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从噩梦中醒来,醒来依旧是噩梦。哀嚎,在绝望中哀嚎,除了哀嚎还是哀嚎。入夜的凄凉,让我感觉到死亡,其实死亡,就在这黑夜中触摸我的心房。呼吸若能在此刻停止,我也甘愿这样。睁着眼睛,看到的还是绝望。”
在日本报纸上刊登的一则诗歌,表达了日本民众的水生火热以及生不如死。
这则诗歌迅速的与显露日本民众的惨状的照片一起在世界各地被转载,就连《泰晤士报》等大报纸都开始关注日本国民的悲惨。
目前日本国内的暴动越来越激烈,日本政府指责中国与南华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起码有十万支步枪流入了日本,加上其他武器,使得叛乱分子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浩大。
英法等主流报纸都在指责中国执意发动对日本的战争,导致了日本民众的苦难。
但是更多的具有良知的舆论,还是给出了最为讽刺的答案:日本统治者丝毫不顾国民的水生火热,不断的加重剥削,并且抛弃下层民众。贪婪的资本家们依然在吸血,而且还在推动政府对中国强硬,发动战争来获得进一步的利益,以挽回在过去经济低迷时的损失。另外,贪婪的统治集团仍然没有忘记旅大、朝鲜与台湾这些能够给予他们丰厚回报的殖民地。
忽视一个国家领土完整的正义诉求,无视本国人民的苦难,孜孜不倦的在剥削与军备竞赛上义无反顾,这样的国家已经疯狂。
目前日本共产党由武藤雄领导,这股政治势力开始得到关注。
另外,由于不满国内的腐朽统治以及国内的叛乱不断,一批年轻军人开始登上舞台,表达了参与政治的欲望。
他们是长洲派阀的有力竞争者,现在也许不是,但是将来一定会是。
这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的,李秉衡当然清楚这一点。
他早在南华的时候就已经布局,目前当然收到了效果。
日本共产党本来时不会现在就出现的,并不是蝴蝶扇了一下,而是李秉衡许多年的安排付诸行动,武藤雄实际上就是当年在南华他亲自训练的特工吴腾雄。
而青年军官中的杰出人物中,他当年安排的几个人物也开始崭露头角。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陆军逐渐地被以山县有朋等为首,出生于长洲的人士控制着,俗称为长洲派阀。
该种局面亦是逐渐引起不是长洲出生的陆军人士的不满,但是,由于长洲蕃阀在原则问题上都是与萨摩蕃阀同进退,加上山县友朋的影响力,长洲阀依然巍然不动。
听说最近由于前线战事不顺,山县友朋已经病倒。
消息灵通者已经在开始盘算,如果山县友朋能够现在就死去,对日本无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日本的进步政治力量已经开始蕃阀政治感到了极为厌倦,原敬内阁的上台固然是这种厌倦所致,共同的努力加上蕃阀势力的让步,成就了原敬这个第一任民选政治内阁执政。
但是原敬内阁的表现让日本民众非常的失望,依然受制于蕃阀势力,令人讨厌的蕃阀势力。
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洲藩,所以导致了明治政府出现了两大派系。
日本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是从萨摩和长洲召集的,萨摩成为海军,长洲成为陆军。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陆军和海军成为各个派系的工具。
许多政治人士认为正是两大蕃阀的反复较劲,以及在各方面政务上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了各派政治势力纷纷推波助澜,导致了日本的今天。
当初日本海军学习英国,日本陆军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从这时开始日本海军和陆军就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
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有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比如钢铁,石油上矛盾很多。
加上加入协约国参与一战后,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反而失去了太多太多,让萨摩藩承受的压力几乎要让蕃阀解体。
长洲阀的暗中支持,使得原敬内阁得以上台,给了萨摩蕃当头一棒,让山县友朋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日本政务的大半都操于山县友朋之手,所以,如果山县友朋现在就死去,对日本的政治格局影响极大。
弥留于病榻上的山县友朋完全没有了昔日的风光,他静静的躺在床上,双眼无神的望着屋顶,仿佛上面有一只蜘蛛,不断的在结网,却不断的在破网。
他的心中满是悔恨,并不是对自己悔恨,是对他没有坚持自己感到悔恨。
早年他对英国政体十分反感,“抑观英国之治风,所谓议院政体,以政党掌国家之实权”。与此相反,对德国政治则是一往深情,这是因为“德国乃立宪君主政体,用君主内阁之组织,君主与内阁独立于议院政党之外,议院不能制国家之全权”。
可是,他一直试图在日本推行普鲁士学说,实现德国式的政治,但是由于萨摩藩的制约以及其他政治势力的挑战,他始终无法完成这一夙愿。
看着房间内黑压压的坐着一大群的青年军官,他觉得,似乎应该改变什么,作出什么不一样的决定。
他的目光在几位较为桀骜不驯的军官身上流连着,他明白,这些人都在等着自己的死亡,然后,由他们来继承长洲陆军,推动日本政治的变革。
照道理,他应该让他们如愿,可是,现在,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这些他亲自培养的人才,却在最后与他背道而驰。
他主张在英德之间作出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从改革教育入手。他呼吁:“今如依然不改旧日之教育制度”,必有违日本之国情,“养成日本之内乱”,到那时,也就晚了。
现在果然是晚了,这些军官受到了英美的影响较重,加入协约国是个错误的决定,让日本陷于万劫不复,这都是拜英国所赐。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即便离去,他也要让自己的最后布置能够左右日本。
他的眼光落在了铃木千城身上,这位留学德国军校的后起之秀,让他一直都看不明白,但是,此刻却感到他分外的顺眼。
这位年轻人不仅推崇德国陆军,也推崇德国政治,更为可贵的是,他身上有着狼一般的气质,或许,他有可能在自己死后成为长洲陆军的领头狼。
他满意的朝着铃木千城点了点头,眼光中满是赞许。
铃木千城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但是他依旧跪坐着,低垂着头,沉默如故。
在他的心中,却是翻江倒海,对方的眼光仿佛能够穿透一切似的。
不错,他是个中国人,早在1907年的时候,他就接受了李秉衡的训练,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1909年,他踏上了日本,经过几年的刻意刻画人生轨迹后,他又开始了留学德国军校的生涯。
刚回来没几年,他就得到了重用,由于刚好赶上了日本感到中国巨大威胁之后的军备竞赛,陆军的大规模扩军,他成功的利用各种手段上位,目前已经担任了第二十师团第三联队的联队长。
这是山县友朋心目中较为看重的几名年轻人之一,但是他最认可对方的深藏不露。
他最欣赏的是德国的俾斯麦,却最为遗憾威廉二世的锋芒毕露,而他也比较欣赏当年南华执政李秉衡的隐忍不发,一发不可收拾。
而铃木千城无疑具有以上优点,希望他磨练几年,能够成为大日本帝国复兴的希望。
日本陆军军人发迹的必要条件有:学历、能力、“闺阀”(裙带势力一译音)、再加上风貌。
以上的几点,无疑铃木千城都较为出色,他娶的妻子是山县友朋内侄之女。
宇都宫太郎与荒木贞夫都在打量着铃木千城,心中满是计较。
他们两人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山县友朋死后推动原敬内阁的下台,扶持犬养毅上台,然后借着这个机会执掌长洲陆军,为建立军事独裁打下前提。
可是,山县友朋活着一天,他们就一天提心吊胆,只能唯山县是从。
山县有朋对日本军政界的影响力却是无法估量地,1909年伊藤博文被韩国志士安重根刺死,山县成了日本军政界的头号人物,俨然一独裁者,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经常以元老身分操纵政界。
明治天皇在位时他还老实点,到了大正天皇时期他就无所顾忌了,就连皇太子选妃他都得管一管(其实是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所以大正天皇特烦他,见到他那副老脸就腻味得茶饭不香。
目前的皇太子裕仁已经相当的厌烦他,所以,将来裕仁上台,倒长洲阀是势在必行的,未雨绸缪才是最佳良策。
山县友朋将房间里这些人的表情与小动作都不动声色的看在眼里,不禁暗中冷笑几声。
海军失败后,等着看陆军的笑话,长洲蕃阀内部也开始争权夺利,这让他感到了无比的心灰。
不过,他这次却是故意装病,想要观察身边的变化,以及逃避陆军战败给他带来声誉上的影响。
这是头老狐狸,可没那么容易的就被糊弄过去。
将来他死后,家人的继续隆昌应该交到谁的手中?
裕仁皇太子将来上台后必定会开始清算,谁能保住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基础?
他总会留下后手,还有两年的时间,足够他谋划,他的眼神也状似无意的落到了铃木千城的脸上。
铃木千城越加的恭敬,低垂着头,表现的中规中矩。
山县友朋眼神闪烁,表情不变,内心却是较为满意。
铃木千城背后汗水几乎湿透衣服,这头老狐狸的确不是一般人。
李秉衡通过秘密渠道告诫他,务必要保持恭敬与低调,不管山县友朋现在死还是几年后死,得势的都是得到裕仁支持的宇都宫太郎与荒木贞夫为首的派系。
要想打破裕仁统治日本后的军事独裁怪圈,就是让犬养毅与日本共产党联合组阁,然后组建军官团体,挑起将来“皇道派”与“统制派”的争斗,从中渔利。
夺取日本政权的道路相当漫长,但是想到李秉衡为自己铺好的路,他感到无比的坚定。
他沉稳的模样落在了周围众人的眼中,当然又是一番计较。
山县友朋背后的势力将会为他保驾护航,将来的任何一派都不敢随意向他开刀,也能方便他迅速壮大自己。
山县友朋也对这次与中国的战争并不看好,日本并不能保住旅大与台湾,甚至会失去朝鲜。
日本这次是上了英法的当,这更加的让山县友朋感到愤怒,他也下定决心,要坚决的扶持接班人,继承自己的意志。
每一个日本军人都清楚,日本是个贫乏的岛国,没有铁没有煤,战争离不开煤铁,日本的富强也离不开煤铁,所以,失去这些土地意味着什么?
这将使得日本陆军也好海军也好,都将开创混乱时代。
不知道前线的战事怎么样了,铃木千城或者说李千城也好,跟房间里其他人一样,也非常的关心着旅顺的战事。
他是被李秉衡收养的孤儿,当初因为极为出色的语言天赋以及聪明的头脑得到对方的赏识,从而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另一个国家的人,而且还是这个国家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军官。
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旅顺,战吧!
旅顺要塞的攻击战相当顺利,尤其是国防军东北军区第9师拿下东线制高点之一望台山之后,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吴禄贞亲自赶到前线慰问这次攻击得手的功臣,当年日本人可是在一个小小的望台山倒下了数千人。
“你就是永成?”
吴禄贞望着满脸憨厚的高高壮壮的第9师个子最高的上校团长永成,眼中满是赞许。
“好样的,这次你立了首功,想要什么奖赏,尽管开口。”
永成乐呵呵的笑着,有点不好意思,“老总,没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当年日本鬼子欺负我们,现在我们来报仇雪恨,没什么奖赏可要。让咱痛快的杀上几个小鬼子,就是最大的奖赏。”
吴禄贞也是听说了这位团长亲自冲上去用大刀片子削下了好几个日本鬼子的脑袋,不禁笑了起来。
“你父亲就是甲午年打小日本鬼子殉难的永山?”
永成正色道:“不错,正是家父。光冲着李总理让报纸登了属下父亲当年的事迹,我就该好好的杀敌,对得起父亲,对得起总理的大恩。”
吴禄贞想到之前报纸上长篇累牍的刊登当年甲午战争时的许多抗敌事迹,不仅是北洋先烈,其他被淹没的事迹都被翻了出来,大书特书。
李秉衡一直认为,英雄不能被埋没,为国家出了力,就是英雄,以此来激励这次作战的官兵。
永成的父亲永山是满族军官,当年就在战斗中殉职,由于民族身份,为国捐躯的事迹无人所知,这次李秉衡特意让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用来收集甲午年的英雄事迹,让许多满族官兵感动莫名。
“依克唐阿和镇边军分统寿山、永山联合攻打凤凰城日军,双方展开炮战,激战三时许,依军退回草河口。12月12日晨,寿山、永山等率军收复风凰。部队临行,永山坚决表示‘不取凤凰城,誓不复还’。于14日凌晨在樊家台与日军开始激战,清军官兵在不得饮食的情况下,仍英勇顽强作战,当日军伏兵四起之时,永山不顾个人安危,挥刀断后,掩护队伍退却,脱离险境。退却战斗中,永山左臂、额颅均受伤,仍持枪击毙敌人数名,随之前胸中弹,仍坚不肯退,终因伤重,壮烈殉国。”
永成对报纸上刊登的关于自己父亲的这段事迹已经倒背如流,每次他都由衷的感到高兴,没有别的,就为了自己父亲没有白死,自家这些年的苦没有白熬。
这次他卯足了劲,就是想要洗雪父亲当年的仇恨,想要报答李秉衡。
“当年辽东与辽南地区一些重镇相继失陷,但依克唐阿等满族官兵英勇作战的功绩是巨大的,尤其历经三月之久的十余次苦战,保住了摩天岭阵地,粉碎了日军由东路进犯奉天城的图谋。后来又四攻海城,防卫辽阳。我在奉天督军的时候,也经常翻阅甲午旧卷宗,知之甚详。你父亲堪称英雄,你是英雄之后,更要建功立业以慰父辈英烈。只是,下次可要注意,你是团长,不是上去拼刺刀的悍卒。”
“这次,我还打算让你主攻松树山堡垒,有没有信心?”
“有!”
永成扯起了嗓门,震天般的喊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