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瞻竹这么容易赞同,这让邵世善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待漏阁这里的官员都是一样的意思,这多少也冲淡了他的疑惑。
他想,齐瞻竹等人的赞同也是无可奈何之策,在当前的情况下,的确只有十八皇子最合适成为太子和新君了。
虽则皇上驾崩之事疑点重重,韦皇后在紫宸殿内也脱不了嫌疑,但待漏阁这里的官员将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此沉默。
事实上,邵世善等人心知肚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齐瞻竹和汤源等人则另有谋算,只想稳住朝局面。
总而言之,这一次待漏阁的商议,比邵世善想象中的顺利得多。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商议就是决定了大安朝接下来的朝局的走向,那就是定下十八皇子为太子为新君。
这一点,也被邵世善第一时间禀至韦皇后跟前。
对这个结果,韦皇后当然无比满意。
自从她第二次醒来之后,有无数太医在坤宁宫候着,她再没有出现什么危险的情况,精神也越来越好,能见到的人越来越多。
经常来坤宁宫这里的,就是中枢三位主官。
他们来这里,一是关心韦皇后的身体,顺便向其禀告朝局的动态,二来也是想了解当时紫宸殿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紫宸殿的事情,韦皇后一口咬定就是汪印所为,是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紫宸殿内,将皇上和内侍都杀死。
她也身受重伤,其余的事情他便一概不知道了。
对韦皇后的话语,裴鼎臣等人当然心中存疑,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皇上已经驾崩了,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作为中枢重臣,现在最应该做的、最紧急的事情,便是稳住朝政。
定下十八皇子为太子,其实也是可以预料的结果,对此,韦皇后当然十分满意的。
她沙哑着声音说道“如此甚好,本宫就放心了”
裴鼎臣他们不敢质问她,反而要小意向她禀告朝中动静,到了这个时候,韦皇后才真正知道“皇后”这两个字的作用。
皇上驾崩之后,国朝之中就是她这个皇后地位最高、权势最大,谁敢质疑她
就算裴鼎臣是中书令,是朝臣第一人,但也只是臣而已。
没有了皇上,那么她就是这些臣的最大主子,牢牢压着他们
韦皇后醒来之后,每次见到裴鼎臣等人弯腰低眉,都不由得在想“可惜了,本宫早就应该弑君的,何苦等那么多年”
弑君,非但没有让她受损,反而为她带来那么巨大的好处,她为什么不早一点做呢
有些事情,虽然想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一旦踏出了那一步,在越过了底线之外,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
这个时候,邵世善说话了“娘娘,接下来的事情,臣与国公爷定会仔细斟酌的,墙娘娘安心养伤。”
因为十皇子的缘故,他虽则没有直面表态,但始终被认为是韦皇后这一边的人,一直深得韦皇后的信任。
在永昭帝驾崩之后,他更是直接站了出来,明面上就站在了韦皇后这一边。
这个举动,也卜算突兀,因为朝中像他一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他一直暗中给韦皇后传递消息,可谓是真正有从龙之功的人。
韦皇后如今还躺着,即使有承恩公府帮忙,也须得仰仗邵世善的力量。
对他们来说,这个时候已经是可以摘到胜利的果实了,自然两个人脸上都面带笑容。
在令太医和侍卫都退出去之后,韦皇后的笑容顿了顿,这样问道“汪印还没有出现吗郑云回可有下落”
虽然待漏阁的商议,是她所期待的结果,但是和邵世善一样,她心中同样有着隐忧。
直到现在,汪印都没有出现,这绝不是她所预料的情况。
在她的想象中,皇上驾崩之后,汪印绝对不会坐视她皇儿成为太子、新君,一定会用尽办法来阻止
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汪印还是没有一点点消息
太反常了,这必定是有什么原因,这让她心中不安。
想了想,韦皇后这样吩咐道“你们继续查探一定要找出汪印和郑云回本宫总觉得会出什么事。”
“娘娘,请您放心,臣一定会尽力搜索汪印的下落。不过,臣以为,汪印不出现,也是一件大好事。”邵世善这样回道。
在他看来,汪印毫无动静要比有什么动静要好,最好,这样的情况能持续到十八皇子登基之后。
届时,十八皇子已经是天下主,就算汪印带着郑云回想做什么,那都是谋反。
如此,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举国朝之力来对付汪印。就算汪印再有本事,又怎么能和整个国朝对抗
韦皇后转念一想,便已明白了邵世善的意思。
是了,现在皇儿成为太子,然后尽快成为新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只要皇儿成为了皇上,还愁对付不了汪印
“如此,皇儿登基就必须要加快了”韦皇后这样说道,催促邵世善极力推进这个事情。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朝中所有官员的共识,也是国朝运转的前提。
在这个共识和前提之下,一封封请立太子的奏疏被送到了坤宁宫,这一次,再没有任何人阻止,也没有任何事情耽搁了。
当永昭帝出殡的日子定下之后,中枢三省也发出文书,那就是推举十八皇子郑登灵前即位,继承大安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