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爷子也不得不承认,陆晏沉说的是有道理的。
转眼宁宁已经快要五岁了,再拖一年就上六岁,都已经快是要上小学的年纪了。
总不能让他连一二三四五这么简单的数字都不认识,真正做一个“睁眼瞎”吧?
陆老爷子当然也不忍心,于是也就默认了。
正好那个时候,丞丞也年满三岁了,陆晏沉原本就在为他聘请家庭老师,准备给他安排启蒙教育,再多算上给宁宁所做的安排,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
陆晏沉对两个孩子一向公平公正,从不偏袒其中任何一个。
但凡是丞丞有的东西,宁宁必定也有一份,连启蒙老师也不例外。
因为宁宁身在国外,不像丞丞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方便随时照看,所以在挑选老师的时候,陆晏沉为他考虑的甚至比为丞丞考虑的更多,也更仔细。
倒是宁宁自己,在得知陆晏沉要给他请老师教他读书写字的时候,几乎是又惊又喜,不管陆晏沉说什么他都连连点头,没有丝毫的意见,只说让二叔帮他挑,什么样的老师都可以。
从这句话里就不难看出宁宁对陆晏沉那种毫不迟疑的信任。
但陆晏沉却不能因为他这样表态,就随随便便的敷衍过去。
他给丞丞安排的启蒙老师一共有六位,其中教他国语认字的有两位,数学和英语各一位,剩下的两位则是兴趣老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额外聘请的临时老师,分别擅长不同的专科,比如钢琴老师、国画老师、毛笔字老师等等。
如果丞丞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每天下午的兴趣课上点名要哪个老师授课。
陆晏沉从来不限制他的兴趣选择。
但是对宁宁就不太一样了。
宁宁在国外,要给他安排的启蒙老师,要么就是直接从国外挑选,要么就是在国内选好了,再送到国外去。
这一来一回一转手,里面的各种麻烦事可就多出太多了。
再加上陆晏沉平时工作都在国内,出差办公的时候更是全球各地到处跑,也不一定能随时联系到人,万一宁宁那边突然有点什么突发状况,他也难免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妥善的安排好,也省得日后再生出别的事情来。
这就好比丞丞玩乐高的那件事。
如果陆晏沉不在的话,单凭丞丞一个人,还真不一定能打到那个家庭老师的脸,后续的事情发展还不一定会是什么样子。
倘若是宁宁那边,也因为某种缘故出现了同样的事情。
他身边连个可以撑腰的大人都没有,都是一群医生护士和佣人。
宁宁自己的性格也不算强势,某方面甚至显得软绵绵的,比平时不爱搭理人的丞丞还要没脾气。
万一陆晏沉没挑好人,给他安排了一个喜欢自作主张又自以为是的家庭老师,说不定就直接压到宁宁头上去了。
陆晏沉可不想看到有这种事情发生。
虽说尊师重道是一种美德,对老师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敬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陆家的小孩,却没有要被一个家教老师压制和摆布的道理。
尊敬归尊敬,礼貌归礼貌。
家庭老师的职责仅仅只是教给他们一些东西,至于他们自己学不学,或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学,都不是老师应该过度关心的事情。
陆家本身就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请家教来给孩子启蒙,也不过是为了在正式上学之前先打个基础。
孩子学也好,不学也好,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相反的,孩子在家教启蒙的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做派,才是陆家更为看重的东西。
就比如说丞丞那件事。
他的家教老师为了在陆晏沉面前显示自己的敬职敬业,绞尽脑汁的想要让丞丞学到一个好成绩,为此不惜偷偷下手毁了他心爱的玩具,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间接性的强迫丞丞专心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丞丞的反应是什么?他是默默忍受,还是直接反抗?
如果他要反抗的话,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是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
最后的最后,他反抗的结果是什么?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这些问题,才是陆家真正看重的东西。
俗话说,人年幼时,三岁可看老。
意思就是说,在一个人尚且年幼的时候,从他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中,便能够以小窥大,看清楚他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成长和培养的价值。
陆家之所以选择让家族中的孩子统一在三岁的年纪左右开蒙,其实,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陆家希望培养出的后代子孙,可不是那种一味死读书、别的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
而是希望家族里的孩子能各有所长,百花齐放,哪怕是在脱离了陆家这棵庞然大树之后,依旧能凭借自己的一番长处闯出新天地。
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一味看重学业和成绩是没用的,因为不同孩子的性格,擅长的方面自然也不一样。
只有大致的先了解性格,然后因材施教,不去压制孩子的本能,而是针对性的引导和填充教育,最后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是各有千秋,与众不同。
就比如丞丞遇到的那件事情,如果同样发生在宁宁的身上,因为两个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宁宁可能做出的反应,自然也不会和丞丞一样。
其他事情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宁宁孤身在外,身边又没有太多可以依靠的人,陆晏沉难免要为他多考虑一些。
在挑选启蒙老师的时候,除了必不可少的课程的专业性,其他性格人品等方面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为此,陆晏沉颇费了一番时间和精力,才最后好不容易定下了宁宁的启蒙老师,人数比教导丞丞的还多了两个,国语算术和英文各有两名,互相交错着指导宁宁。
至于其他的兴趣课老师,陆晏沉也没有轻忽,而是先问了宁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