处置不少人哩。”
年轻男子收回目光,及闻商贩所言,若有所思,问道:“敢问大哥,喜候既不喜他人多看,又因何如此招摇而过市?”
商贩对于此问话,早已见惯不怪,回道:“公子,定是初次来我喜地罢,此乃喜候特意而为之,意在向众人宣告,世间最美的女子已为他所得。”
年轻男子心中嗤之以鼻,面上佯作一副恍然大悟,一躬身道:“小弟在此谢过大哥活命之恩,若多瞧上几眼,当要埋骨于此矣。”
商贩不以为意的说道:“再美能作甚,不如饱食一顿实在勒。瞧我今日的饼子,只公子一人来顾。”
年轻公子不禁跟着点了点头,说道:“大哥此话在理,小弟观楚地大国在一侧,何不去楚国,如此来顾者人多矣。”
商贩嘿嘿笑道:“公子当真一言点醒我,成日瞧着无甚大事的喜候,自家亦无甚大志,回头便与家中商量,前往楚地一事。”
年轻公子点到即止,遂不再多言。又拿了一块饼,在市集之中穿梭往来。一日之下,收获颇丰,身上挂着不少东西,一入歇脚的客栈,便有从人上前接来。从人收拾好东西,便关了房门。
房中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儿,年轻公子浑身浸在温水之中,长舒一气。走了一日,买了无数小玩意儿,当真不能理解那些夫人闺阁小姐,为何如何爱上市集,采买之事,着人去不是更好?
只不过今日挑的一支簪子,到时定要带回去送与夫人才是。
盥栉后,神清气也爽。
年轻公子出理清了头绪,心中定下一计。
次日喜地邻国采国突率大军来犯,喜候惊问其因由。来人道:“喜地百姓的鸡,越过了地界,奔往了采国,两地边界之处的百姓为此大打出手,既然喜国先来犯,便休要怪我采国无情了。”
喜候得报,哪里不知晓,此乃采国欲起战事之借口,无奈采国强于喜国,若无强人相助,喜国亡矣。
慌乱之中,寻人问计。喜候从弟,献计:“大哥,不若向楚国求助。”喜候大喜,派遣快马前往楚国求助。
楚王熊方才接到蜀王虞的来信:楚王敬上,今有蜀地小君杜虞,恳请一助,愿来兵助我败退秦军,愿岁岁来朝相报。昔有假道伐虢之事,历历在目,犹今时之事尔,若楚王置之不理,任其坐大,将来悔之晚矣。
蜀王虞之语,正中其怀,与秦相邻,习俗尤为相近,欲坐大其楚地,如此倒是一个好的理由,与魏相持之士可撤矣。
暗中有了决策的楚王熊,欲宣楚国上将军项宇前来商讨如何出兵事,忽闻来报,喜候急来。遂心有不悦,如此耽搁楚地大事。
前往上将军府邸的从人亦未曾召回,喜候经过层层通传方见着了楚王熊。
楚王熊不怒自威的坐于上首,喜候辅一见,颇有几分畏惧。然灭国之危,教他勉力克制心中惊惧,稽首道:“小君姬喜见过楚王,今日特来求助,还请楚王怜悯,助我喜国一臂之力。”
楚王熊不意竟是来求助的,反唇相问道:“喜地小国,何人如此无目光短浅,竟舍了七国之域,来犯你蕞尔之国。”
喜候如此被轻视,只得低头不敢怒。回道:“乃是采国,言我喜国有鸡越地去了他采国,当真是歁人太甚。”
楚王熊闻言噗嗤一声儿笑了出来,欲开口再问话,宫人报上将军项宇前来,楚王熊立时宣见。
姬喜见状,心中不由悲凉,方才在门外等候多时,这才见着了楚王,此刻楚国上将军前来,片刻不及便可来见,喜国将不存矣。
项宇与楚王一揖道:“王,所为何事?”对于一旁长跪的喜候充耳不闻。
楚王熊问道:“爱卿,项老大人可还在府上?”
项宇有些摸不着头脑,王特意寻他来,难道只为关心叔祖父?仍点了点头道:“王,叔祖父日前已回兰陵故居。”
项宇与项徽乃是族亲,称其为叔祖父,叔祖父有小友殷勤相亲一事,他亦知晓,此刻人便在他的府邸歇息。
楚王熊暗中松了一气,顿感轻松,语带几分欢快说道:蜀地来信求救一事,以及眼前喜候来救一事。
仿佛方才想起眼前长跪的喜候一般,忙请了喜候入座。后者自入座便不再发一言,只待眼前的君臣二人,定下去往哪国出后一事。
项宇乍然听闻蜀地、喜地求助一事,内心一阵窃喜,果与殷勤兄弟所言无差。当他项宇立大功矣。
项宇与楚王说道:“蜀王好生无礼耶,竟将楚地与昔日蕞尔小国虞、虢相较,此两国力相当,而我楚地与他蜀地若大鹏与黄鹂耶。竟自比楚国,岂不僭越也。”
项宇所言,教楚王熊勃然大怒,若真派遣了楚兵士相救,恐怡笑诸国矣。
楚王熊瞥了眼厅中自项宇进来,便一言不发的喜候问道:“爱卿,既是蜀地不可救,喜地何如?”
喜候慌起身与项宇一揖道:“姬喜先行谢过楚王、上将军。”
楚王熊道:“喜候莫急,先行听过上将军如何说道,再行谢过亦不迟。”
姬喜连连应是,遂候立一旁,暗自期许项宇出言能助他喜国。
项宇说道:“王,喜国可救矣。亦无需喜候来岁朝楚,只需一人即可。”
姬喜闻言大喜,回道:“若楚相救,便是百人千人,喜亦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