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和任淑珍讲起自己的儿子,一时就停不住嘴。毕竟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以自己孩子为傲。任淑珍正想多多了解一下自己的相公。两人一人讲,一人听,颇有味道。
任淑珍的相公,真名叫郑子淇,今年刚满十五岁。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参加了三次考试,因为没有通过考试,目前仍旧是童生。在邻村的举人开办的学堂里,平时郑子淇就跟着这位举人念书。
任淑珍虽说对科举知之甚少,但也明白科举艰难,相比前世自己经历的高考要难的多。
所以古代十几岁就考中秀才,或者举人,甚至状元的,那都是天才,而她这位相公想来不属于天才,只是一般人。
任淑珍心想,不知道她相公还要几年,才能考上秀才,给家里减税。最好明天她相公就能好了,后天就考上秀才。
虽然这想法不切实际,但是任淑珍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毕竟她经历了大旱灾,又只身嫁进郑家,一进门郑氏却不喜她。若是郑书生不好,只怕她以后就要背负“克死夫君”的名头过一辈子了。更何况郑氏会将她当扫把星,只不知她是将自己留在家中磋磨还是再次将她发卖了?
而且如果郑氏是个恶毒心肠,将她卖进烟花柳巷,她这辈子就算完了。即使自己想过逃跑,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所以,她只能往好了想,真心希望郑书生能赶快好起来,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他。
十五岁的男孩子,在现代就是家中的宝贝。任淑珍穿越过来这几年,虽然多少有点被这里的观念同化,但是心底里,还是接受不了孩子因为风寒而早夭。而看郑氏说话时骄傲的神情,大概心底还指望郑书生能够光宗耀祖,考中状元扬眉吐气呢!
如果他没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除了这些因素,她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既然她嫁到了郑家,就想着等自己在郑家站稳脚跟后,把父母亲及家中姐妹弟兄统统接过来,一起过好日子。
古代的村落,一般同一个村的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彼此之间都是沾亲带故的。这就形成了严重的排外性,当然这排外也是对村里人的一种保护,防止被外姓人欺负。
如果你想要独自一人或一户人家跑到陌生的村落安家,那么你将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当地人的刁难,除非是这户人家先嫁了女儿在村里,以“儿女亲家”为前提,再借着亲家的人缘,慢慢地,村落里的人才会接受你们一家。
所以不管从哪个层面讲,郑书生活着对她更有利。她目前算是将身家性命和未来希望都压在他身上了。
想起自己远在燕南受干旱之苦的父母弟妹们,还有外嫁不知情况如何的大姐,任淑珍心中微微苦涩:但愿在自己有能力接他们过来享福之前,他们都可以好好的活下去。
任淑珍为了以后能够将家人接过来,首要的就是先讨郑氏喜欢,因此,第二日她起了一个大早。
此时,天色刚蒙蒙亮,任淑珍先从水缸中舀水。就着微光,任淑珍看着缸底绿油油的一片,满是青苔,里头还有一尾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她照样打水洗漱,一点也不奇怪怎么会有人在吃的水中养鱼?其实,一开始她看到自家这么做的时候,也是震惊的,不过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因为村里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井的,他们喝水要去远处的池塘和江流里挑水。
而古代的池塘与江流都很清澈,水还带着甜味,是现代受到工业污染的江河不能比的。这些水里原都是有鱼的,不像现代只能人工养殖。所以他们认为,这鱼本来自江中、池塘里,那跟养在自己家吃水用的水缸里,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而任淑珍这几个月又经历了一场燕南大旱,在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时候,就连泥坑的水都要收集起来省着用。现在这水缸中的水总比泥坑水要来的清澈,所以任淑珍只掀了掀眼皮当没看到,匆匆洗漱了一番便罢。
不过,心中到底膈应。听说凉州这边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庄稼长势很是不错,想来水资源应该不和燕南似的那么短缺。所以,江中、湖里的水有鱼,虽然吃的是同样的水,但是养鱼就让它在江中、湖里,吃的水在家还是不养鱼,只供人喝,图个心中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