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二人幽会
帅!帅惨了!
李元嘉出身皇族,论相貌天下难有出其右者。
自房遗玉出征西南,李元嘉打算投其所好,也开始锻炼身体,修习武艺,虽说没什么成就,但至少原先面无血色的凄白肤色,开始变得健康且充满光泽。
与其纤长身材相配,那闪烁星光的眼眸,精致无暇的五官,搭配一起更是相得益彰,其之帅气极难挑剔,更拥有令任何女子倾心的背景。
尤以其头上如今戴着黄玉冠,身着红底华服,其上绣着金丝猛兽纹,颇具威势。
脚踏银丝革靴,腰间挂着把华贵佩剑,更显其器宇不凡,将昭庆殿中的宫女惹得媚眼直飞。
房遗玉的眼睛不住打量着眼前的翩翩美男子,都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形容他了。
宇文皇太妃见状摇头笑道:“元嘉,母妃知你心意,但若这般出行,只恐你们的游玩,极难如意了。”
房遗玉闻言跟着颔首,苦笑道:“王爷若是这般模样出了太极宫,不消片刻,定会被那群自诩大家闺秀的贵族小姐们,永无休止的近前示好。”
李元嘉闻言一怔,他先前只想将自己装扮的与房遗玉气质相搭,却是忽略了此处,但若要他退回换身打扮,也却是有些不舍。
他为了搭出一身合适装扮,用了足足快一个时辰,若只是让房遗玉打量一眼,便转身换去,岂不遗憾?
宇文皇太妃从袖中掏出一片银质面具:“母妃早知会有这般状况,已然做好准备,你将它戴上,情况会好上许多!”
宇文皇太妃走至李元嘉近前,轻声道:“人多就戴着,只你二人的时候,尽管摘下无妨。”
李元嘉有些别扭,但还是将面具收入袖中,随房遗玉一同幽会去了。
他二人刚走出昭庆殿,便听身后的小灵夔叫道:“皇兄皇嫂,玩的开心点!”
上元节于大唐而言算是个比较热闹的节日,毕竟举国同庆。
每当这日,京都连续三日三夜城门大开,宵夜不禁,任由百姓游乐。
这般普天同庆之日,百姓们自是要全家出动。
上元节赏灯乃是古之旧俗。
京都数十万户人家外出观灯之际,富商巨贾人手持灯,贫民小家也会共举一盏。
这数十万户人家,多则百万盏花灯于一夜点亮,直使京都灯火辉煌,灿烂如光之城市。
房遗玉与李元嘉出太极宫之际,天幕尚未漆黑一片,但已有热衷玩闹的孩童,将早已备好的花灯点燃,于街巷间东奔西走,欢呼雀跃,不时还有些顽皮孩童,探着肉手将爆竹点燃,给节日氛围增光添彩的同时,还会引来身边伙伴儿的声声尖叫,使得街市之中,更是多了些许生命的力量。
李元嘉以往几不会出宫游逛,偶尔随行出宫也是坐于马车銮驾,从未于街头游逛过。
故而对眼前一切显得极为好奇,东瞧瞧,西看看,这上元还未入夜,他便已沉浸其中了。
待天幕变色,已然漆黑,等候整日的千家万户,不约而同的蜂拥而出,至太极宫中点燃起头盏花灯,不消片刻的工夫,整个京都之中已然灯火辉煌,将天幕照亮的同时,更是使得京都亮如白昼,陷入光芒,坊间街道上人影如龙,挥汗如雨,化气升腾。
李元嘉哪曾知晓京都的上元夜竟这般精彩,着实被惊的难以言语。
房遗玉见状笑道:“关于上元夜,皇家和百姓自有各自的过法。皇家讲排场阵仗,而百姓则只看重一点,那便是氛围!相较芙蓉园的上元夜,我还是更喜欢百姓的上元夜。”
李元嘉自打出了太极宫,行于街道之上,那俊脸上的笑意就未曾断过。
听闻房遗玉此言,也是赞同点头道:“我也如此,虽说这是我首次参与,可眼下这情形才更具节日的氛围。我还从未想过,百姓们竟是这般过节的,着实令人羡慕。”
也确实过于热闹,街头百姓多达百万,一个巷子就不下数千,声音交杂,足可震天。
故而二人说话之际,挨的极近,脸都快贴到一块去了。
“无需羡慕,下次我再约你。”房遗玉也知身为唐太宗最宠爱的皇弟,李元嘉虽身份高贵,却也难免受到掣肘。
要知亲王获封后均需前往封地,留京之人少之又少,如李元嘉这般居住后庭之人,更是独一无二,显其荣宠之时,也代表其要受到更多约束,譬如禁出宫闱,避免其有于京都结党营私的可能。
李元嘉或可享受旁人无法享受的荣宠,却也失去了那些闲王拥有的自由。
李元嘉的眸中因此言充满向往,轻声回道:“嗯——我等你!”
“你说什么?”因街头实在喧闹,便是以房遗玉的耳力,也难以听清李元嘉先前说了什么。
李元嘉笑笑,不再重复,而是转移话题道:“咱们去哪?”
“去逛节场!那里最热闹了!”房遗玉高声答复。
节场,永远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地方,上元节的节场更是这般。
有商贩在卖小物件,有杂耍者在卖艺。还有各种吃食摊位,精致糕点,应有尽有。
京都的百姓们概是已全城出动,节场之中的庙宇,香火不断,庙宇之外的节场,人潮汹涌。
无数百姓,你挤我,我挤你。
李元嘉从未见过这般境况,极为尴尬,但还是很有担当的将房遗玉护入怀中,替她遮挡着周遭的人流。
房遗玉几与李元嘉贴身接触,心中顿如鹿撞,却也并未抗拒。
“人实在太多,要不咱们换个地方?”房遗玉先前也不知前来节场的人竟又如此之多,着实有些后悔。
“没事,正好进去求个签!”李元嘉见庙宇中有不少百姓手持木签出来,见他们的神情,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禁也生了些许试试的心思。
“行!”房遗玉身为一唯物主义者,从不信这些,但今日李元嘉有这想法,她便贴着李元嘉的胸膛挤入了人群。
百姓多聚于庙宇之外,其内的百姓反倒是不多。
二人挤进庙宇,各自长舒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