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节 从老毛子那里搜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忽然多了几分红火。

北京证券交易所门口,人头攒动,排起了数列长龙。

继五年前的广州证券交易所与四年前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之后,北京终于也开办了证券交易所。

南方的投资热潮得到了两家证券交易所的帮助,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使得整个南方的工商业与加工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而在北方,东北与华北则是截然不同。

李秉衡一直试图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控制经济,使经济发展符合战时之急需颁布了《投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在六年内投资于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其他经济部门的资金达46亿英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东北与华北,确切的说,是东北的几大重工业基地受到了明确的调控。

华北的兴办实业热情没有南方与东北高涨,而东北又大部分是政府行为。

中国从欧战中得到的红利使得北方也开始出现私人投资高潮,虽然落后于南方,但是还是出现了不错的苗头。

在这种情况下,在北京组建证券交易所也恰当其时。

发展与规划委员会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避免重复建设与过度扩张。

北方并不是缺乏资本,只是缺乏引导,许多的前清官僚与大地主手中有大量的资本,只是因为有所顾忌,才没有让这些资本得到恰当的使用。

除了必要的金融管制,让这些资本流入投资渠道,而不是成为热钱,到处投机,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设立证券交易所,可以使得不愿意兴办实业的这部分有钱阶级可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做个现成的数钱人。

谁都知道,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都赚的盆满钵满,购买这些具有远大前途公司股票,照样能钱生钱。

与热钱的战争任重而道远,中国历来就是投机倒把肆虐的国度,原因便是天灾人祸与资本集中在土地等不动产上,另外便是大把的资本藏在民间。

地主也好,民众也好,将资产以金银首饰与古董的形势固定下来,是好事,但是国家却不能容忍投机倒把。

管制物价的方法很多,欧战期间,影响政治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是物价波动幅度的大小,

因此,南京政府在战争期间十分重视物价动向,为了抑制批发和零售商品价格的暴涨,特地成立了一个以乔欲寰为首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和研究物价问题。

早在1916年就成立了中央物价调节局,首先将面粉及面粉制品规定全国统一价格,后又将一切日用品规定详细价格。

为了使物价真正达到稳定,还严格限制水陆交通运费的提高。

同时各省政府又建立物价评定局,派专员主持工作。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在四年大战期间,医药品上涨率为209%,建筑材料为144%,煤铁为119%,棉织品为131%,其余商品上涨率大致在21-47%间。

这样的上涨幅度就是在和平时期也不是最高的,中国的战时物价管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控制重要物资,尤其是出口,粮食、衣被、农产品加工品等等,而这些物资的销售基本上由国家控制,为此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如羊毛管理委员会、小麦管理局、锌铜产品管理委员会、五金交易所。

此外,国家还对诸如肉制品、皮革等产品予以统制。

物价的稳定,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得财政收入日渐宽裕,中国也更加有底气通过政府行为来引导民间的投资。

尤其是重工业,只有民间看到利润而自发兴建重工业,才是最好的,光靠政府兴办国有企业是远远不够的。

在一些不太重要的领域,政府在逐渐退出,让民间资本进入,使得整个经济结构趋向于合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全世界都缺劳动力,就中国不缺。

中国缺的还是产业工人,由于受到文化水平限制,有技术有能力的工人极为吃香。

在德国,得到安全保障承诺的中国劳工已经增长到了67万,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上涨。

与此同时,南华政府的劳工输送计划更是如火如荼。

将近百万的南洋土著、印度人、俄罗斯人在同盟国的前线以及社会底层充当廉价劳动力,这些通过秘密渠道输送的劳工极大的缓解了德国的人力资源压力。

大批的德国人可以解放出来,充实到前线去。

大批中国工人接替了他们的工作,走进了各家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低,但是他们勤奋、好学、谦虚、聪明,得到了德国人的信任,假以时日,他们都能胜任手头的工作。

威廉二世一直希望可以有中国劳工充实到前线,直接参加战斗。

不过,这明显有将中国拉入同盟国阵营的提议一直没有被李秉衡认可。

现在的国际形势日益混乱,由于李秉衡这只蝴蝶,更是与后世历史有了不小的出入。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任何走钢丝的行为连李秉衡都不想再尝试。

现在尽快的稳定中亚与远东,并且关注俄国的局势变化,从中布局,才是最重要的。

在俄国北部,英、法、意三国军队登陆,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扶持那里的白军叛乱,推翻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白匪“俄国北方政府”。

在北高加索,阿列克谢耶夫和邓尼金等沙皇将军,在英、法援助下组织白卫“志愿军”,发动哥萨克上层分子叛乱,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

在顿河一带,克拉斯诺夫将军和马蒙托夫将军,在德国的援助下,发动顿河哥萨克的叛乱,占领顿河区,并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

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一带,英法帝国主义阴谋策划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这个军团原是由战俘组成,经苏维埃政府允许取道西伯利亚和远东而开回本国的,但他们在中途却被社会革命党人和英法两国利用来举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

当这个军团举行叛乱时,伏尔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富农和剥削阶级立即响应,他们在伏尔加河岸成立了萨马拉白卫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政府,在鄂木斯克成立了西伯利亚白卫政府。

同时,日本与美国不断在向中国施压,希望可以通过海参崴登陆,进攻苏维埃政府在西伯利亚的势力。

“英国人这次很慷慨,居然开出了西伯利亚的条件,这倒让我颇为惊奇。”

这次英法两国一致要求中国参与干涉,向白军提供武器弹药与粮食物资,回报便是西伯利亚。

紫金山的春天别有一番风光,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洋溢在静静的山林之间。

李秉衡与蔡锷两人随意在林间小道走着,聊着关于俄国内战的问题。

相反,欧战反而没有那么吸引人,毕竟北方的邻居到底走向何方,将会直接影响中国。

李秉衡写意的把手插在羊毛大衣口袋之中,满是自信的说道:“说到底,他们还是把中国当成了敌人。他们要的是远东,不是其他。”

蔡锷颇为不解,每次李秉衡都能给他带来不小的冲击,总有些新颖的想法。

“怎么?不是他们有求于我们吗?协约国只能通过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向白军提供援助,并且派兵干涉。在南边,他们一直没能打通黑海。而海参崴,又回到了我们的手中。他们想要帮助白军赢得胜利,只能最大限度的依靠我们。”

李秉衡赞许的点点头,说道:“英法等国的确不会放任苏俄壮大,在欧战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他们依然分出精力来反对苏俄,的确需要依赖我们。但是英法日美四国各有心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英法早就秘密签订协约,约定共同进攻与瓜分俄国。日本想要西伯利亚与远东,这是得到英法暗中同意的。美国,则是在背后推波助澜,谁都无法看清它的真实意图。”

蔡锷被震惊了,这个情况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英法在俄国的直接投资超过百亿卢布,各种资产超过千亿卢布,他们就忍心眼睁睁看着这些资产被没收?”

李秉衡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尖锐。

蔡锷笑了笑,说道:“苏俄之前不是一直在试图与协约国签订和约,即便是继续履行协约国家义务。德国的进攻与我们在中亚的紧逼,只怕还不是苏俄与同盟国停战的全部原因吧?”

“不错,苏俄之前是在骑墙,希望一边看着狗咬狗,一边稳固政权。最好是德国调头攻打西线,协约国家战败。那么,他们就能够得到协约国家在俄国的资产。德国即便整合欧洲大陆的力量,也无法灭亡俄国。这个世界没有谁能够灭亡俄国,因为他们不是上帝。”

蔡锷清楚这是事实,俄国的冬天能够杀死任何危险的敌人。

“目前英法无法大规模的派兵进攻俄国,只能有求于我们,这是真心的。但是,只要白俄军能够灭亡苏俄政权,他们反手便能攻击我们。日本便是得到了英法的授意,这些都是幌子,想要欺骗我们。”

“看吧,他们扶持白俄,不仅是要给我们找个对手,也是在准备着打压我们。战后的世界格局,将会演变为欧洲的衰弱,美国与中国、南华的崛起。如何压制我们,便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

“日本急不可耐的想要进军西伯利亚,实际上却是在图谋远东与东北。美国便是幕后的黑手,他们在助长日本的野心。”

蔡锷惊诧的张着嘴,他从没有想过大战激烈的英法等国还在背地里与日本、美国秘密协商这一切,或许只是意向,只是默契,但是美国的倾向还是让他感到震惊。

“这么说,我们将来要面对英法的反扑,以及日本的反噬?还有美国在背地里的阴招?”

“不错,他们为什么极力阻止我们向哈萨克斯坦北攻,而是将西伯利亚抛给我们?西伯利亚在他们眼里只是个产粮区,而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产棉基地,还是战略要地。”

“如果我们得到哈萨克斯坦,不仅能够西向威胁察里津,切断北高加索向欧俄输送粮食与石油,还能从阿克托别等地进入欧俄,而且能够利用那里的铁路。没有乌拉尔山脉的天险,欧俄等于向我们敞开了怀抱。将来俄国就无法对我国形成威胁,他们威胁不到我们的精华地区,反而是我们,能够随时打到莫斯科。”

蔡锷清癯的脸庞满是神往,叹道:“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将整个哈萨克斯坦收入囊中,俄国这头庞大的北极熊,就真的没了爪牙。中亚是俄国的命根,他们不会放弃这里。在俄国内战没有分出胜负之前,我们必须要尽快的拿下这片土地。”

“恩,中亚的铁路系统完善不难,难在我们西北的铁路修建不易,与繁华地区连接也有些时日。若是早十年实现民主共和,我还真有胆气与协约国狠狠干上一场。”

蔡锷知道他是在说笑,人人都说这位总理是商人本质、科学家内里,并不是战争狂人,这倒确实。

但是他的胆略的确过人,刚推翻满清没多久就敢打一场中俄战争,而且是获得全胜,庞大的北极熊愣是被生生的挨了下闷棍。

欧战爆发,也让国人看到了列强的矛盾与虚弱,认识到中国想要崛起并不是那么难。

政府在中亚与远东的大手笔,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民间资本的跟进相当及时,便是有了之前在海参崴等地的范例。

俄国经营中亚与远东多年,所投入的资本庞大到了难以想象,除了军事要塞与军事设施,各种基础设施的投入极为可观。

光是从中亚与远东没收的俄国铁路就价值上百亿卢布。

说到铁路,蔡锷满是感慨,将来要守卫边疆,最重要的就是铁路。

从前满清没有资本修铁路,可李秉衡总能变着法的筹集资金修建铁路,尤其是东北铁路网与西北铁路。

除了陇海线与兰新线,更是在同时修建北疆线与南疆线,虽然南疆线只到库尔勒,但是已经是难能可贵。

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公私合营,或是私人资本,大规模的注入到了铁路事业中,使得蔡锷对将来的交通便利极为自信。

“这次老毛子的铁路又卖了不少钱吧?这次发老毛子的国难财,可是发了个够本。”

蔡锷斜睨着他,打趣着,仿佛在看着一个老谋深算的商人。

“咳咳,哪呢?别说的这么难听。”

“恩,不就是把老毛子从前剥削咱们的,都连本带息要回来嘛。”

蔡锷大笑道:“你啊你,说的轻巧,这利息也高的离谱了吧。说吧,这次熊味根精锐尽出,并且征召中亚各族士兵参军。这军费可是吓人,我倒没听说国会有什么意见。到底发了多少财?”

这次从俄国手中没收的财产不断的通过在国内的拍卖与招标等方式,通过融资渠道,首先将铁路、房产、工厂矿企、商行等不动产变成资金,转变为财政收入。

如此一来,国会才轻松通过了在中亚的驻军与扩军,而且迅速通过,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才几个月的时间,中亚的资产就转变成为政府手中30多亿中华元资金,这些资金除了运用到军费上,弥补政府财政赤字,还将流入金融系统,为想要投资实业的国人提供资金。

看样子,李秉衡是毫不在意将来战后的产能过剩,就连蔡锷都明白,战争停止后,恐怕国内的这些企业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甚至是亏本了。

但是看来李秉衡早就有了准备,他也不内行,也就抛了开去。

他眼下最为关心的,还是接下来对中亚的掌控,国防军的任务很重。

中亚俄国遗留的资产极为庞大,可以变现的,远远不止30多亿中华元。

看样子,李秉衡是想用这些资产来安抚当地人的心,并且吸引内地移民。

中亚毕竟是新得的疆域,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充满了不稳定性与不安全性。

敢来这里投资与生产的,都是有些胆魄的,也是有些想法的。

目前国内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以及农业上的成就,使得生存环境大大的得到改善,国内的移民潮渐渐的降温,再不复当年一年便向南华移民350万人的奇迹。

要想再中亚大规模的移民,不花些心思,是万万不能的。

必须要给这些移民丰厚的利益,不仅仅是开发外东北给予的土地等福利与便利。

首批移民,除了棉花种植,大部分都将分散到棉纺织业与工矿行业。

中亚的棉花当年基本上垄断了欧洲近半的份额,可想而知,因为化纤行业在中国的崛起,大量的中国棉纺行业将会转移到中亚,占领欧洲市场的好事情,可不能白白错过。

中亚的新移民们,将不再局限于农业,而是全面发展。

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创业,中亚资源丰富,除了开掘矿产资源,可以进行资源行业的一系列工业投资。

哪怕是小规模企业,都将得到国家的支持。

而支持的手段,便是各种得当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东风,便是大量的资金,可以贷款给有心在中亚创业的国人。

资金从何而来?

没问题,老毛子那里已经提供了一大批资金,颇为富足。

若是不够,继续从老毛子那里搜刮便是,这便是李秉衡的能耐。(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嫡女娇妃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命之奇书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农家娘子美又娇女配她天生好命她的4.3亿年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恣意风流
相关阅读
青铜王座逆青光元纪灵帝可编程世纪笑盗墓群雄逐蛇异世之江山美人至强传承深渊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