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衙之后,由贾旭击鼓声冤!因为涉及到两大商业大户的关系,县官也不敢耽搁!立即找来了其他捕快升堂。
开堂之后,由于贾父现在还口不能言且身体虚弱,县官特意允许贾父可以不用跪着,而是坐着听。所以就由贾旭将事情的原委说予了县官!
虽然县官见过的事情不少,但是像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县官还是很少见到的,起码在这里任职的这几年,他还未曾见到过!
但是,到了此时,到了此地,李生仍旧想要狡辩,他想将这一切罪责都推到沈姨娘的身上,就算是自己不能完全脱身,起码可以减轻罪责。
“官老爷明察,我与贾家沈姨娘的事,完全是由她勾引我的。至于说我谋害贾家老爷,那可真是更冤枉了!因为沈姨娘勾引我,我又丧妻多年,心中寂寞难耐,所以便与沈姨娘勾搭成奸。在此期间,沈姨娘多次向我诉苦,说贾老爷对她如何如何不好,在百般无奈之下我才向她写的那份信!本意也只想宽慰宽慰她。但是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沈姨娘她居然真的下得了毒手?”
县官若有所思,这事的确是不能只听贾家人的一面之词。李生见县官的表情有所松动,紧接着说道,
“官老爷,我为商二十余年,为这城中做过不少的好事,很多百姓都视我为恩人。我又怎么会作出这样的事呢!请官老爷明鉴,换小人一个公道啊!”
说着,李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此刻,若有个不知情的人见到这个场景,必然会认定李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就在县官犹豫时,在贾府听过沈姨娘和李生谈话的那名捕快,将自己在贾府的所见所闻一并告诉了县官,并且将自己记录的小本也一并递给了县官查看!
县官听了捕快的话,也仔细看了捕快记在小本上的内容。于是当下想要判处李生谋杀罪和通*罪两罪并罚。
可就在此时,李生说了一番话,让县官又犹豫不定了。
“官老爷,不管这些人怎么说,他们手里都没有我谋杀和通奸的证据!那封书信能说明得了什么?万一是人模仿的呢,我今日可就收到了一封信,就是这个贾府的人临摹了沈姨娘的信骗我到贾府的!至于,谋害贾老爷,我与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为何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害他呢?这些事还请官老爷明鉴,不然的话我只能上告更高一层官府,来诉说我的冤情!”
这几月正好是各地官员考察审核的重要日子,这个县官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出什么事情!要是李生真的不服自己的审判,找上了更高等级的官府,到时候定会影响县官的做官之路的!
所以,县官就更加踌躇不定了,想要将此事延后再审,可是,就在此时,一直未曾说话的沈姨娘出声了。
“前年的七夕日,李生约我,将传递的书信放至东街云来客栈后面的石头底下,后我乔装打扮和他在云来客栈行了苟且之事,之后每过半个月,我们便换一个地方,因为客栈住宿,是要简单登记姓名的,所以我俩的化名我都还记得,官爷可去查!毒害贾老爷的毒也是李生给我的,他当时说这是他从城中一个,域来的人那里买得的,官爷也可去查!…”
沈姨娘将自己与李生之间所有的事都平静的讲述了出来,平静的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旁观者。
在沈姨娘讲到中途的时候,李生想要打断,却被县官以扰乱审案为由,挨了十大板!之后李生便老老实实地听着,不敢多发一言!
事实清楚,案件明白。县官也派人出去查访,一切事情就有如沈姨娘所说的一模一样。随后,县官便当时就对李生和沈姨娘作出了判决!
李生因教唆沈姨娘杀害翠儿的弟弟和贾老爷,还有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商业竞争,还有与沈姨娘通奸事实成立,但是由于李生一直抵死不承认教唆杀人,所以,对李生的处罚是,流放边疆,终生不得回来!
而沈姨娘,一切事实她都承认了,也不狡辩。但是该罚的还是要罚的!毕竟有夫之妇与人通*可是本朝案件之中的大事,所以,最终决定,对沈姨娘处以极刑,三日后当街执行!
贾父歇了一会儿之后,现在的,脸色好转了一些,也能说出几句话了,贾父现在心里只有一个疑惑,贾亮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贱人,事到如今,只能怪我看错了人,宠错了人!你无论怎么死的痛苦,都是你死有余辜!我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贾亮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儿子?”
这句话被刚赶来的贾亮听见了,贾亮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地!
自从昨天夜里,贾旭将贾亮单独软禁在了一个房间,贾亮心中生气,但是也别无他法,只能在房间里等着。
但是,就在不久之前,他门口守着他的那几个下人突然离开了。他出了房间后追问下人才得知今天的事情。
于是便急忙赶到了县衙,却没有想到刚到县衙时听见的第一句话却是贾父说的这句话!
“爹,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娘她怎么了?你要这样怀疑我?”
贾父转动眼球看了下贾亮,现在在贾父的眼里,贾亮是怎么看都不顺眼,而且越看越不像自己的孩子!
沈姨娘,本来已经灰了心,只等着死了!却没有想到贾父此时怀疑起了贾亮的身世,而且贾亮也听到了这句话。心中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在外面招三惹四!
沈姨娘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贾亮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于是转身向贾老爷跪下,
“我以身家性命发誓,贾亮真的是您的亲生儿子,您不信的话可以滴血认亲!您可千万不可能怀疑他呀!当初我刚跟您的时候,您也知道我是一个黄花大闺女,怀贾亮的那段时间,我几乎就没有出过府!所以,贾亮真的是您的孩子,这千真万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