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葬心归何处,飘然烟雨桥。
且说冯子英离开许府后,茫然无所归,再加上身体极度虚弱,腿脚也被湿寒之气渗入,颤栗疼痛,只得缓缓挪着步子。
许府虽大,却容不得一位陌生女郎,冯子英那天看得清楚,许向林和他爹许昭似有不和,要是她再待下去,指不定又会闹出什么乱子,可没等她自己离开,就被许昭强赶出门,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许老爷竟失手打昏了许向林。
虽说天可怜见,于霜寒秋夜赐予她洛阳花,冯子英一路上仍是挂心惦念许向林的安危,毕竟这事因她而起,只要许公子安然无恙,她的心才能踏实下来。
冯子英意欲离开乌伤县,却又不想在此时离去,身在行,心却留,不知不觉间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
抬头环望,说来也是缘分,冯子英竟又走到了那片山林,秋风瑟瑟,寒鸦不再,残叶飘然如雨下。
她回过神,这才顿觉腿脚疼痛,倚着一棵乔木坐下来,裘衣裹身,灶饼相食,也许是太过困倦,发愣的她渐入睡梦中。
也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冯子英隐约感觉有人对她言语,拍她的肩膀,她从睡梦中惊醒,猛然发现眼前站着一位老头,一手提溜着酒葫芦,抚须而笑。
“小娘子,缘何在此地呀?”老头说着了一口酒,摇摇晃晃,倒也站得稳当,“看你面色发白,嘴唇发紫,是有什么病症?”冯子英没有说话,老头端详片刻,追问道。
“小女路过此处,倦怠之下倚树小憩,不料挡了阿翁的道,万望见谅。”
“小娘子何出此言,这荒山野地的,哪有什么道,哪有什么路哪。”
“阿翁怎在此处?”
“我呀,天为盖,地为庐,闲云野鹤为伴,佳酿美酒为食,无牵无挂,不过是个自在闲人呦!”冯子英眼含落寞,道:“若能像阿翁这般无牵无挂,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刚说罢,她的腿剧烈刺疼,眼看就要跌倒,老头赶忙上前扶住她。
“小娘子甚是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阿翁莫要说笑,你我初次相逢,怎会见过?”
老头眼神迷离恍惚,晃了晃脑袋,仔细端详了半晌,笑道:“哎呀呀,你不就是前几天住在许府的那个女郎嘛~”
冯子英心头一愣,咳着嗓子:“阿翁怎...怎会知道?”老头接过话:“许家公子善良仁慈,是他请我去府上给你诊病开方,这才保得一条命,倘若再晚几个时辰,恐怕现在你我言语的机会都没咯。”
冯子英听罢,泪噙满目,背过身低声啜泣:“原来阿翁就是梁公,救命之恩,定当衔草相还,可是正因为我,向林他...他现在生死未卜...”
梁庸听闻,酒醒了一半,寻思这许公子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就要生要死的呢,盘问之下,冯子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梁庸。
“幸得洛阳花药,据你所言,许公子还有救,我这就赶往许府。”梁庸着急,刚趟出几步,回身拍了拍脑门儿:“小娘子,这荒山野地不宜久留,沿着这条小路走到头,有条大路,向西北走,不消半个时辰就到金陵了,彼间有座双林寺,或可安身。”
“小娘子病体未愈,急需调养,待我看过许公子无恙,便去双林寺寻你。”梁庸嘴里嘀咕叹气,赶去许府。
冯子英眼望梁庸走远,这才裹了裹衣衫,去往双林寺,事到如今,别无去处,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她似乎已经习惯了。
乌伤县金陵西北向有座山,名曰云隍山,双林寺建于云隍山腰处,山顶有座舍利塔,高耸入云,独擎苍穹,身处佛堂,可远远望见舍利塔尖,直指苍茫。
冯子英问谢路人,一瘸一拐上了云隍山,山势陡峭,其间石路盘曲折绕,她走走歇歇,费了好大功夫才爬到半山腰,山腰间湿寒之气更加浓郁,只觉胸口沉闷,呼吸难顺。
日逢大雾,整个云隍山云雾缭绕,恍如仙境,双林寺戏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缥缈虚无,真可谓草败花谢荒秋寺,云闲雾暇梦东篱。
“施主,可是要进寺拜佛?”冯子英爬了这许多山路,眼看着寺门就在眼前,可这腿脚却不听使唤,恰在此时,从寺门走出一位小僧尼,清扫院门,无意间发现了她。
“此间便是双林寺?”
“正是。”小僧搀住冯子英,进了寺门,“施主从何而来?为何如此这般模样?”冯子英看着雄伟壮观的正堂宝殿,言:“从心而来,从心而去。”
“待施主拜过我佛,且请客堂歇息。”冯子英三跪九叩首,焚香祈祷,拜礼完毕,便随小僧前去客堂休息,小僧端来斋饭热水,再三嘱咐好生歇息,退下忙活去了。
冯子英吃过斋饭,对镜梳妆,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活像一个讨饭的叫花子,逢头垢面,衣衫褴褛,红肿的两眼透着迷茫与暗淡,她的嘴角颤抖,想哭却还是忍住了。
冯子英打小生得纯真水灵,容貌虽称不上倾国倾城,但那双单纯无邪、善真灵动的眼睛就足以摄人心魄,招人爱慕。
第二天约摸卯时时分,天还未亮,就闻寺院正殿传来阵阵诵唱声,冯子英心事重重,本就睡意不沉,这一吵更是难以入眠。
她起身披衣出了客堂,躲在正殿门外,只见百十僧众盘坐于堂内,唱诵佛经,一堂一佛一化人,一念一诵一修心,冯子英深深感受到一股清心净性的佛法之气。
“施主,典座差我给你送点斋饭素汤。”又是昨天那小僧,生得白净聪慧,满眼良善,冯子英睡起欲出门透透气,刚好撞见了他。
“初来贵寺,多有叨扰。”
“哪里哪里,昨日得见施主,将情由告于维那师叔,是师叔命小僧留施主在此,大可安心调养,待身子好些,去留皆由施主。”
“敢问师父如何称呼?”
“小僧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早间受达摩师祖点化,潜心修佛,遁入空门,遂来此寺悟道参禅。”
“原来如此,双林寺避静清幽,师父多行善念,留敝人于此,斋饭茶水相赠,如此下去,必修成正果。”
“我佛慈悲...施主为何满面愁容,眼生悲苦?”
冯子英缓缓起身,走近窗边,正是晌午,暖阳照进客堂:“暖阳有光,心中无光,悲苦难言。”
“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施主只有放下痴与执,怨与恨,方可解脱成菩提。”
“敝人乃世间一女客,如何能像师父这般大彻大悟。”
“佛法归心,源于心,止于心矣。”
客堂之上,小僧尼与冯子英你言我语,浅谈佛法之道,冯子英深受其理,暂且放下心中杂念,每日参禅悟道,日子也算清净了许多。
一日,小僧尼像往常一样端来斋饭,但见客堂墙壁之上莫名多了几行诗句,上曰:相识残缘既天定,尔向志气凌云。请君入来长廊迎,见待晨钟暮鼓时。
“壁上所题之诗乃施主所作?”
“师父切莫怪罪,敝女感想之言无处道,遂信笔题诗壁上,若因此有失佛门之礼,敝女这就抹去这浅言歪诗。”
“无妨,小僧阅此诗,但感施主心根未净,亦有杂念,好在心言既出,或可放空一切,静心养性。”
“多谢师父开导。”
冯子英嘴上念着佛法经书,可她的心里依旧放不下许向林,好几日又过去了,还是不闻他的消息,也不见梁庸前来相告,冯子英心焦,每日在寺院门前徘徊,每次却又郁郁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