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零 撤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五月的天,晴暖少云,四处槐花香。平壤周遭,田野乡间,成片地连着水田,绿油油地稻苗抽出半尺来长。穿着朝鲜传统白色服装,头戴斗笠的农人间或其中,偶尔一嗓子引吭高歌,唱出一曲农忙乐,一副天下太平之景。

平壤距离汉城不过八百里的距离,快马三天的时间就能赶到。相比于汉城的一片愁云,平壤倒是显得出奇的平静。关东军第二师一万五千人往这儿一扎,平壤附近的东学道份子立马老实了不少,连平日集会都小心翼翼,更不用说闹事儿了。

要说一点事儿没有,那也不太可能。清国钦差自打来了这平壤,便撒出去大批的黄带子,提枪跃马,挨个衙门晃悠,不是抢粮就是抢银子。搞得平壤上下朝鲜官吏怨声载道。可这跟朝鲜平民百姓一个大子儿的关系都没有,关东军除了操练,每日就待在营内,根本不扰民,大家伙该忙农时忙农时,只要不走近关东军军营十里范围内,嘛事没有。

抹了把头上的汗水,农人举目望向远处的军营,稀疏的栅栏根本就挡不住视线,只见不时会有几十名骑士簇拥着一个惫懒的黄带子,赶着马车进入军营。不用说了,这肯定四处去‘借债’的清国宗室回来交差了。

太阳有些晒,那六半解着衣服,一边儿催促喝着凉茶,一边儿盯着军需处的军官清点物资。看着一车车物资,或是过秤,或是清点,记录之后入了库房,那六心里多少有些肉疼。就这么一趟,少说七八百银子,自己得了一成五,这才一百出头啊。这大热的天累死累活的,他那六爷容易么?

那六虽然肉疼,可也只是腹诽罢了。他那六虽然贪财,可也懂得取之有道这个道理。这一趟随着何大帅出来,算是彻底平了京师的亏空了,这一切得感激人家。人家何帅用了钦差的大印,随便打发个阿猫阿狗都能办好这差事。之所以便宜他们兄弟,还不是看着同是旗人的面子?有事儿何帅顶着,大头何帅拿,这是天经地义的!再说了,这可是无本的买卖,这年头黄带子赶马车的有的是,上哪儿找这差事去?人得知足!

转念又琢磨,这都俩月过去,按说该划拉的地方都扫过了,如今地方州府衙门穷的都养不起耗子,下一趟可怎么着啊?正发愁呢,冷眼一瞧,就见一大帮人簇拥着何绍明从军需处路过。

那六当即就来了精神,收了扇子,放下茶碗,几步窜过去,别扭地停在何绍明身前,而后一个标准的‘伪军’式敬礼,随即点头哈腰:“大帅好!嘿嘿,大帅,这天儿实在忒热了,你寻营啊?诶哟喂,要不说怎么是何帅呢,关东军落在您手里真是该着了!换个旁人一准儿办砸了。”

那六一脸奉承,马匹意味十足。这边儿何绍明停了身子,瞧了他半天,觉着眼熟,又一时认不出,随即看见其身上的黄带子,当即就乐了。没等何绍明说话,寸步不离身旁的凯泰就说话了。“那六,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碍着大帅。”

凯泰一副冷面孔,再加上一身笔挺的军装,那六楞是被唬了一下。随即醒悟这是从前一起混四九城的哥们儿,当即不忿道:“怎么说话呢?什么叫碍着?爷是有正经事儿找大帅,打什么岔?合着你凯泰当了几天大头兵就觉着自个儿人五人六了,哦,开始瞧不起咱们了?”

“你……”

“凯泰!”何绍明挥了挥手,制止了继续要斥责的凯泰,随即和颜悦色道:“你有什么事儿,赶紧说,要是容易办本帅立马给你办了。”何绍明之所以给了好脸色,完全是因为这帮子宗室实在是太有‘能力’了。小小的平安道,楞是让他们挖地三尺搞来了四十万两银子来。听巡逻的士兵报告,其中某位宗室硬是拆了人家某官吏的宗庙,将其先祖铜像给搬了回来。还有更绝的,某贝子拆了州府的牌匾,扬言三日内不凑出一万两银子就给人家牌匾劈了当柴火烧。人才难得啊!这让何绍明确信了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纨绔宗室也一样。

那六挑衅地瞪了凯泰一眼,这才拱手嬉笑道:“何帅,还是您好说话。这个,何帅啊,咱们兄弟这俩月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的,图的就是为大帅尽心办差。可我怎么听说,咱们忙活了俩月,临了某些物资还要靠辽东运过来?”

何绍明点了点头,等着他下文。

那六故作痛心状,比划着自个儿脸虚打了一下:“诶哟,这是咱们差事没办好啊。”叹息一声,随即怅然道:“大帅,这您也不能完全怪咱们,我们个儿几个就快跑断腿了,可平安道就这么屁大点地方,实在油水有限……呃,这个物资有限,您看是不是让哥儿几个去其他道转转?”

“哈哈……”何绍明忍俊不禁,身旁一众人等也是嬉笑纷纷。感情这位是嫌没捞够啊。

那六陪笑着,翻着眼暗自琢磨,这要求是不是有点儿过份了。

不想,何绍明笑罢却道:“成,本帅准了。可有一条,不许过大同江。大同江往北你随便折腾,另外,普通老百姓没什么油水,别坏了咱们关东军的名声。”

“诶,诶,得了,你请好儿吧。但凡是犯了一条,您把我那六扔小黑屋关俩月……回见了何帅。”那六兴奋着,一边儿招手一边儿后退。退到车马旁,挨个给自己的兵痞赏了一脚,也不管物资清点没清点完,卸了车,急吼吼地走了。那六可精明着呢,正如那日他偶然听到何绍明所说,信息战,顾名思义信息就是优势。回头哥们儿弟兄都知道了,他那六再想拿大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何绍明等人驻足当地,看着远去的那六等人连连摇头苦笑。身旁,秦俊生撇着嘴,小意道:“大帅,这朝廷撤兵的公函也到手了,这回可随了您的心思了?您打算什么日子回撤?”

今儿一早,朝廷撤兵的公函总算发了下来,何绍明心底一块大石头落地。何绍明电文中说的急切,裴纬不敢怠慢,此番,他又提了八十万大洋在京师游走。因着前头走过一遭,这回是驾轻就熟,上下打点一番,总算又给慈禧捐了五十万修海子钱。而其他三十万,也一分没剩,全都走了门路。当朝诸公,内务府李总管,这都得送到。否则,那五十万银子根本就送不上去。

何绍明收了脸色,当先一步继续朝前走去。“俊生,你是不知道,这些日子可把我自个儿愁坏了。倘若留在朝鲜,战事一起,我等必然受调开赴前线。且不说战局如何,只要关东军显示出丁点儿实力,我那位坐镇盛京的‘婆婆’肯定就得抄咱们老巢。再者说了,与北洋混在一起,这政令听谁的?呵呵,说不清楚。如今这朝鲜,就是一块是非之地,还是离开的好啊。”

秦俊生点了点头,随即疑惑道:“那大帅为何不下令尽早撤军?”

此时,众人已随着何绍明出了军营。站在营门口,遥遥朝南望去,隐约可见低矮阴沉的平壤城。

“我在等一封回信。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秦俊生看到,何绍明在说此话的时候,目光迷离,既有期许又有些担心。

汉城。

“袁道慰亭兄亲鉴:

被支平壤,实非本愿,更无与兄争权之意,缘由始末,想兄早知。慰亭兄经略朝鲜,历壬午、甲申,十数年威名震朝鲜,实非兄弟可比。此番慰亭兄在汉城,兄弟驻平壤,不过八百里之近而不得相见,此诚为遗憾。近日,闻倭人照会于总理衙门,想来兄弟之关东军,回撤之期不远矣。

是以,兄弟有言不吐不快。朝鲜局势,每况愈下。东学道作乱,远非朝兵可敌,料朝王借兵之期可待。然则,天津之约甚为掣肘,日本数十年厉兵秣马,倘借机出兵,战事一触即发。遍观我朝,可战之兵唯北洋,而中堂尚且未有防范倭人之心。战事一起,以有备而战无备,先机尽失。

何某此言,想来慰亭兄只当悖论。且待来日,若兄弟果真言中,还请慰亭兄定要携裹朝王而退汉城……交浅言深,临书匆匆,云泥两隐。何。

签押房内,袁世凯一身孔雀补子三品朝服,一手按着椅背,一手捏着手中的信笺。凝神看完,嗤笑一声,旋即将其丢在一旁。

“黄口小儿,口出狂言!小小日本如何敢挑衅天朝上国?”

袁世凯本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他少年从文不第,转投军旅,随了吴长庆开赴朝鲜,壬午、甲申立了天大的功劳,颇受李鸿章赏识,谓之‘知兵事晓政务’,是个难得的干吏。一朝出人头地,更是目中无人。吴长庆死后,因着打压庆军不服他的营官,又因甲申之中破坏了日本好事而被日本人发照会要求严惩,袁世凯被调回国。闲赋一年,次年又被启用,重返朝鲜。旁的也就罢了,要说这朝鲜局势,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在他看来,即便是朝廷出兵朝鲜,日本人顶多派上百十名军士护卫使馆罢了,怎么会还敢跟大清交战?日本并不在他眼里,真正要防的,是俄国人。袁世凯知道,俄国人一直想要在远东谋求一个不冻港。朝廷派军入朝代戡,俄国人趁机出兵,这可就不好办了。是以,袁世凯一直在此事上犹豫着。

暗自嘲笑了一番,想想人家何绍明也是好意,自己不便驳了人家,便提笔回复了一封信笺,随即交给亲兵,叫其打发人送往平壤。人家何绍明放着电文不发,而是送来一封错字满篇的信笺,就是为了表明诚意,自个儿不能因为政见不同而失了礼数。

“大人,朝鲜闵大人求见。”

“哦?快快有请。”刚刚歇息了半晌,就听亲卫前来禀报,朝鲜闵泳骏求见。这闵泳骏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朝王与闵妃一党与袁世凯的中间人,二人相交已久。

没一会儿,就见满脸焦急的闵泳骏走了进来。二人见过礼,闵泳骏随即急躁道:“袁大人,东学道乱党已经攻下了全州,王上让我来问问袁大人,如若借兵,天朝大军何时可至?”

“攻下全州了?这么快?”袁世凯脸色平淡,结果他早已预见到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全州是全罗道的首府,它一陷落,意味着整个全罗道已经落入东学道之手。而如今庆尚、忠清二道,东学道也闹的很凶,局势不容乐观啊。朝鲜一共才多大?倘若这两道也全部陷落,那就等于半壁江山没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清军大举而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戡乱的。看来,这借兵之举得从速!

“诶呀我的袁大人,您别光愣神啊,您倒是给个准数儿,我也好向王上回话不是?”闵泳骏本就坐立不安,此刻更是一边儿跳脚一边儿催促。

眼见着闵泳骏如此,袁世凯也不好嘲弄,当即正了脸色道:“闵兄莫急,袁某方才不过是考虑得失而已。”

“得失?还用得着考虑么,眼瞅着半壁江山可就没了!”一听这话闵泳骏更急了,甩着宽带的袍子,不停地擦拭着额头上汗珠。

“闵兄,请回王上。只要朝鲜政府发出正式照会,我大清必会考虑维护宗藩权益,酌情出兵……”这话是套话,眼见着闵泳骏又要着急,袁世凯随即改口道:“袁某估计,不出一个月,朝廷必然发兵。一个月,已经是最少的准备时间了。”

“一个月?说准了?”见袁世凯只是笑而不语,闵泳骏也知道朝廷大事儿,不是袁世凯能拿主意的。别看袁世凯在朝鲜地位崇高,虽无总督之名却有总督之实,可放到大清就是屁大的道员而已。“好!我这就去回报王上,袁大人留步,告辞告辞!”闵泳骏一拱手,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日到中天,前脚刚送走了闵泳骏,没等袁世凯用饭,亲卫来报,又来人了。

这回来的人,名叫郑永邦。此人虽为汉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外交官。此人先祖移居长崎,而后时代以通译为业。闻听来者是郑永邦,袁世凯很高兴,他正打算借此机会探探郑永邦的口风,询问一下就眼前的局势,日方的看法。

“袁大人一向可好?”

“永邦,莫要客套,屋内叙话。”袁世凯每次见到郑永邦,都会觉得格外亲切。‘血浓于水’,这一古老的信念,在袁世凯脑子中是存在的。他认为身上流淌着汉族血脉的郑永邦,不会做出有害祖先的祖国——中国的事情。他甚至还认为,郑永邦肯定会瞒着上司做出有利于中国的一些举措。

他不知道的是,明治初年,正是日本国家意识高涨的时期,身上有着汉族血脉的郑永邦,绝不像他想的那么单纯。相反,正因为郑永邦有个中国姓,所以才会想当一个比所有人更加爱国的日本人!

而郑永邦的上司,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两点,才蓄意让郑永邦接近袁世凯。

二人寒暄一番,旋即进了正题。

郑永邦低声道:“朝鲜局势崩坏,为何不见清国出兵?”

袁世凯有些纳闷:“怎么听你这话,反倒是在催促大清出兵?”

“正是要催袁大人。”郑永邦苦着脸道:“两月来,贸易严重萎缩,已经损害了日本的利益。此番,杉村公使就是让在下来询问一下,清国究竟准备何时出兵?”

袁世凯笑着指点着郑永邦,道:“你啊,哈哈,且安心,大清早有准备。”袁世凯之所以嘲笑郑永邦,那是因为郑家在朝鲜有着不小的买卖。随即又道:“永邦,同为汉人,可否透露……倘若大清出兵,日本如何处之?”

“日本?”郑永邦如同听了笑话一般,满脸惊奇。“伊藤内阁与反对派吵得一塌糊涂,哪儿还有工夫搭理朝鲜?最多加派一些使馆护卫罢了。”

郑永邦这话倒是实话,此刻的日本,伊藤内阁与反对派的确在为是否出兵朝鲜而争吵。这与袁世凯手中的情报倒是一致。

是以,袁世凯心下稍定。他本就认为何绍明那一番话纯粹是胡言乱语,此刻有了郑永邦作证,就连那么一丁点儿的犹疑也去了。“永邦,倘若大清出兵,按照天津之约,应当如何照会日本政府?”

“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都可以,我国必无它意。”

“果真如此?”

“诶呀,袁大人,我什么时候骗过您?大清还是赶快发兵吧,早一天,我这头也好少损失点儿不是?”

望着郑永邦那一脸不耐与肉疼的表情,袁世凯信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嫡女娇妃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命之奇书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农家娘子美又娇女配她天生好命她的4.3亿年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恣意风流
相关阅读
征服权能麒麟神格回到三国嫁郭嘉绝世魂帝暗黑圣魔导水浒传紫禁之巅苍穹之主重生之领主传奇残王宠妻:绝色小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