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没有要她的命,只是将她囚禁了起来,还找了人给她疗伤。
用太子的话来说——他确实利用了她许多,也愧对了她的一片真心,如今留她一条命,就算是偿还了他对她的亏欠。
这样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但实际却只是太子用来安慰说服他自己的。
在与朝阳公主夫妻相处的五年时间里,他也对公主动了真心,但是却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为了她放弃自己的野心和筹备多年的计划,所以他最后还是动了手,却又在动手之后,不忍心对朝阳公主赶尽杀绝,做不到斩草除根,于是就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
结果就是在疗伤的过程中,太子愕然地发现朝阳公主有了身孕,是他的骨肉,于是越发坚定了不能让她死,而是打算将她彻底囚禁起来,藏在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地方,等到日后他登上了皇位,再将她和孩子改名换姓,接回到自己身边。
这只是太子本人的想法,却丝毫没有经过朝阳公主的同意。趁着公主还在重伤昏迷期间,太子瞒天过海,将她秘密转移,又用一具身材相似的尸体假装是她,对外放出了朝阳公主已经负罪身亡的消息,彻底抹掉了她这个人的存在。
等到公主醒来之后,得知他的打算与做法,报复就开始了。
她在皇族暗卫的帮助下逃出了太子软禁她的别院,刚一得到自由,便毫不犹豫地堕掉了腹中的孩子,隐姓埋名一年之后,便潜伏进了大邺皇城,精心设计让老皇帝对她一见钟情,很快便入宫为妃,成为了旧情人太子的庶母。
之后便是一连串的精心谋划,当上了老皇帝妃子的朝阳公主完全抛弃了曾经的良心和羞耻感,变得蛇蝎心肠不折手段,一步一步掀起了大邺朝的夺嫡内斗,利用其他几位皇子的野心,将太子慢慢逼到了绝路,还勾起了老皇帝对太子的忌惮之心。
太子最后走投无路,又因为老皇帝盛宠贵妃而奈何她不得,于是便铤而走险发动了宫变,结果却被早有防备的贵妃堪破,死在了她亲口下令的万箭齐发之下。
太子死的时候,贵妃就站在高高的金銮宝殿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浑身插满箭矢、血淋淋地倒在宫道上,瞪大眼睛一点点地断了气,然后轻描淡写地一挥手,叫人将他的尸体拖了下去,自己却转身走进了深宫,再也没有回头。
太子死去的时候,故事情节才刚刚发展到三分之二,也正是皇子夺嫡最白热化的阶段。东宫之位的空缺成为了夺嫡之战最好的导火索。而也正因为太子的死,贵妃的血海深仇也报完了一大半,剩下的仇恨让她迁怒整个大邺国和皇室,决定要让这个国家彻底覆灭,所有皇室宗亲甚至是朝堂忠良都要死,来为她的故国臣民殉葬。
于是贵妃的手段变得更狠毒,一切行为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完全扰乱了一潭浑水,让朝中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到这个阶段时,以宋妍对角色的揣摩和了解来看,贵妃其实已经有了求死之意。她之前能活下来,大部分都是靠着对太子的怨恨与复仇之心来做支撑,其实内心深处早就有了求死的意图,只是一直被压抑着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太子死去之后,她一直憋着的那口怨气也散了一大半,失去了最强烈的恨意支撑,她就更加没有了活下去的意图,于是就把恨意转嫁到老皇帝以及朝中的其他大臣与皇子身上,疯狂而不折手段地想要报复,但归根究底,她其实已经不想活了。
作为一个公主,她国破家亡。
作为一个女儿,她父母兄弟全部惨死。
作为一个母亲,她亲手杀死了自己腹中已经成型的孩子。
作为一个妻子,她冷眼旁观地将曾经的丈夫送上绝路。
……
到最后,她已然是一无所有。
只剩下最后一点恨意还支撑着,可即便如此,也抵不过她自己的心灰意冷。
越是疯狂狠辣的外表,就越是求死之心的体现。
但如果就这样死去,以贵妃的性格和骄傲,她又觉得十分不甘心,所以就干脆不折手段地疯到最后,能报复多少是多少,哪怕最后的结果不能如她所想的那样,她至少还能死得轰轰烈烈,不留遗憾。
曾经的朝阳公主死的无声无息,早已经被人遗忘。
如今的当朝贵妃就要死得轰轰烈烈,让整个大邺朝为之铭记。
因为对于贵妃来说,她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也已经一无所有,连自己的命都不想要的人,自然也在没有任何值得畏惧和失去的东西,干脆就破罐子破摔,随心所欲地走下去吧。
也正因为她有这样的心态,所以越到剧情后期,她所做的事情就越发不考虑后果,甚至都懒得浪费心思给自己铺后路脱罪,反而视若无睹地任由线索和证据留了下来,最后便落到了三皇子手中,抓住机会坐实了她的罪名。
贵妃最后还给老皇帝下了慢性剧毒,然后在手下护卫的保护下逃离皇宫,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结果她却偏偏没有逃,反而死在了离宫门不远的位置,也就是当初太子被万箭穿心处死的地方,连死法都是一模一样。
贵妃死后不久,老皇帝也在慢性剧毒的折磨下活活吐血而死,留下一片满目疮痍的朝堂,三皇子被朝臣们一力主荐,登基为帝,三皇子妃也成为了中宫皇后,大赦天下。
看似花团锦簇一片美好的景象背后,却是大邺朝国力衰退,边疆不稳。而周边的草原蛮族又早早与贵妃合作,拿到了大邺边关的城池防守布置图,趁着新帝继位无暇分心之时,大举南下进犯边关,军情急报三千里加急送进皇宫,刚刚登基的新帝为了巩固民心,决定要御驾亲征。
大结局时,朝堂十万兵马集结,新帝一身盔甲远赴边关,已经有孕在身的皇后率领一众大臣在城门上相送。故事便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