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资本家在汇丰银行倒闭案中损失最多的就是铁路上的权益,尤其是英国资本家,汇丰银行不仅保管满清关税,还为各国银行保管一些储备,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地下金库保险箱还对各国资本家开放,代为保管各种贵重物品。
这些所谓的贵重物品,当然也包括了数量庞大的铁路债券,也就是各家铁路公司的股份。
南华从汇丰银行的地下金库中得到的铁路债券具体数目已经成为了一个谜,许多参与此事的南华高层都无法获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过去列强费尽心力在铁路上获得的权益其中一部分落到了南华手中。
香港与上海是远东最为繁华的两个城市,也是列强资本家的享乐园,尤其是香港,无数的富人在此定居,他们存放在汇丰银行的巨额财富当然成为了南华的盘中餐。
从1910年到1911年,一直处于狩猎状态下的南华获取了惊人的财富,光是资金面就能够支撑今后两到三年的移民计划、教育投入以及军队建设三大销金窟。
当然,在大陆的铁路修建计划也是将来的主要资金集中方向,李秉衡希望可以用西南铁路网这个系统网住西南的资产阶级,并且以此来收取民心。
南方大部分的铁路公司债券南华都得到了一部分,只有滇越铁路是个异数,南华只得到了一小部分。
这次南华派出军舰访问越南,就是为了向法国人施压,开始就滇越铁路问题进行谈判,哪怕只在云南段与对方共享,也是收回铁路利权的一大起点。
滇越铁路已经修完了大半,建成通车是早晚的,并不是南华能够阻止得了的,只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就像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倒闭后遗留下来的巨额遗产一样,南华并没有办法独吞,列强并不允许,就连德国与美国也会极力阻止。
不过大餐还没有开始分,甜品倒是尝了不少,南华已经收获满怀。
经过筹备,交通银行正式发行货币,分为纸钞与铸币两种,定名为交通币。
面值分为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与10元,其中1元与1两白银比值为1比1。
其中1元面值为铸币,使用了南华的最新铸币技术。
南华的硬币目前只有1角、2角与5角流通,当初的1元硬币由于决策失误成为了一大败笔,已经退出了流通。
但这次他们在交通币上卷土重来,试验他们的新策略。
这种1元硬币巧妙的介乎于优质银币与许多种在中国大行其市的银币之间,凭借它那出色的工艺与极具收藏价值的独特成分,它的出世将刮起一场白银大战。
大量的各国银币比如墨西哥银洋将被驱逐出境,而大量的优质银币则会流入,对于满清的白银储备无疑是有好处的,这是南华处心积虑的一招,并且还在不断跟踪完善中。
当年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人们称之为格雷欣定律,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目前白银按照旧制一两为七钱二分,每钱约合3.7克。“库平”系清政府征税所用量衡标准,1908年清政府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足纹”乃清政府法定标准成色,其含银量为93.5%;“关平”为近代中国海关收税量衡标准,关平一两约合37.799克。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
而交通币1元铸币则为30克,成分为不锈钢芯镀镍,外表极为光滑漂亮,丝齿凸边和文字,东方巨龙活灵活现,秉承了南华铸币的高超工艺。
李秉衡可是制造伪钞以及铸币的老祖宗,在这方面根本没有任何难题,为了赚钱,什么办法都是人想的出的。
可以说,这交通币的首仗,便着落在这1元硬币上。
1910年4月,清廷制定“国币则例”二十四条,规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停止各省自由铸造;设立币制局,统一事权;以元为单位,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
并且准备在今年于南京、武汉、两广开始铸造“大清银币”,李秉衡看准了这个时机,迅速出手,整合了币制局,将铸币权揽入怀中。
目前国内银元流通状况混乱,有外国的鹰洋、本洋、日本龙洋及清末所铸的各种龙洋,由于银元种类繁多,成色不一,有的相差一成左右,市价时高时低,钱业从中操纵,获取暴利,民众深受其害。
每年都要白白的损失大量的银钱,民众的血汗钱被洋人以及不良资本家攥取,这是万万不能再放任下去的,这个弊政是一定要革除的。
大约在15世纪,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银元,是流入中国的第一批外国银元。起初在福建、广东沿海使用,又叫“番银”、“花边银”。乾隆、嘉庆年间,海禁渐开,外贸日趋繁盛,外国银元流入的种类增多,流通范围也日益扩大。
清朝末年,发生了银两单位与银元单位的激烈争论。
慈禧等人认为,银两是祖宗成法,过去仿铸洋元,乃一时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并攻击“元单位”是“上损国体,下失民信,内便中饱,外长漏卮”,竭力主张以两为单位。
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新官僚盛宣怀为首的元单位派则竭力主张:“不用两钱分厘名目,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货币相通。为金本位之准备,不宜执行旧日成规。而银钱流转,以商家贸易、民间日用为大宗。国家税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国计民生程度未能尽合。且货币通弊,重则私熔,亦须预防。”
并从分量、成色、币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个方面分析“两单位”不及“元单位”。他们一方面顶住“上谕”,一方面采用迂回战术,继续大造舆论,主张继续铸行龙洋,并于1907年拟订“铸造新银币分量,成色章程”五条,开始在天津厂试铸重七钱二分的银元。
第二年底,清政府先后两次把银元单位问题征求全国二十四个督抚的意见。赞成两单位的十二人,元单位的九人,两、元并用的三人。
度支部主张设立币制调查局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不久慈禧、光绪病故,政局变动。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即龙洋),成色分量不变。
他们还拟订统一币制办法,由中央银行统一币制。在办法中设计的纸币、金币、银币和镍铜币,完全采用西法。其中银元分五等,一元银币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
接着发动上海总商会上书清廷,强烈反对铸一两重银币。在内外夹攻下,摄政王企图行新政收买人心,令度支部再议币制,载泽就全盘否定了两单位。
而李秉衡征得了上海总商会的支持,巧妙的以1元面值的交通币代替了两,从而也就让银两单位与银元单位之争变为莫须有,首先这种硬币自身价值在外界被炒的很高,这点南华的硬币便是一个典范。
然后清廷所担忧的白银成色过高会导致民间私熔以及大量外流,从而使得外国银洋继续肆虐,这个问题根本就荡然无存,原因便是这种硬币根本就无法熔炼,由于不是采用白银铸造,熔炼了也是废品。
可以说这种不锈钢合金镀镍,专门是用来铸币的,可谓“天赐中华”之物。
而且另一个争议不下的问题,就是日常国家税收、政府收支、以及民间购买力问题,国计民生可是头等,这次推出了1角、2角与5角的辅币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角与2角硬币是铅锌合金镀铜,5角硬币则是不锈钢合金镀镍,只不过大小重量有所区别,另外丝齿凸边与加工工艺略有不同。
中国一向实行双重币制,银两与制钱并用,而国内向来缺铜,使用铅锌合金镀铜硬币,来替代制钱,正是一大妙招。
交通币硬币实实在在的是劣币,因为它不含银,即便它特殊的材质与铸造锻压工艺使得它价值颇高,但是相比白银来讲尤其是纯度较高的墨西哥银洋来讲,人们还是乐意用交通币来流通,而将墨西哥银洋收藏或者熔炼。
这是实实在在的劣币驱逐良币典范,当年美国曾铸造贸易银元,李秉衡也有过这种银元的收藏品,正面是女神坐像,手里拿着一枝花,背面是鹰像。
美国想用贸易银元来争夺墨西哥鹰洋的地位。但是,因为美国贸易银元的成色不高而最终失败了。
美国鹰洋、墨西哥银洋、日本银元、英国站人银洋、法国坐人银洋、奥匈银洋、荷兰盾银洋、英国马剑银洋、比利时银洋、美属菲律宾女站人等外国银元的涌入,昭示了外国帝国主义列强以坚舰利炮打破我国门,以其七钱二分(26.81 克)、成色约93%银元,与中国一两(37.31 克)、成色93.5%的该银“等量”交换,套取大量银锭出口,尤以鸦片贸易剧增、巨额白银外流、银价暴涨,危及国计民生,银元已成为西方列强控制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与财政金融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时代,其他国家不锈钢合金镀镍成本很高,而且也无法做到表层加工使得硬币具备银元的卖相,使得这种硬币具有了贵金属的特征,它本身不是贵金属,价值无法与金银相比,但是它具备了独特的硬通货特色。
李秉衡正是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才冒险在交通银行推行这种硬币以夺回被外国银元所占据的金融地位。
由于满清独特的经济与金融格局,只有金银这种硬通货才具有购买力,国民愿意接受,所以银元才大行其市。
而交通币硬币具备了硬通货的条件,可以凭借格雷欣定律扭转外国银元横行的局面。
在铸币时代,铸造重量轻、成色低的铸币是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铸造劣质货币也是统治者解决财政收入,搜刮民财的措施。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即格雷欣定律。
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墨西哥银洋是个典型,它代表着外国银元肆虐的两大危害,一为在兑换白银时的交换价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外国银元价值超过了中国白银价,大量的银锭被套取到国外,造成白银大量外流,这当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毋庸置疑;
二是大量驳杂的各国银元充斥市场,造成伪币假币增多,影响金融市场秩序,危害国际民生。
交通币对于墨西哥银洋来说,绝对是劣币,当然对它有驱逐效应,外国银元再也无法套取白银,相反,大量的白银将流入中国。
这绝对是漂亮的反手一击,使得困扰满清政府的白银储备问题成为了历史,而且还能一石多鸟,从多方面获益。
当然,格雷欣定律也有“良币驱逐劣币”的一个反面表现,比如墨西哥银洋凭借白银成色足,在满清中国这个特殊的地方得以凭借购买力将其他国家的银元打败。
这是因为一旦货币贬值,或者该国国际信誉以及经济困难,该国货币将会与其他运作良好的国家货币相比,成为了劣币。
贸易中就会导致交易双方都喜欢接受良币,而非这个糟糕国家的劣币,
“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实质上仍是格雷欣定律的要求。不过这是从出售商品的商人角度立论,改变原来从买方角度作解释。所以,在不兑换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时,使用哪种货币已经不再取决于购买者的意愿,而是转变为出售者的强制要求--不付良币就不卖给你好东西。
交通币有着南华背景,并且有南华元作为外汇储备,本身金银储备的压力又减轻许多,推出正当时候,人民也乐于接受。
从纸钞上来说,压力并不大,尤其是在汇丰银行倒闭后,外国银行的日子艰难了许多,无力来干涉交通币的流通,这也是一大机遇。
3月1日,满清度支部发布《交通币推广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交通币,不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收付者,在上海应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交通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收付。
上海以外应按3月5日申汇行市,先行折合规元,再以规元7钱1分5厘折合交通币1元的标准收付。
同时度支部宣布首批的盐税三百万两白银将兑换成交通币,并且存入交通银行。
3月6日,南华政府宣布,将与满清政府在苏门答腊的几个金矿进行合作开发。
这无形中使得交通币硬气了许多,加上南华元一直坚挺,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信誉良币,给交通币的流通打开了局面。
外国银行还在中国境内大量发行纸币。这些纸币可分两种:一种是用中国货币单位,一种是用外国货币单位。
前者如麦加利、汇丰、德华和花旗等。它们都按中国货币单位发行了银元票和银两票。银元票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银两票有1两、5两、10两、50两、100两五种。这些纸币在长江流域有很大的势力。
用外国货币单位的,如帝俄在中国东北所发行的卢布票,日本于日俄战争时在中国东北所强制实行的军用票、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发行的金票,以及英国汇丰银行在中国华南地区所发行的港币。
加上中国各家华人银行的钞票,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紊乱,当然,开始是准备让他们抗击外国钞票,如今已经不需要他们的存在。
3月7日,清廷颁布了《交通币法则》与《交通币施行细则》,对交通币单位与重量、种类、成色及流通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宣称“国币之铸发权专属于政府”,试图对货币发行市场也进行统一,堵塞地方及私人的铸币权。辅行的《交通币条例施行细则》更是详细规定“凡公款出入必须用交通币”,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一元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而以往通行之旧银角旧铜圆旧制钱政府以国币收回改铸,凡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得拒绝。
另外,宣布本国各种钞票一律退出流通,由交通币统一称为当前合法货币,并且实行银本位制。
无论是金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都需要有相当的黄金储备,但中国的黄金储备少得可怜,无论如何满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流通着大量白银,如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这些白银该怎么处置?
显然此时实行金本位并不具备现实基础,在这个时候实行金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还为时过早。
用白银当储备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有着规模庞大的白银在流通,而且铸币不再使用白银,将导致白银流入,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在国外套购白银的利润。
3月9日,度支部宣布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白银收归国有,限令各金融机构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元交由交通银行收兑。
当然,清廷也不全是好心,只管让南华出头与列强去斗,他们乐的在背后捡好处,只是,李秉衡岂是那么好算计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