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一个,不出半个时辰,全阳城都传遍了。
有地契的人都纷纷过来排队上。
好在屋伢子多了之后,收地契看地契也忙活得过来。
赵家村的人则是负责赈灾,负责赈灾的也就是几个人足矣,其他的依旧是回去后大院里面忙着磨豆浆煮豆浆。
赵了用粮食跟他们换地契,许多人都觉得地契没用,谁都不知道将来这干旱什么时候能够消失。
但经商落魄的人,虽觉得赵了这样的举动过于风险,却又极具野心。
要是日后降雨了,天灾消失了。
那么大家将没有住处,虽说可以乔迁到别出,赵了换走的地契只会多不会少。
“掌柜的,张姑娘如今在这时候用粮食换了地契去,也不知她要那么多地干什么?”伙计随着林掌柜的外出办事,见到阳城里边每日都排着长队。
这两日下来,不少百姓们都用地契换到了吃的。
张姑娘那边还请了不少屋伢子办事,为的就是确定地契是不是真的。
伙计说着,瞧了那些人一眼,接着又道,“也只有如今天旱时,卖粮食赚得银钱多。毕竟人人都没有,就只有张姑娘才有。那日后若是再种这般多地,等以后降雨了老天爷肯给口饭吃。没地的人再度开荒开坑,那自然而然也有了粮食。”
“到了那时,粮食便不如如今这般值钱。”
伙计跟了林掌柜多年,也甚是懂得买卖经商之道。
想着张姑娘与其日后还要这般多的地来种上,倒不如做了别的营生。
林掌柜听这话,笑着摇了摇头,“你可别小看张姑娘,她那主意多着。光是用这土饼,眼下能好用,日后也好用。”
“何况她日后要了这般多的地,未必是用来单单种粮食。还有那些个宅子大院的地契,哪怕往后老天爷给百姓们赏口饭吃了。她凭着手里多出宅子大院,也足够她这辈子锦衣玉食,不愁吃喝。”林掌柜也是暗暗感叹,不知道张姑娘是如何寻的法子。
从她那边拿来的种子,若说黄豆也就罢了。
听赵家村的人说,小麦的收成也是一个月就能收成,且是高产。
一亩地都能高产到一千三百斤。
往回百姓们种得好的,一亩地顶多也就是五百斤撑死了。
林掌柜往年都是做粮行的,本就是农门出身,对种地的事儿也是了解的很。
伙计听自家掌柜的这般一说,顿时微微颔首,“掌柜的说的也是,这商铺大院宅子多了,往后光是收租都是吃喝不用愁,坐在家中便能日进斗金。”
在古代也是有商铺出租的,要不就是直接买下一个铺子,要么就是租用。
古代的地主家,不光是良田,还有铺子门面。
赵了这两日下来,手里地契早已经过万了。
其中宅子良田,每一处但凡是有地契的都收下了。
眼下也不管那地在何处,等用的时候再去找就是了。
连着七日过后,才将阳城百姓们手里的地契兑换完,这边的粮食也送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