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公子:“更有甚者,学生嫖赌,他帮着望风;临到科考,他帮着找枪手。为了取悦学生,自己挣钱,不惜毁了学生的前途。这种塾师,怎么配成为老师呢!”
淑苑:“这些以前都没有听说过,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是有的,那一般聘请经师,聘期是多少年呢?”
白衣公子:“这就不一定了。理论上是先聘一年,一年之后,主家再视学生的具体情形决定要不要继续聘你。但实际上,换老师换得太频繁,对学生也不好呀。所以聘期少者三五年,多者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的也有。高门大户孩子多,老大教出来了,老二又该上学了……”
淑苑:“这还真是个铁饭碗,可以一辈子都做,要是没有执念,真的是条好路。”
白衣公子:“还有的是塾师自己有打算,想一边教课,一边自己再备考科举,所以先教着,到了考科举的年头,就不干了。要是不想再考科举,自己开个馆,门上贴张纸‘秋爽择日来学’,或者‘某月某日开学,经蒙俱授’,也可以,但是自己开学堂,总归辛苦点。”
淑苑:“都不容易,为了生活,都不容易。”
白衣公子:“也有人运气很好,当时考科举,就是因为这个人,他的一生很顺利,所有的好事都在他一人身上出现。”
淑苑:“是什么人?你说名字,我肯定知道。”
白衣公子:“是欧阳修。”
淑苑:“诶,我知道,知道的。”
白衣公子:“在文官俸禄优厚的北宋,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意味着不错的生活环境,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官,也能够不愁吃不愁穿了。但不幸的是,仅仅在3年之后,父亲就离开了人世。3岁的欧阳修,只能跟着母亲远赴湖北随州投奔叔叔。这叔叔不是什么富裕人士,家里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只能给这对孤儿寡母提供最简单的生活保障。换了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可能就是这么在田里玩玩,到了年纪就去当农夫了。但是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却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决不能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
淑苑:“这母亲是真的很重要。”
白衣公子:“没有钱买笔墨,她就在沙地上面用荻秆教儿子写字,小欧阳修就这样开始了启蒙教育。另一边厢,叔叔虽然手头上没钱,但是却非常支持欧阳修读书,只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都会对这个小侄子帮助和关怀。欧阳修在母亲和叔叔的教导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了几年,他已经认识不少字了,光靠母亲的教育已经不足以满足自己的胃口。在别人的建议下,他跑到城南的李家,和主人家借来书籍,先读一遍再抄一边,因为天资聪慧,在抄书的时候经常还没有抄完就快可以背下来了。”
淑苑:“也是他自己有能力,不然........很多人都会选别的路的。”
白衣公子:“10岁那年,欧阳修从李家借来了六卷唐代的《昌黎先生文集》。这个少年把里面的文章读完又读,简直都不想把书还给主人家了。韩愈的写文风格在少年欧阳修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根发芽,谁会想到,这两个数百年后均被人列为“唐宋八大家”的大文豪,就在这一刻,穿越了两百年的时光交织在一起。十几岁的时候,欧阳修已经可以写出不少的诗词文赋,而且文笔老练,就像一个多年的学者。叔叔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欧阳家有希望了。他激动地和郑氏说,嫂子你现在不用担心家里没钱了,小修是个奇才,以后他不光能够建立家业,光宗耀祖,而且一定能够名扬天下。在北宋时期想要名扬天下,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考科举。”
淑苑:“欧阳修是一下就考中了?已经有很有名气的人了。”
白衣公子:“也没有那么顺利,虚岁17岁的欧阳修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科举考试并以失败告终,三年之后,他再次参加科举,结果是又一次名落孙山。欧阳修回去好好地总结了一下经验,想来想去,大概因为自己的文风不适合拿来考试,欧阳修所崇拜的人,韩愈当年来回考了八次才考上科举,他想,要是自己也这么弄,指不上什么时候才能进入仕途,更不要说什么名扬天下了。”
淑苑:“那最后他是怎么办的?”
白衣公子:“在胥偃的保举下,欧阳修参加了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考试,这一次,他在广文馆试和国学解试中都拿到了第一名,随即又在礼部省试里面再次拿下首位,监元、解元、省元都被自己收入囊中,欧阳修的下一个目标是殿试状元,把勉强能叫做连中三元的身份变成真正的连中三元。”
淑苑:“哇,听着都是很传奇的故事,这,唉,这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就是传奇了。”
白衣公子:“不过,也没有一帆风顺,欧阳修在广文馆读书的时候有个小同窗,叫做王拱辰,这人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名臣,但是那一年,他只有19岁。有一天,欧阳修在复习的时候,王拱辰跑来找他玩。为了在殿试的时候给皇上留个好印象,欧阳修特地准备了一身新衣服。怎么知道调皮的王拱辰把新衣服往自己身上一批,开玩笑说,‘我穿上状元的袍子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王拱辰后来真的做了状元。但状元只有一个,欧阳修在殿试中只拿到了第十四名的成绩,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淑苑:“这就是很多人去陪考,结果就考中了,不过,我倒是很少听到王拱辰这个人的名字,听欧阳修的多一些,看来,那个王拱辰最后的成就也没有欧阳修高,这一时的成就,是不能带来一辈子的成就的。”
白衣公子:“也有人说,状元袍子的故事当然只是个玩笑,用当时主考官晏殊后来的话说,欧阳修是有实力拿下状元的,之所以未能夺魁,是因为锋芒外露,考官们希望能够锉一下他的锐气,让他能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