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剧情就是警官在这次询问中无功而返,而专案组那边却通过这最后一名受害者找到了凶手的破绽。
最后一名受害者身上仅有一刀,并不像其他受害者那样身中几十刀,如果不是留在现场的sā手标志,他们甚至不会把这起凶案和其他案子联系起来。
关于这最后一起案子,专案组都吵翻天了,不少人认为这是模仿sā人,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雨夜狂魔。
但是专案组组长却不这样认为,就是因为作案手法的不一致,所以这一定是雨夜狂魔下的手。模仿sā人者一定是全部模仿,不可能留下雨夜狂魔的标志又不按照对方的sā人手段进行作案。
“那为什么这次sā人的手法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动。”
“这反而说明受害人是特殊的,雨夜狂魔一定和受害人认识,从现场来看,死者衣服完整全身只有一刀刺中心脏,这说明凶手不想受害人太痛苦,而抛尸的地点也和之前的垃圾桶不一样。是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小树林,死者被落下的树叶完全遮挡。
说实话,如果不是早起的晨跑者不小心被死者的手绊倒,我们也许不会那么快发现雨夜狂魔又作案了。”
于是影片后面的重点就是专案组对苏薇的一切人际关系的排查,苏薇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外地来读书的学生,毕业以后就留在这里,进了一家广告公司,人比较腼腆。
平常就是两点一线,租房和公司来回。
连公司团建都基本上不参加,更不要说其他活动。
就这样专案组把公司和苏薇有接触的人都排查了一遍,但是毫无所获。
而雨夜狂魔例行动手sā人的时间又到了,依然是一个雨夜,周期是距离苏薇死亡后的两周,半个月作案一次同样是雨夜狂魔的作风。
专案组建立了指挥部,在这个雨夜进行布控,然而直到天明也没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人。
之后又过了两个星期,依然没有接到报案的电话,仿佛雨夜狂魔就这样消失了。
雨夜狂魔没有再作案,但是专案组却没停止调查,对苏薇同事的调查陷入了死路,专案组组长再一次梳理线索和口供,无意中发现了询问小路的那个警官的笔记本上的记录。
便利店店员喜欢苏薇?
喜欢两个字突然让专案组组长脑洞大开,也许苏薇身上只有一刀以及抛尸地点的选择是因为凶手喜欢苏薇?
所以潜意识里并不想让苏薇遭受什么痛苦,甚至覆盖在苏薇身上的落叶也不一定是从树上落下来的,而是凶手洒在苏薇身上的。
这个脑洞让专案组将目光落在了小路身上,小路的身世也摊开在专案组的面前,小路的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异,父亲经常家暴,邻居报过几次警,所以警局也留下了记录。
之后小路和母亲辗转几个地方,终于在这里定居,而小路除了有社交障碍,还有严重的抑郁症。
最让专案组震惊的就是雨夜狂魔开始作案的时间和小路母亲去世的时间一致......
锁定了犯人,小路被带回了警局,他来到警局以后始终一言不发,无论警方问他什么他都拒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