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1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敏宁没准备带上三个孩子, 虽然说大人之间有摩擦,但对于府上仅有的几个苗苗还是好生看顾的。

大人之间的争斗也没有波及到孩子身上, 都知道这个口子不能开,这是开了, 今日你出手, 回头就别怪她出手,就算再防范也有个疏漏的地方,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 就算有不规矩的四爷直接将人处置了。

这个府里, 大人一致为几个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气氛, 三胞胎也时常去福晋那里玩, 也曾经把嫡额娘、嫡额娘的挂在嘴边, 敏宁从来没管过。

她小时候还恨不得自己是小区小卖铺家的孩子, 还打算认亲来着, 懂事后父母还经常提起这些,恨得她恨不得回到小时候将这件糟心事给抹去。

小孩子忘性大, 等长大自然就明白一些事。

第二日里,敏宁为自己准备了一身汉人女子的衣服, 梳了一个发髻,看着倒像是汉人家的小娘子。

从里屋出来,四爷看到后有些惊讶, 不过却没有说什么。

这一次参加庙会的不仅有敏宁跟四爷, 还有几位宫中的小阿哥。

据说皇帝交代, 要四爷帮忙照顾几个小阿哥。

十六阿哥跟十八阿哥这小兄弟俩, 一早上就乖乖的坐着马车过来了。

十八阿哥非常受皇帝喜爱,时常会带在身边,这不听说京城有热闹看,就缠着皇帝要出来。

皇帝耐不住小儿子撒娇,就吩咐十八阿哥的同母哥哥十六阿哥带着他出来,这还不满十岁,一个也就十岁刚出头,两个小孩就出来凑热闹的,皇帝也担心,因为他俩的安危就将两人交给了四爷。

四爷被两个小阿哥堵门后嘴抿的死紧,打心里就有些不愿意。平白无故多了两个包裹,让他如何不情愿?

可人都来了,难道还能赶出去?

四爷只能又加了两倍的人手专门光顾着两个异母小弟弟,不求别的,只求两人安安稳稳的玩到回宫就行。

敏宁看到四爷在臭臭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转头就叫人去将元宝叫过来。

正好元宝跟八阿哥岁数没差多少,叔侄三个倒是能玩到一起,让元宝过来陪着也行,今日里不读书,就当给他放假了。

四爷冷着脸开口,“将弘昀也叫上。”

下面的奴才立马应了,迅速跑去叫人。

小阿哥读书的地方就在外院,过来的速度倒是挺快,大概是听说出去玩,迫不及待的跑出来了,头上还出了汗。

元宝看到四爷跟敏宁一副出门的打扮,眼睛一亮,“额娘,我也能出门吗?”

敏宁带着笑意点头,“今日你和你二哥都能出门。”

弘昀有些拘谨,对着四爷行完礼之后,然后又对敏宁行礼,“见过安额娘。”

敏宁笑着应了,然后推了推元宝,元宝立即跟四爷请安。

四爷应了,让两个小孩给十六阿哥和十八阿哥请安。

年纪差不多,却被分成了叔侄两辈,不由让人感叹皇帝强悍的生育能力。

见完礼后,几个孩子才看向敏宁跟四爷,等待接下来的安排。

原本想两个人单独出门,没想到一下子得带上四个拖油瓶,这队伍一下子扩大了许多。

光是马车就准备了三辆,走之前敏宁刚才去给李氏传了个信,好歹弘昀被带出门了,总得给他娘说一声。

坐上马车后就直奔南边,出了皇城门之后右转西,朝着西城而去。

西城一块地方已经热闹了起来。

街上摆放的有卖吃食的,做糖人的,玩杂耍的,还有耍猴戏,唱大戏的那是应有尽有。

可以说从街头到街尾,都是人挨着人,一进去就身不由己随着人群涌动。

街道摊位后方专门开辟了一条道路,直通到护国寺内。

护国寺大门口是不准摆放摊位的,倒是寺庙里的和尚在门口堆积了大量的线香。

有那虔诚的百姓排着队请了香,只要排队就每人分三根,这倒是不需要钱的,就在门口的香炉后面摆放的菩萨拜一拜,再将香递还给和尚,让他插在香炉中。

进到寺庙里面请上一炷香,那善财是必不可少的,不时能看见一些富贵人家跨入寺庙大门。

敏宁一行的马车直接在护国寺门口停下,下了马车后,立即就有人将马车迁到旁的地方,深怕堵住了这门口的路。

四爷要进庙中听经书,敏宁看着几个孩子也不适合将人拘在身边就跟四爷说。

“要不咱们分成两队吧,让这几个孩子在外面玩。”

四爷看到四个孩子眼中闪烁着期盼,想了想也就答应了,都是半大不小的小子了,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跟在汗阿玛身后去塞外打猎了。

分了一大半的侍卫给了四个孩子,敏宁和四爷带着剩余的侍卫进了寺庙中。

四个孩子立即欢呼一声,手拉这手朝着街上跑去了。

敏宁走到一半才想起好像没给孩子钱。

想了想,她又提心吊胆起来,这几个孩子也不知道买东西会不会给钱,她好像没有教过元宝买东西是要付钱的。

将这个顾虑跟四爷说了,四爷额头上的某根青筋一蹦,“放心,身后都跟着侍卫呢!”实在是忍不住她这个傻样,丢下一句话直接走了。

进了寺庙里之后里面的人,看得出来都是准备听高僧讲经的,这一次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最盛大的庙会,出场的都不是一位两位高僧,那是十几位高僧聚在一起讲经,可是难得的盛事。

讲经会就举办在大雄宝殿外空旷的院子里,不少先到的人已经从小沙弥那里领来了蒲团,依次坐在院子里。

两边侧殿的走廊处已经聚满了人,这些人或站或坐,将两边走廊挤得爆满。

四爷也没有自曝身份,就如同一个寻常人一样也从小沙弥那里领来了两个蒲团。

分给敏宁一个后,带着她寻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将蒲团放在地上后坐下。

敏宁庆幸自己还带着一个外套,这种天气虽然说不算是太冷,大太阳也照着,可偶尔那股风吹过来,总给人一种刺骨的寒意。

北方的四月可不像南方的四月那么温柔。

套上外套之后,敏宁老老实实的坐在蒲团上,这时候辩经大会还没有开始,敏宁瞄了一眼,总觉得除了她以外,其他人全都虔诚的信佛之人。

再一扭头,四爷已经做好,正拿着手中的念珠放在手中盘着。

他低垂着眼眸,像是察觉到敏宁的目光,立即看了过来,眼里头透着的询问。

敏宁忙低声回了一句,没事。

四爷将眼神收了回去,敏宁则坐在蒲团上,看着周边的场景,胡思乱想起来。

大概过了有半个小时,护国寺中的钟声突然响了起来。

没多久就从大雄宝殿的侧门走出十来位僧人,除了两位穿着袈裟以外大多数都穿的是百衲衣。

敏宁肃然起敬,这才是苦修的高僧。

江南,亳州医学院。

朱衍正坐在树林之中看书,这块小树林属于医学院的范围内,每年三月万物复苏的时候,总有一些病人扛着铁锨来,种上一棵小树。

一来是祈祷自己身体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茁壮生长,抵抗病魔。

二来,三月种树已经成了这里的惯例,就连县城里的一些百姓也会扛着一棵小树苗在这里种上,有祈求保佑全家人身体健康的意思。

经过几年发展,这一块树林是越扩越大,逐渐都快蔓延到医学院外面。

朱衍很喜欢这片小树林,这边小树林最粗的也不过手腕粗,还遮不住阳光。

树林中隔着一段路就有一个长椅,坐在长椅上,被四周的树木遮挡,阳光又能透进来,这里可谓是自成一地。

医学院里面有一个图书馆,在这里能够借到不少书,朱衍来到这里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早知道这里有这么多书,他早就过来了。

朱衍居住在一个海岛上,虽然读过书,但是在那里能够拿到手的书籍,可没有江南这边多。

江南不愧是文风昌盛,光是一个医学院里收集的书籍,就足够让他乐不思蜀。

朱衍很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过得很轻松,还有报纸书籍,能够让他见识到不同的世界。

来到这里,他才算是开了眼界,内陆竟然出了报纸这样一个物件,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

朱衍瞬间觉得自己之前过得太封闭了,连报纸都没有听说过。

实际上青岛那边不是没有报纸,只是报纸都是其他地方带过去的,就算有也被私人珍藏,青岛本地还没有开报馆。

朱衍看完了手中刚借了这本书,就听见不远处传来的钟声,他在心里默默数了一下。

嗯,十一声,该到吃午膳的时间了。

来到医院之后,他也习惯了一日三餐,原来的晚膳也改成了午膳,晚膳时间再往后挪,挪到五点之后。

主要是这里的大夫说一日改成三餐,有助于调养身体。

特别是像他这种体质不好的,更加要少食多餐,免得一下子吃太多,肠胃不好消化。

别的不说,来到这里后,朱衍发现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自己都有发胖的趋势。

原来消瘦的脸颊,微微鼓起有了曲线。

朱衍抱着书顺着小路走出了小树林,他没有急着赶着去食堂,而是先去图书馆还了书。

恰巧看到了最新一期的报纸,原本朱衍还没打算看,可是看到报纸上的那一行粗体大字之后,他顿时眼神凝住。

一旁的管图书的书博士看到后,先帮朱衍借的书还了,然后跟感叹一样开口,“这一位王老大人要是真的是朱三太子,那么崇祯帝的血脉可就是真断了。”

朱衍当即拿过报纸看了起来,报纸上只说某某地查到朱三太子,结果押解回京之后,查出这人是假冒的,随后就地处斩。

不管是真是假,朱衍心里都是一咯噔。

原来朝廷始终没有放过前朝朱氏血脉的打算,就连躲藏了六七十年的人都被揪了出来。

朱衍问了一句,“敢问这一家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事被朝廷掩盖了下来,报纸上也没有提,但书博士却知道一些内情,毕竟这个案子开始就在江南这一带,后来当地官府查了,才发现这一家逃窜到山东那边,有了报纸消息自然灵通。

这图书馆借书的人多,偶尔聊一聊消息就传到书博士耳中。

“说来这一家死的也倒霉,这位王老先生一直隐姓埋名,连他儿子都不知道。可谁让他偏偏给下一代取了一个比较偏门的字辈,结果就被人看出了可疑之处就报了官。”

随后书博士又看了一眼还书的本子,“朱小兄弟,你这个姓,可是很惹眼,平日里可不要做出一些让人误会的事情,那群狗官可不讲理。”

朱衍洒然一笑,“这天下姓朱的多的是,莫非都跟前朝皇室有关?”

书博子也跟着笑了一声,“也对,真正的前朝皇室早就改名换姓了,哪敢顶着朱姓在世间走动。”

很快就到书博士下职的时间,也不用他催,朱衍就放下了报纸离开。

他状若无事的去了食堂用了午膳,散了一会儿步,回到病房里睡了个午觉,然后又找到医生做每日的常规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还是没有什么起色,不过朱衍却已经很满意了,至少没有恶化。

这家医学院真是不愧它的声名远扬,山东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他已经有了等死的打算,可没想到到了这里之后,病情就被遏制,没有恶化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他不指望自己的病能够好,只希望自己能够安然无痛的渡过剩下的日子。

至于前明皇室的事情距离他已经很远了。

别说他没本事管,就算有,崇祯帝之后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朱氏血脉,早就不是最开始的血脉。

江南这一边得知了朱三太子被杀,自然不少人慌张起来,有太多人还是心向着前明。

现在的皇帝毕竟是异族,被异族统治,一些人自然心有不甘,这一不甘,自然就留恋起前朝来。

皇帝放在江南的钉子就动了起来,趁着这次机会,李家和曹家闻讯而动,查出不少家里怀念前明的书籍的人家,也出现了赫赫有名的文字狱。

一时之间,整个江南的文人如风声鹤唳,就连报馆也小心翼翼起来,就怕不注意的时候,报纸被人抠了字眼跟前明搭上关系,那可是会引来灭顶之灾。

文字狱一案,弄得江南人心惶惶。

可京城那边却是丰收之季,一船又一船的银子被拉到天津港口又迅速被送进京,这些银子很快又进入户部。

每日里看着装银子的马车进入户部,是不少人看着流口水,有些有幸参与进去这一次盛事的人,立马就感到户部想要分钱。

可这些银子都到了四爷手中,哪那么容易分钱的,毕竟所有赚的银子都没有折算过来,等着上好之后才能够剔除成本用来分红。

随即四爷又跟户部要来了账本,哪些欠了银子的,他得有个准备,回头分红的时候直接让这些人还账。

不然的话,回头银子到那些人手里,再想抠出来可没那么容易了。

等到五月份所有的船都回来了,虽然也遇到不少暴风雨,一些船受到的损失,好在这部分损失很小,只是一些布匹跟茶叶受潮。

这一部分晒一下又低价出售,倒是多少挽回了一些损失。

可以说是这一次前往倭国,那真算是大赚了一笔。

倭国那边土地贫瘠,自己所产的如同布匹和茶叶之类根本无法满足倭国本国的需求,再加上那边银价贱,可以说这一次运过去的稍微一匹好点的布就能够卖出个好价钱。

就算那些麻布平民百姓也是抢着要。

最主要的还是带给僧人的佛经以及佛衣,这边的僧人可真是富裕,这些佛经跟佛衣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回搬,前往倭国的人可算是见识到日本那边的豪爽。

不在乎银子又豪爽的客人,他们自然喜欢。

一百多艘船的货物,倭国一下子吞下去容易,可消化就没那么快了。

四爷大概知道要再来这么一批货,运到倭国去也没有这回的效果好。

所以就打算先给倭国留一些时间,过个一年半载再去宰一刀。

他吃了一大块肉,余下的时间总得给别人留些汤。

等到最终的分红盘算出来之后,四爷才公部出去,一时之间户部那个小院子顿时挤满了人。

起码有上百个人挤到一个院子里,院子都快挤爆了。

四爷看着不行,直接另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这地方就选在了红水坑那个拍卖会大厅,那里足够大,可以容得下上千人。区几百来个人还是小意思。

当然去红水坑拍卖会时,四年没有忘记让户部的人跟上去收账。

八爷难得跟四爷默契的合作起来,毕竟这一回可是两人冒脸的好机会。

收回了银子,户部可就好过了。

红水坑最低洼的地方是一个蜂巢模样的建筑,这里算得上是京城最大的购物中心,聚集着全京城最稀奇,最新鲜,最好玩的东西。

许多新鲜花样,基本上在别处找不到,可这里都能够看到。

洪水坑的其中一个建筑只有两层,一进去就看到一个大厅,这个大厅非常广阔,人进去都显得自己很渺小。这里平日里都是举办拍卖会所用,有不少人可是这里的常客,没少来这里参加拍卖会。

四爷可没有将银子都搬来,公告发布之前,就直接存到京城的银行里去了,然后拉了两箱银票过来,当场发银票。

拍卖会场上,高台上摆放了一个长桌子。

四爷跟八爷被请了上去,还有两个户部的官员也跟着坐了上去。

这其中一个人就是户部尚书凯音布,另一位户部的二把手——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一览下方脸上都露着激动之色的众人,开口,“这一次航海,总共带回来三百四十八万两五千三百二十一两银子,可以说完全超过了预期的利润。”

下方的人一下子轰动起来,投资了一百万两,这一下最起码翻了三倍!

下方顿时传出嘈杂声,交头接耳起来,不少人激动的搓着手,盘算自己能分到多少两银子。

“按照每家公司出具的比例核算,扣除成本,就是各家的分红,当然分红并不是说全发还得扣出一部分作为投资,这第一次分红也只是给大家增加信心,以后就没这么麻烦了,每年年底时都会将分红分到各自的公司账上,再由你们公司自己内部来分。”

随后又介绍了两位皇子,又指着凯音布说,“丑话说的前头,咱们这位户部尚书可是在等着呢,回头分了钱,记得将户部的帐给填上,都等着米下锅呢!别舍不得,这头一次是万岁爷跟两位贝勒爷开恩,等下一次,不可能再有这种好事,凡是欠户部钱的人,都一律不准参与。”

一听说只要户部欠帐没有清,就不能参与到这种朝廷拉头的好事,不少原先还盘算着赖账的人,顿时打住了这个想法。

有那投的多的人盘算着分红足够还钱了,有些投得少的人也盘算着要是分红不够,就从自己添一些,总不能下次被这些人找到借口,将他踢出去。

当然还有一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欠的太多了,根本舍不得往里面填银子。

四爷就预备着这种事,凡是分红之前叫到一家公司,都得先看看这家公司的投资人当中有没有欠户部银子的。

只要有一个欠银子的都先去理清到底欠了多少一部分,将欠得银子扣除之后,在将余下的分红交到这公司每一位股东手中。

为了防止一些人捣乱,大门都被关住了,由外面人锁着。

拍卖会外边还围了一圈士兵,就是防止有人出去。

四爷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怎么说这一次都得将户部的欠银给收回来。

八爷那边自然是乐的配合,反正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是老四干的。

他顶多是就等着收银子,这段时间,八皇子可算是受到太子那边的打击,就连大哥也有些怀疑他,并没有直接来帮他。

八爷着实艰难,顶着压力好歹收回来了这些银子,在汗阿玛那边露了脸之后才感到有喘口气的机会。

以往他跟在大哥身后,觉得太子没什么了不起,可这一次直面太子之时,八爷才知道是高估了自己,面对太子的打压,他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就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太子就算是失去了汗阿玛的宠爱,可底子还厚,不是他目前可以抵挡的。

上一次以身试法,让八爷碰了个钉子,着实安静了一段时间。

原本还担心户部欠帐催不上来,惹得汗阿玛不高兴。

可没有想到老四这边会不计前嫌送来一桩功劳。

平白得来的功绩,八爷自然高兴,他还以为被调离到户部,这个海上贸易的功劳就跟他无关了,想到这里,八爷看老四的目光都带着暖意。

红水坑这边一边拿到大笔分红,转眼又交给户部,不少人心抽抽的疼。

用那不欠户部银子的,比如商人和皇子,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乐开了花。

这一次十五十六两位阿哥也过来了,接过三哥分给他们的三万两银子,一时之间两人乐开了花。

没想到投了一万五千两,这一转眼就拿回来三万。这还不是一个人三万,而是每个人三万元,可以说是翻了个倍。

两位小阿哥凭借着借来的银子,翻手就白得了一万五千两,怎么会不高兴?

然后又拿眼睛寻找十三哥,欠十三哥的五千两他们可没忘了要还。

至于欠小四嫂的一万两,回头交给四哥,让四哥给带回去就是。

对了,这钱借过来也有一段时间了,该给多少利息呢?

两个小阿哥想到这一点,立刻头挨着头盘算起来。

十三哥虽然说没有小四嫂那么大方,可好歹是哥哥,得多给点利钱。

一时之间,两位小阿哥那是财大气粗,打算还十三哥六千两,小四嫂一万一千两。

两个人都多给一千两,看他俩够大方吧。

十三阿哥并没有参与到这一次航海贸易中,自然也就没有过来,两个小阿哥扫了一眼之后,发现没看到十三哥,又将目光定到台上的四哥身上。

没看到十三哥,先将四哥家的银子先还了。

大厅里忙得乱糟糟的,都在盘算着自己该分到多少银子,又该交还给户部多少银子。

忙中出错,户部也有疏漏的地方,直接给了银子没来得及查账。

有些人领了银票之后想趁机溜,结果发现大门都被人从外面锁住了,想溜也溜不掉,只能气咻咻地躲在人群中。

大概到了下午时分,大多数人都将户部欠帐给还了,看着小可爱就这么远离,不少人欲哭无泪。

这一次四爷也太鸡贼了,竟然关着大门不准他们离开,他们也没办法说没有银子还,毕竟刚到手热乎乎的银票还揣在怀里。

连个借口都没给他们留,摆明了是强押着他们还账。

眼看着大部分人都还了,还有那么一小撮人躲在人群中,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还了帐的人也不想在这里呆了,实在是太痛心了,损失了那么大一笔银子,没摸到手也算了,摸到手之后又交上去,实在太糟心了!

不少人银票交上去后心疼的捶胸顿足,可是都无济于事,都盯着呢。

眼下交了欠钱之后也不耐心呆着了,发现大门锁着,直接吵着嚷着要离开。

而另一边户部那边收帐的官员们也统计好,将还没有还账的名单交了上去。

藏在人群中的某些人眼皮子一抽,瞬间有不好的感觉来临。

果然凯音布直接不给这些人面子,将还欠钱没还的名字一个个都念了出来。

反正有四爷担着,凯音步也不给这些人面子,这些人既然敢做得出,也就不要怪他将这些脸面全都撕下来。

做老赖就要做老赖的准备。

果然,这个名字一个个念出来,不少人老脸通红。

凯音布到底没将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扯下来,读完名字之后,紧接着说了一句,“之前我们户部的官员太忙,大概将几位给漏下了,麻烦几位赶紧将欠款给清了。”

虽然将责任担在了自己身上,可是话里的意思谁不知道呀?

不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出来,原先还躲着人群中想要逃过一劫的七八个人,立即灰溜溜的走出来,到户部官员面前。

好在这些官员仍然跟之前一样神色,到是让这些人心情好了一些,他可不是要欠钱,是之前户部将他的名单漏了,他还以为自己交过了呢!

这种阿q的精神胜利之法,想多了,以为真实事实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一个个表情全都坦然起来。

等待所有人清了帐之后,户部的官员高兴,毕竟总算是将一些积年旧帐给收了回来,户部也头一次有了这么多的收入。

欠灾民的赈银,欠八旗士兵的响银和禄米总算是能够发了,虽然不能将往年的都补上,但至少去年的可以补上。

何况这一次航海贸易也交了税,还是四皇子厉害,拖延了这么一段时间,将该交的税银给核算了出来,这些分红可都是交完税银之后才发的。

这一部分税足有有一百多万了,再加上户部原本投资收回来的银子,这么多银子已经可以填补户部往年的亏空。

要是再多来这么几趟,那户部那就不再愁银子了。可惜的是,这种朝廷牵头做生意的事情不合国体,也只能够做这么一次解个燃眉之急,下一次就得民间自己来做了,户部只等着坐收海税。

将航海贸易交给民间,也是朝廷的决定,听说还是内阁主动提出的,说贸易之事还得交给民间,朝廷就等着收税,打压走私即可。

当然,这个还只是提议,内阁还没有研究好,毕竟这么庞大的利润,内阁也不愿意轻易放手。

一切还得看皇帝,看皇帝是怎么个说法。

皇帝要是说朝廷继续参合的话,那些大臣肯定第一个打头阵,要是朝廷不掺合的话,宗室和大臣们也可以找几个商户参个股。反正户部的银子已经收回了大半,也只有一些消息不灵通的还埋在鼓里,户部这边打算慢慢来,大头都收回来了,还怕这些小帐还赖着?

大门一开,不少人就往外冲,实在是不想待在这么一个晦气的地方。

毕竟被坑走了不少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啊,这些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等人离开之后,只剩下众位皇子以及户部官员。

户部官员装模作样的收着账本,还有将银票清点好,这一部分银票回头还要拿到银行去交银子取回来,所取回来的银子都得铸成官银发放出去。

更何况倭国那边的银子还得提纯,这其中还有部分损耗,说实话用这些银子还账,原本就是那些人占了便宜。

这也算是皇帝的恩典。

皇帝都这么说了,户部的官员还能怎么办?只能够用倭国的银子抵账。

好在可以用税收来抵消这一部分欠账中的损耗,不然户部还真是亏大了。

边慢吞吞的干着活边竖起耳朵,一看就知道在偷听。

三爷带着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走过来跟四爷和八爷道喜,“这一回你们俩可是立了大功,一下子收回来这么多银子,回头汗阿玛可得好好奖赏你们了。”

四爷没有吭声,反倒八爷一脸不好意思的开口,“三哥,这一次都是四哥的功劳,可不要带上我,我可没脸认这个功劳。”

三爷笑得一脸和乐,“该的,该的,这份功劳你们俩一个都少不了,回头我就去帮你们俩请功。”

八爷脸上笑着,可心里却在想,谁要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里的事汗阿玛还能不清楚?我看那你想在汗阿玛面前露个脸才硬要多这个事!

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八爷脸上却没有露出个分毫,还笑得一脸和善,“那这事就有劳三哥了。”

三爷笑得眯了眼,又看向一旁老四,“老四你怎么说?”

四爷回答:“麻烦三哥了。”

三爷这才满意的点头,他身后的两个小阿哥立即上前对四爷说,“四哥,上回我们借了小四嫂两万两银子,可以帮我们给小四嫂带过去吗?”

这一件事,四爷还是头一次听说,他从来不知道十五十六来府上借过银子,这一次见他俩也过来参加分红,还以为这两人只是过来凑凑热闹,最多也就投个几百两银子。

没想到安佳氏倒是出手大方,一下子就给两人两万两银子。

不仅四爷觉得惊讶,旁边的八爷眼神里也露出诧异,他不由沉思起来,自己府可就在老四隔壁,怎么没见这两人到他府上借银子?

随后又想到了福晋,自家福晋也只有对老九老十和善一些,其他小兄弟确实没有打过交道,也难怪这两个弟弟会没有来府上而是去了隔壁。

隔壁的安佳氏对于其他弟弟一向大方,早年分给了十三十四几万两银子,他们这些光头阿哥谁没羡慕过?

开了府,除了那二十多万了分家银子,以及每年一万两的俸禄以外其它可都得靠自己在打拼。

最开始花钱没个数,谁不是这么熬过来的,懂得银子的重要性。

十三和十四现在还没有开府就有那么多银子,也难怪下面的小弟弟有一样学一样,不找他们这些哥哥反而去找了小四嫂。

八爷又一次忍不住叹息,老四真是走了狗屎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农家娘子美又娇命之奇书女配她天生好命弥天记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恣意风流重生之为妇不仁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嫡女娇妃
相关阅读
隔壁那个不要脸的天后前妻:霸道总裁太可恨我有美颜盛世[快穿]快穿之风水大师我本平凡妖艳男配作死手册在古代搞义务教育国民哭包[重生]绝世毒妃:妖尊宠上天倾世女皇:夫君,要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