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 最后精彩的东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无一例外的将突厥斯坦总督区与草原总督区合称为中亚五区,看来,到时候李秉衡内阁是想将中亚分为五个自治区,就像新疆与西藏等一样。

只不过,这些偏远的新领土必须要绝对的保障稳定与安全,不仅要通盘考量民族政策与地方治理策略,也要确保内地移民、地方开发以及军事部署的高效执行。

在这之前,情报局下属的经济活动工作组与民族独立指导组所要做的,就是夺取沙俄在中亚的财富以及整个经济基础,并且发动中亚各民族自治,赶走沙俄势力,并且为中央政府建立统治秩序做前期准备。

两个总督区所积累的财富都不能让沙俄统治者带走,必须拦截下来,作为前期的国防军在占领费用。

另外,早期参与独立运动的骨干们也要照顾他们的利益,只有让他们得到好处,才能发动更多的人来反对沙俄统治,并且在南京中央政府对中亚实行统治前的过渡期站好岗。

沙俄政府作为中亚最高统治者,除直接参与对中亚的经济掠夺外,还以税收的形式从这里攫取了大量财富。

在俄方的官方说法中,是将草原总督区与突厥斯坦总督区称呼为中亚与哈萨克斯坦的。

沙俄统治中亚后,基本上保留了占领前的税收形式:牧区按户征收帐篷税,农区征收土地税和塔那普;瓦库甫地仍分为免税地和纳税地两种。此外,穆斯林还要为清真寺和国库交纳乌守尔和波吉尔税。

为了保证税收,官府每三年核对一次人口。1869年,沙俄政府在突厥斯坦边区征税1884193卢布;到1914年,增加到23704087卢布。其中仅土地税一项,就由1869年的6573094 卢布增至1914年的6659021卢布。

欧战时期税收数目更加庞大,边区土地税到今年增长了一倍,达到14311771卢布,工业税也由 1149676 卢布到2838240卢布。对游牧民征收的帐篷税也增加了一倍, 其他附加税更是成倍地增长。

此外,沙俄政府还在“自愿捐献”的名义下从中亚与哈萨克斯坦搜刮走了千百万卢布的牲畜和其他产品。

除法定税收外,各种名目繁多、不胜枚举的额外税更成为土著居民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沙俄的横征暴敛,使得他们在这里的统治已经到头了。

李秉衡给这里定下的税收目标是沙俄的三分之一,或者,只要能在地方财政支出与投入之外,能够满足国防军一切费用,给中央政府象征性的缴纳些税收就可以了。

毕竟将来中国对中亚实行统治的前期,要有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地方的运转。

这些都不是问题,中亚可是宝地,将来这里投资开发之后,工业与贸易将给中国带来数不尽的财富。

到那时候的税收,将会是现在的俄国强行征收的数十倍还不止。

必须尽快切断沙俄从中亚吸血,使得沙俄的财政更加濒临破产。

之前沙俄财政数度出现问题,在协约国以及美国的大额贷款,以及直接经济援助之下,才勉强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协约国心力交瘁,被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沙俄迟迟不能达到协约国的要求,使得欧战战局堪忧。

之前的几个月,东线一直处于鏖战之中。

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沙俄纠缠在一起,爆发了连番大战。

康拉德出于对他的意大利对手的轻蔑的仇视,于5月间从特兰提诺发动了他自己的进攻。

他这样做是违背法尔肯海恩的忠告的,也没有德军的支援。

法尔肯海恩曾告诉康拉德: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铁路设施,都不足以确保突破。但是康拉德从俄国前线抽调了一部分最精锐的师,在特兰提诺突出部集中了大约2000门火炮。

战役准备未能保密,卡多尔纳利用他的内线交通在第五次伊松佐河交战结束后,开始把部队调到该地域。

然而,意军没能建立起纵深防御,5月15日,奥匈欧根大公的第11和第3集团军(15个师)在史称阿齐亚戈攻势中,向南挺进,直捣铁路枢纽蒂耶内和巴萨诺。

战场是石峰、深峡和小河谷组成的迷魂阵。大炮的回声震耳欲聋,岩崩和雪崩掩没了堑壕线。

尽管地形复杂,奥匈军还是在意军阵地上打进了一个5英里的楔子,抓了几千名俘虏。但是进攻由于缺少预备队,地形险阻和部队精疲力竭而逐渐放慢速度。

事实证明法尔肯海恩是正确的,而德国正在西线进行大战,又要维持柏林到君士坦丁堡的通道安全,维持美索不达米亚的安全,保护波斯湾出海口,没有太多的精力在奥匈身上。

到6月10日,在一个突出部向前推进了12英里以后,进攻停止了,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因为勃鲁西洛夫在东面猛攻。卡多尔纳于6月中旬发动反攻。

当月底,奥匈军放弃了一大片所占的土地,撤退到他们精心准备好的防御阵地,战场数据收集表明意军的损失巨大,各类损失至少有14.7万人(有的估计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并且导致意大利政府垮台。

奥匈军在阿齐亚戈进攻中损失约8万到10万人,但是卡多尔纳的鲁莽行动帮助了勃鲁西洛夫取得巨大战果。

卡多尔纳目前准备再次转到伊松佐河,不过德国总参谋部劝告他不要再进行冒险。

虽然奥匈军给与意大利重创,可是自身损失也不小,如果俄军适时的发动总攻,那么在俄国前线的守军不一定能够挡的住对方。

虽然目前俄国内外交困,几乎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但是还是要防备对方破釜沉舟,在协约国的逼迫下做出不智之举。

果然,勃鲁西洛夫指挥西南集团军群,自告奋勇以该集团军群于6月向奥匈军发起进攻,以回答意大利提出的援助请求。

他统率下的第7、第8、第9和第11集团军总共50多个师。他在一条200 英里长的战线上面对的主要是4个奥匈集团军(得到几个德国师的加强),总计达46个师。

勃鲁西洛夫发动的全力以赴的攻势,在突然性掩护下,从杜布诺以北,直达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德涅斯特河。

这次进攻于6月4日开始,次日无心作战的奥匈军陷入了困境。北线的奥匈第4集团军和南线的第7集团军,在体力上和士气上都崩溃了,奥匈帝国中唱反调的少数民族(现在已占陆军中的大多数)干脆开小差到后方去,或者同俄军中的斯拉夫同族人联欢。

德军正在忙于围攻巴黎,以及准备调集重兵攻克凡尔登,争取击溃法国,从而赢得战争的局点。

只有先西线,然后才能东线,不过,德国也看到了奥匈帝国与土耳其之间的联系是整个战争的关键,所以,并没有掉以轻心。

勃鲁西洛夫的首次进攻到6月中旬耗尽了力量。但是,尽管照例发生补给短缺和运输困难的情况,加之俄国其他集团军群未能发动许诺的辅助进攻,勃鲁西洛夫还是再次发动进攻。

到6月下旬,他赢得的胜利之辉煌,对于奥匈而言,无异大难临头。分别位于战线两翼的奥匈第4 和第7集团军已被彻底击溃,而俄军几乎已到达了喀尔巴阡山隘,奥匈帝国损失了十余万人。

凭心而论,如果不是奥匈军一直在破译俄军密电并且在自身密码保护上得到了德国的重点扶助,只怕这次战役的损失会更大。

实际上,从开战到现在,同盟国从这里获取的好处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它挽救了东线,挽救了奥匈帝国,没有让这个老迈的帝国摇摇欲坠,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破译对方的密电,代表着掌握了对方的行动,能够料敌于先,时刻占据主动。

如果是德军,只怕勃鲁西诺夫早就被打得狼狈而逃,而不是取得了这次战果。

可是奥匈军队中的少数民族军队已经失去了士气与勇气,他们不想再继续在战壕中与炮火中忍受煎熬,这是奥匈军最大的缺陷。

勃鲁西诺夫同样挽救了俄国,如果没有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只怕前线与后方要一起暴动,俄国提前崩溃。

不过,也仅仅是苟延残喘而已,俄军同样伤亡惨重。

不管怎样,这是协约国集团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使得俄国继续留在战场上,而奥匈帝国却活不了太久了。

早已下台的丘吉尔更是接连发表言论,要求英国进一步重视外围战场,尤其是趁着这个机会向美索不达米亚发起进攻,并且以此为根基,不断向北进攻。

进攻,调集协约国能够网罗到的主力,从美索不达米亚向北进攻,摧毁土耳其,与俄国夹击奥匈帝国,只要奥匈帝国倒下,那么离德国败亡也不远了。

先土耳其,再奥匈帝国,最后德国。

这是最为正确的战略,如果继续纠缠在巴黎与凡尔登要塞,那么一旦俄国败亡,那么法国也好不到哪里去,除非美国参战。

可是美国佬以各种借口推托,仍然在观望之中。

想要让它参战,必须想想战场以外的办法,或是取得一场大胜。

西线协约国军队疲于防守,没有取得大胜的可能。

德军一直在猛攻猛攻再猛攻,整个1916年可以说是一场巴黎攻防战役,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眼睛总是盯着西线的小毛奇与法尔肯海恩,动员了他们的主力。

尤其是比小毛奇更为激进并且善于冒险的法尔肯海姆,他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青睐。

由于小毛奇的决策不力,使得德军没能在第一年就全面打垮法国,反而在堑壕战中僵持到了现在,并不是德国没有这个实力,而是前期作战的不够悍勇。

即便有南华的各种新式武器,如坦克、毒气、飞机,通用机枪、迫击炮等数不尽的新技术,使得德军全面占据了上风,但是小毛奇还是让威廉二世失望透顶。

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南华提供的这么多东西,没有战前李秉衡的种种布置,凭借小毛奇的这种自我葬送,说不定德军根本就无法取得目前的战略主动,而是伤亡惨重,在西线苦苦挣扎,就跟现在的英法联军一样。

法尔肯海姆被威廉二世寄予厚望,希望由他来纠正小毛奇犯下的错误。

对于法尔肯海姆来说,无论他相信还是不相信突破,反正他决心打一场突破战。

他准备把法国的血放干,为此要选择一个进攻点,这个进攻点“要能迫使法国统帅部为坚守它而投入其所有兵力”。

凡尔登就是他精心挑选的进攻点。这是法国战线的基石,对法国具有极大的道义和心理上的重要意义。

法尔肯海恩的进攻采用了一套新战术。他集结了大量的火炮,包括当时最重型的火炮——12英寸海军火炮和420毫米攻城迫击炮,进行了战争史上前所未见的炮击,以摧毁法国的防御,粉碎法国的反攻。

实际上,单是火炮就可以夺取地面;在狭窄正面上实施进攻的步兵不过是巩固和占领而已。

正如德军参谋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所说,“进攻和迅速夺取凡尔登的决策是基于重炮和特大火炮的已被证明的威力。”

这套战术部分地来自大战头几年的经验,当年列日、那慕尔和莫伯日等要塞以及后来的俄国要塞都相当迅速地屈服于德国的重炮。

作为法国筑垒地域最重要的阵地的凡尔登,1914年时是一个配置着重炮和机关枪的钢筋水泥堡垒的迷宫,各个发射点可以互相支援,构成以这个古老城镇为核心的环形防御体系。

令人感到十分有趣的是,予德国人以深刻印象的同一“教训”,也予法国人以深刻印象。

从1914年末到1916年初,凡尔登是一个平静的地段,遵照霞飞的指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堡垒被大部撤除和放弃,其中有些堡垒准备实行爆破,守备兵力也大大削减。

由于德军的步步紧逼,法军只能集中力量收缩防守在巴黎外围,甚至是近郊。

德国人的重炮都能打到离巴黎街道不远处,这委实让人难以接受。

1916年初,法国防御的强点基本上是依托默兹河两岸的复杂地形(有人说它好像一座天然大堡垒),加上不规则的、但在某些地方很坚强的野战防御体系——地下掩蔽部、土木掩体、机关枪发射阵地和堑壕;堑壕由30至40英尺长的带刺铁丝网防护,与之并列的还有另一种障碍,或木铁桩鹿砦,以及一个6英尺高、20英尺宽的曲径。

补给是法军阵地的关键。

凡尔登位于一个死胡同中,其突出部被默兹河一分为二。

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和一条窄轨距铁路经常被德军炮火切断。一条主要公路(史称神圣之路)担负着43.7万部队和13.6万匹骡马的补给任务。

这条神圣之路受到精心组织和维护。

南华产的卡车队(高峰时每14分钟通过一辆)沿着神圣之路日夜奔驰。内燃机改变着战争艺术。

对法军来说,凡尔登是补给的胜利,也是意志的胜利。

法国早就开始甩开了膀子,拼命的购买南华与中国产的各种好东西,即便价格较贵,但是德国大量拥有,那么法国为什么不能有呢?

这场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如今法国只能凭借着挖空家底般的毅力来拼命在南华与中国搜罗各种武器弹药与战争物资。

法国凭借着后来发力,成为了南华与中国的最大债权国,所以,法国有资格拼命的在两国大采购。

即便法国最后沦为债务国,反过来欠上中国与南华大笔的债务,法国也认了。

虽然他们并不清楚他们购买到的同样用于战争的重要武器与物资,都要被留了一手,不能与德国所采购的相比,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看看,卡车,南华产的,真棒!

美国人低价出售了大批的卡车,不过,还是道奇公司的最好,能够跟南华产比一比。

大概他们也不清楚,李秉衡就是道奇公司的最大股东。

现在交战双方除了武器弹药之外,就连大部分的战争物资,除了美国产便是南华产、中国产。

许多重要的战争物资都是南华产,美国货还达不到那种效果。

比如飞机与坦克,协约国向南华下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即便如此,还是远远不够战场需要。

德国不仅在坦克性能上走在前列,而且还开发了反坦克武器,初步得知,在战场上大量失去战斗力的坦克,除了故障,履带被炸断,就是反坦克枪所造成的。

至于炸履带,这是交战双方常干的事,由德国人首先使用出来,并且得到了推广。

当然,成功率当然是德军远远高于英法联军。

德军拥有的反坦克枪已经相当成熟,在600米处就能击穿协约国拥有的任何一种坦克,而协约国的反坦克枪则略显稚嫩,远远不能达到此种效果。

这个当然要拜托南华,尽快出售更为“先进”的坦克。

法国目前要担心的还是防御工作,同时也在向南华求助,希望能够开发出有效的防护德军炮击与毒气的战争用品。

最好是全方位的防护,不仅是步兵,还有各种军事设施。

比如德军的迫击炮就远远比协约国的先进,杀伤力让75小姐叹为观止,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尤其是各类火炮使用的空爆弹,成片成片的扫倒士兵们,

这点在东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俄军就像被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倒下,然后再成片成片的倒下,倒下一层又一层。

曾经在一场攻击之中,短短的500米攻击线,让俄军损失了两万多人。

法军可不能跟俄国人那么愚蠢,最好是找到最佳的防御方案。

可是法军除了防御,还会做什么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嫡女娇妃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命之奇书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农家娘子美又娇女配她天生好命她的4.3亿年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恣意风流
相关阅读
青铜王座逆青光元纪灵帝可编程世纪笑盗墓群雄逐蛇异世之江山美人至强传承深渊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