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视线都投向了北方,不仅是北京,更为重要的是唐努乌梁海与东北。
“外侮当前,我辈当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死战。”
在第一时间,林静兰将熊成基部面对强敌时的宣言发回了南京。
这支军队经过国内报社的不断报道,让国内民众知之甚详,也对这支军队充满着崇高的敬意。
能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无数次的粉碎沙俄侵入唐努乌梁海的阴谋,取得了前后239次边境冲突的胜利,这样的军队无愧为英雄的军队。
伊犁军区的第十六师就是一开始熊成基带入唐努乌梁海的嫡系,他们也被授予“模范师”与“第一王牌师”的称号,虽然许多部队都不服气,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是他们挡住了沙俄的入侵,是他们卫护了祖国的边疆。
南京政府也就加快了国防军整编计划,以便让更多的整编完毕军队调往前线作战。
目前参谋总部就目前的战略再一次的出现了分歧。
蒋方震攻破了德州之后,开始向北进军,并且要求其他几路军队与之呼应,不做休整立刻发起总攻。
张家口被攻破,使得北京面临尴尬局面,南北门户洞开,防守到处都是重点,使得兵力更加吃紧。
以蔡锷为首的一派认为目前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迫使袁世凯北洋集团投降,将主要精力放在沙俄入侵军队身上,将所有攻击北京的主力部队调往东北与外蒙。
“如此一来,我方之前取得的战略优势将荡然无存,将成果拱手让出,白白浪费了多少心血。”
蒋方震怒不可遏,认为袁世凯绝不会轻易就范,势必要以武力打下北京,才能彻底解决南北统一问题。
将主力北调,将使得张家口与石家庄等外围堡垒防守薄弱,若是被北洋军反扑得手,前功尽弃不说,对于北方的战局也有较大的影响。
“当前冯国璋与段祺瑞等北洋军主要人物相继反正,对北洋军打击颇大,军心已乱。而袁世凯众叛亲离,人心涣散,维持不了许久。目前当攻心为上,以政治之力量轻易将其击倒,正当其时。”
蔡锷在梁启超到了南京之后,经过对北京形势的多方了解与推测,得出了这个结论。
5月23日,蓝天蔚挥军南下,攻取密云。
密云历史悠久,古人曾誉为“燕国天府”。
秦代设渔阳郡;隋为檀州;明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袁世凯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
全县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巍峨的古长城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上;中部是潮河与白河汇聚的密云水域,西南是洪积冲积平原,总地形为三面环山,中部低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
所以,蓝天蔚将进军北京的路线首先放在了这里。
由于蒋方震不断的从前线发回电报,并且在写给李秉衡的私人信件中表示了一鼓作气攻下北京的决心,使得参谋总部连夜讨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蔡锷苦笑着对着李秉衡说道:“虽然扫清京津外围障碍的前期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但是,沙俄的反应远远的超过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将近40万人的沙俄军队,这对于我们的国防军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仍然坚持先南北统一然后抵御外侮的话,只怕我们的兵力不够。”
他将李秉衡拉到了战略地图前,详细的介绍了目前各支军队的分布态势,并且将参谋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详细解释。
“北洋军目前调整兵力部署,放弃沧州、保定与唐山等地,以全部兵力部署于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一线。其中,北洋军全部主力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线。可以说,北洋军目前摆出了困兽犹斗的态势,准备舍命一搏。”
最近他早出晚归,身体严重透支,之前一直困扰着他的喉疾也有复发的趋势,他也不顾嗓子嘶哑,郑重其事的说道:“在北洋军抱成团的情况下,我们想要强行攻取京津,难度颇大,损失也较大。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投入重兵,那么,在没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保住东北吗?”
他的拳头重重的捶在桌上,仿佛用尽了全身所有的气力,“北洋集团回光返照,早晚灭顶,我们没有必要为此舍本逐末。用政治手段解决,是最好的办法。”
蒋方震的战略思想也有道理,目前沙俄武力干涉的借口便是所谓的中华帝国,如果一举以雷霆之力扫灭袁世凯北洋集团,攻占北京,取消帝制,实现南北一统,那么沙俄便没有理由与借口继续这场战争。
如果沙俄仍然要继续战争,那么这场战争便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入侵,这将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先北京后东北,这是正确的,可是,目前沙俄的无耻与穷凶极恶,让我们陷入了被动。他们太过在乎中东铁路以及外蒙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这个国家的贪婪与卑鄙。”
李秉衡斟酌了一下词句,想要宽慰连日来劳累的蔡锷,前段时间他为蔡锷制定了喉疾保养计划以及做了一系列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但是他怕这场战争再次将蔡锷拖垮。
中国不可以少蔡锷,这个时代真正天下为公的人太少,许多人还默默无闻,李秉衡不敢贸然相信,只能相信蔡锷。
目前的确很难做选择,如果放任沙俄军队大举南侵,而执意要进攻北京,那么已经声名狼藉的袁世凯可以不在乎,他却不得不慎重对待。
稍有不慎,就会落下千古骂名。
但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北京,在于南北统一。
蓝天蔚进驻密云,张孝淮已经从石家庄北进至保定,蒋方震进驻沧州并且向天津方向运动,争取切断北平、天津、塘沽三地的联系,如果能够切断北京与塘沽之间的陆路,那么将使得北京丧失出海口,从此彻底陷入被动挨打,只能指望老毛子军队前来解救。
但是,这似乎不太现实,要是让老毛子达到北京,除非国防军全部战没。
“现在主力部队被牵制于京津外围不能北上支援东北集团军,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得要做个决断。”
蔡锷不想因为京津北洋军的死守而耽误增援东北与外蒙古的最佳时机,沙俄军队在恰克图拥有重兵,如果这股力量从侧翼强突满洲里或是满洲里敌军赶来增援,直扑库伦,那么形势相当不妙。
“现在我们在边境相持没有意义,在此我要警告那些寄希望于被动死守的同仁,无论沙俄军队从哪个方向扑入我国内部都将打乱我们的战略部署,使得我们固守满洲里等要地的战略意义降到最低。到时候我们反而要分散兵力,得不偿失。”
“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很简单,集中优势兵力吗,各个击破。首先便要充分调动敌军,在运动战中实施分割包围,利用局部优势不断的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沙俄不愿意在我们这里消耗太多的兵力,所以,他们这是投机战争,试探战争,威慑战争,只要我们顶住他们的三板斧,不被他们吓到,那么我们已经胜利了一半。”
李秉衡站起身来,带头鼓起掌来,蔡锷的话与他的意图不谋而合,从他后世的经验来看,蔡锷的确有大将之才,也有深刻的战略认识。
“说的好,沙俄军队不过是纸老虎,我们虽然军队不像德国那样文化水平较高,训练有素,但是由西伯利亚农民们组成的军队同样如此,甚至还不如我们。至少我们有信仰,有灵魂。”
蔡锷深以为然,国防军与过去的军队最大的不同,便是有信仰有灵魂,荣誉高于一切,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虽然政府给予了军人崇高的地位,以及较高的待遇与福利,也给了军人复员后的妥善安排,军人家庭的优待,但是在蔡锷看来,利益固然是军人愿意为国死战的驱使,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得国防军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李秉衡考虑再三,问道:“那么如果我们集中目前外围所有兵力,多久可以拿下京津?”
这个问题蔡锷不是没有认真考虑过,在尽量避免伤亡的情况下,要想拿下京津,只怕最起码十天时间。
但是十天对于东北战局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蔡锷不想承担这个责任,深夜召开参谋会议,并且让李秉衡亲自作出决断。
“北京不足虑,只要攻取塘沽与天津,那么一座死城,旦夕能下。”
“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北洋军已经准备死守京津,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
天津市有百多万人口,东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120公里,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北洋军长期设防,工事坚固,北洋军企图凭恃沙俄与日本提供的大量火炮与重机枪等火力,以及两国大量的军事专家积极营造的天津防御体系,进行固守,要想攻下这里,的确难度颇大。
损失是难免的,但是目前国防军不想遭受这样的损失,精锐部队太过稀少,如果打没了,那么对将来的国防建设极为不利。
如果在攻取京津的战斗中消耗过大,导致无力支援前方与沙俄作战的国防军,将使得损失进一步增加。
而在李秉衡的计算中,一战很快就要爆发,历史的车轮具有顽固的惯性,沙俄将会无力持续在东线发动数十万人的大战,能撑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这是场蓄谋已久的投机,稍有不慎,就会给成长中的中国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
“如果给你们三天的时间,能不能拿下天津,或者,想办法切断北京与天津的联系,直接进攻北京?”
如果是别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蔡锷只怕会对这样的“军事外行”毫不假以辞色,但是李秉衡这么问显然有他独特的目的,每一次他有这么奇怪的表现时,都会有一系列相关的事件发生。
蔡锷等人蹙着眉头,认真的思考着他的问题,并且就目前的兵力部署进行沙盘推演,不断的推倒重来,不断的根据各种现时可以利用的因素加以改变。
李秉衡则在纸上不断的计算着,奋笔疾书,让蔡锷等人颇觉新鲜。
不过李秉衡在计算的可不是军事,而是政治方面或是其他,蔡锷只听到他呢喃着“德国”、“非洲”之类的词语。
他是个喜欢全盘考虑计算全局的人,这是蔡锷最欣赏他的地方,算无遗策,想来说的就是他吧。
李秉衡一直在计算着一战爆发的日期还有多久,在这段时间内他需要做到哪些事情。
一战一定会很快爆发,而且导火索一定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是上帝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于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
这一消息,已于4月间传出,所以,想必那些杀手组织早已做好准备了吧。
南华为奥匈帝国建造的一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目前正在通过苏伊士运河,很快就能到达奥匈帝国。
这款战列舰是南华主动申请为对方建造的,甚至为了说动对方,不惜将价格压到了最低。
之所以要这么做,为的就是尝试背负式炮塔、三联装炮塔以及几种新技术,自己做实验,让别人来买单,当然是件好事。
虽然只是奥匈帝国首次建造的无畏舰,但是联合力量级却具有不少鲜明的特点,其中最醒目的是四座三联装炮塔。
尽管意大利人是三联装炮塔的首创者,不过建造更加快速的联合力量号却先期服役(归功于之前预先进行的前期建造),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三联背负式主炮的无畏舰。炮塔和主炮都来自于赫赫有名的斯可达兵工厂,其配备的305毫米主炮发射速度1.5发/分,射程20km。副炮亦为斯可达生产的150毫米火炮,安装在舷侧的船舱甲板层炮廓内。
联合力量号采用较为少见的平甲板设计,舰身粗肥。长度152.2米,宽27.3米,吃水8.2~8.6米。标准排水量19698吨,满载排水量21595吨,主机功率27000马力,航速20.4节左右。
由于舰体并不大,又背负了四座三联炮塔,联合力量级的适航性能并不太好;但是作为在地中海驰骋的近海型战列舰已经足够。
最糟糕的是其水下防御,依然采用落后的水密门设计,对于大斜角的入水炮弹和鱼雷攻击防护效果不佳。
南华如实的向奥匈帝国通报了这些缺陷,结果便是奥匈帝国在前年追加了一艘“四川”级超级战列舰的订单。
奥匈帝国目前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希望他们订造的“蒙泰库克里”号早日完工,成为他们向沙俄海军炫耀的资本。
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沙皇俄国,所以李秉衡一直很重视与奥匈帝国的关系。
目前德国与奥匈帝国都倾向于升级东北战事,鼓励中国向沙俄宣战,这使得国内出现了要求向沙俄宣战的呼声,让李秉衡颇为头痛。
根据李秉衡与弗雷德里希王子签订的密约,德国将向南华“分享”坦桑尼亚殖民地,在发生不可预知事件时,德国将会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出售。
而李秉衡不断的催促德国方面尽快将坦桑尼亚“租借”给南华,让南华在实际上控制这块殖民地。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南华在坦桑尼亚将享受相当崇高的地位与待遇,而如果形势发展对德国不利的话,德国将会向南华转让这块土地。
德国仍然需要棉花、剑麻、腰果、咖啡、烟草、茶叶、丁香等初级农产品,也需要这里的钻石、黄金等矿产。
根据李秉衡的建议,南华将在这里兴建服装、皮革制品、鞋、树胶、铝制品等工业,作为德国的工业配备。
据李秉衡所知,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有8个绿岩带,地层大多属太古代岩石,可以生产上百吨的黄金。
这里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煤、铁、磷酸盐、天然气等。除金矿外,其它矿藏尚待充分开发。
大陆、桑给巴尔及近海海域有若干储油前景良好的区域,这些都将是在南部也门之外另一块吸引华人油气公司进入的宝地。
与南部也门隔海相望的非洲大陆,南华在阿比西尼亚扎下了根基,取得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与信任。
而在南部非洲,南华终于能够找到一块落脚地,作为将来进一步图发展的根据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