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煽风点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说◎网 】,♂小÷说◎网 】,

贤妃为永昭帝轻轻按揉着太阳穴,心疼地说道:“皇上,您在生气的时候头痛才会发作,这次又是谁惹您生气了?”

听到贤妃这么问,永昭帝眼皮眼皮耸了耸,胸口不由自主涌上了一股怒火,语气含怒道:“还不是因为汪印!那些被关押在缇事厂大牢里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离弦禀告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说道:“朕觉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谁灭的口,这都与汪印脱不了干系,若不是汪印将那些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那些百姓或许还不会死!”

说到底,他都觉得这些事情与汪印夫妇有关,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农庄救治了那些佃农……往更远一点说,若不是汪印妻子当初进入靖平县,那么京兆这些百姓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满心都是责怪归咎,却完全忘记了正是汪印夫妇当初进入了靖平县,才救下了那么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个国朝的一场浩劫。

汪印动辄得咎,这真的无可说了。

贤妃知道永昭帝现在怒火中烧,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这正是她想见到的情况。

她当然不会希望永昭帝能够理智看待汪印夫妇,反而引导着说:“皇上,臣妾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百姓对汪督主那么信服呢?”

她停下了动作,语气听起来难以置信:“臣妾还听说他们拒绝了朝廷太医的救治,这不是儿戏吗?太医的医术当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么都想不明白,他们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贤妃这些话语,让永昭帝倏地睁开了眼睛,眼中寒芒瘆人,脸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窝一样。

不是好像,而是的确,贤妃的话语的确戳中了他的心窝!

虽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实绩,但那也只是知道而已,如果没有百姓跪求这些事,他还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间竟有那么高的威望。

一个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还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这点,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宦官竟敢与天子争民心?汪印好大的胆子!

“皇上,您先消消气,身体紧要,何须为了一个臣子而动怒呢?臣妾真的不想看见皇上再头痛了……”贤妃这样小声劝慰着。

“不过,皇臣妾真的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百姓突然会聚集在汪府周围呢,而且他们的行动还那么迅速。汪督主和缇事厂在朝中的威名,足够震慑这些百姓了,他们怎么不怕呢?”

“按理说,以缇骑的本事,这些百姓稍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早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想阻止这件事情,那些百姓怎么可能去到汪府周围?”

贤妃不愧是与永昭帝相处时间最多、最得其信任的人,她这两个疑问,当真是问到永昭帝心里去了。

是啊,这些百姓为何不怕汪印呢?难道在此之前,缇骑就没能发现什么端倪?汪印是真的想阻止这个事情吗?

百姓们聚集的声势浩大,现在朝中上下都知道了,京兆百姓也都知道了,知道了汪印夫妇原来这么厉害,可以救治这些百姓!~

那些百姓肯定是有人鼓动的,现在看来他们这么做对汪印更为有利,那么死去的百姓是被谁灭口,就可想而知了……

“皇上,现在死了那么多百姓,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些这个事情呢?这二十多条任命,就这样没有了!”贤妃惋惜地说道,引着永昭帝一步步往下。

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永昭帝想起了刚刚离开的魏离弦,魏离弦也在请他示下,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现在贤妃也在问如何处置,他心中都难有定断,怎么能够示下呢?

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汪印!

那些百姓很有可能是被汪印灭口的,但现在还没有充足的证据……

他脑中乱哄哄的,一时也定不下主意。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京郊官员的奏疏却通过尚书省,被呈送到了永昭帝跟前。

这个官员乃京兆府户曹所属的一个官员,所负责的是京郊那一带赋税粮食的征收工作,这个官员在奏疏中所禀告的是京郊赋税粮食连续下降的问题,而这份奏疏,正是邵世善亲自送到永昭帝跟前的。

永昭帝接到这个奏疏的时候,心中颇为惊讶:京郊一个小官的奏疏怎么会通过邵世善送来呢?而且,这样的事情,反映至户部就行了。

不管是这个官员的奏疏还是邵世善的举动,都不怎么合规矩。

他打开这个奏疏一看,便明白了为何一个好小官的奏疏会引起邵世善的注意。

原来,这里面的事情竟然与汪印有关!

难怪这份奏疏没有送到户部,而是由邵世善直接递了上来。

邵世善低下头说道:“皇上,这份奏疏原本是要送到户部的,但是京郊出现了那些佃农的事情,奏疏所禀之事与汪府农庄和汪督主有关,所以臣截下了这个奏疏,请皇上恕罪!”

永昭帝看着这份奏疏,神色渐渐严肃起来。

奏疏所禀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京郊那里的赋税粮食逐年递减,原因就在于京郊百姓多次闹腾,并言汪府农庄的佃农都归于他们自己,其它农庄和百姓也应当仿效这个做法。

因此,有不少佃农和百姓都以各种名目少交或者不交赋税粮食,每当官员前去催缴的时候,他们就会将汪府农庄抬出来,这个官员也是没有办法了,才会写了这样一份奏疏。

京郊的汪府农庄……永昭帝是有印象的。

当初京郊这个农庄,还是他赏赐给汪印的,他还有些印象,记得这个农庄占地极大、佃农众多。

汪印并未收取农庄的收成,反而将收成都给了官府和佃农,他同样也有印象。

过去他觉得汪印此举不贪钱财,曾对此大家赞赏,而现在……

仔细想来,汪印这个举动,的确是为了京郊佃农着想,这何尝不是在收买民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她的4.3亿年恣意风流弥天记农家娘子美又娇替身的我跟正主在一起了命之奇书重生之为妇不仁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
相关阅读
重生八零致富记农家药女:富贵临门饿郎缠身:买个娘子生娃子重返十六岁之小毒妻农门小医后邪王神妃:医手遮天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重返十五岁之小娇妻重生九零:丑小鸭致富记重生六零:翻身做主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