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早有预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范增借太子上奏之机提出改革官制之议,乃是早有预谋,临机而发!

当初太子临行,将刷新政治之事托付给范增,当日范增就提出,当从易到难,逐步展开。

太子姬丹清楚,所谓改革,就是重新要打破现有的国家利益结构,对利益分配的方向重新进行划定,用相应的利益的利害来约束和调动国家各阶层的力量,按照国家的需求进行发展。这些利益,包括发展的前景、经济利益、生存利益等诸多方面。

既然是利益调整,自然有的阶层更多的是获得,而有的阶层则是权益的丧失,而有些阶层则是有得有失!

正是基于此,所有的改革都会有拥护者,有反对者,无论是多么完善的改革还是多烂的改革都是一样。

一个改革的推动者,必须要尽快的获得改革获益者的拥护,在初期尽可能的减少反对者的力量。所以,所有的改革一开始都是比较温柔的,尽量是给予性的政策,待改革的一些部分初见成效,获得了更多的拥护者,改革的基础更加稳定之后,才会逐步切入核心问题,以改革的已获益者为依靠,向已经被消弱的反对者开始更多的进攻,从改革之前的既得利益者手中夺取更多的利益来分配给改革的拥护者。

如果一改革一开始就是大破大立,则往往失败的几率很高。

这是因为,但凡是提出改革政策的人,都是思想深具前瞻性的仁人志士,他们能从表面看到更多的实质,并进而提出改革的措施。这些改革,肯定是有社会的极大需求在,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拥护者和同道中人来加入和推动。但关键是刚开始的大破大立,政策颁布之初,在改革还没有惠及到受益者的时候,往往已经遭到了改革中利益预计受损者的极大反弹。使改革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政治的争夺和权力斗争。

由于改革的受益者往往处于非当权的地位,一旦步入这个阶段,由于改革的受益者还不能给与改革主导者以支持,改革主导者往往会陷入反对者的包围而势单力孤。一旦来自最上级的支持稍微动摇,则改革者常常就会陷入身败名裂的地步。

所以,范增当初提出的由易到难之时,姬丹大力支持这一策略。

范增升为亚相,虽然是外来卿士直接开始执掌国家大政,但一来上有鞠武为相给予庇护,而外来卿士为相,在各国并不少见,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发对。

范增掌政初期,不过是以稳定为主,先行提出的军功令、军制令,不过是对于原来军制军功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完全的新造之法。对于宗室重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威胁。况且大家也知道,如今各国征战,燕国孤弱,如果不能尽快增强国力,燕国败亡的后果,对于这些宗室重臣也是不堪忍受之重!所以对于这些新法,宗室贵族倒没什么太多的抗拒。

而且燕国虽是周初即封之国,立国长达八百年,但孤处东北,其所在领域,四周多是戎、狄、胡之族,就是其核心根本之地,原本也多有商之遗族。燕国的政治文化,以周文化为主体,糅杂了更多的各族思想和习俗,比起鲁、宋、郑、齐、三晋之地,反不是那么保守。

故此,对于太子农工并重的思路,在燕国上下,反对者并不多。纵各地官吏、朝臣之间有些不同意见,但阻力并不是太大。

但新法在执行过程当中,效果并不是很如意,推广进展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就是因为负责执行新法的官吏、大夫的思想和意识跟不上所造成的,况且目下的管理体制,重王室服务、重礼制教化,轻政务处理,轻技术推进,相关新法,对应到官吏职责,则由于相应官府分工太粗,职责过于笼统,也导致新法的诸多执行推行不力。

但官制的改革,是改革的最核心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阻力最大也是当然之事!

所以,这个只能是往后放!

太子姬丹大婚,太子会到了蓟城,对于改革的进展,太子和范增等人有过很深的沟通。众人都一致认为:改革诸法颁布一年,如果再不能继续推进全部落到实处,则改革将陷入停顿甚至失败!

如今太子连赵抗秦,收秦军降俘四万余。这一成功,可不仅仅是获得了战胜外敌的大功。如今的姬丹,内有范增、鞠武、郦生等朝中一干新旧亲信卿士的支持,绝大部分各级官佐已视太子为一代雄才。外结李牧之亲,有诸侯强邻赵国的奥援。况且燕王喜的几个儿子中,其余几个不过都是才三五岁的孩童而已,母族又多卑贱,姬丹乃是燕王喜唯一的嫡子,深得信重。

太子镇守武阳城一年,对武阳城之军严加操训,其将佐均为太子所提拔任用,下都之军,全在太子掌握,再任何人看来,太子丹可说是太子羽翼已成,地位牢不可动。

莫说燕王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就算是燕王喜如今想要更换太子,恐怕也要掂量一下能否如意!

所以,挟太子之势,强力推动官制改革正在其时。

在和诸侯各国使者周旋之余,燕王喜和太子丹父子当然也多次探讨了燕国政局的现状,对于太子这次的功劳和表现出来的才干,燕王喜当然很满意,欣慰之余,对于太子下一步要做的,燕王喜更是关心。

毕竟太子过于强势,对于大王来讲也是一件比较让人操心的事情!毕竟自己的年纪还不大,还不想早早就将大权交给儿子。

太子丹要取得父王的全力支持,当然要消除任何可能让父王产生一律的可能性。姬丹告诉父王:自己在下都练军,下都武阳城的军力已经大为提高,加上这次赵国虽胜,自己受损也是不轻,还要担心秦国的报复,所以和赵国之间,三两年内,绝对和平安无事。

而有燕赵之盟做依托,以两国大胜秦国之威,齐国自守之国,想必不会对燕国有什么想法。

燕南无忧!

但是自己目前决不能离开武阳城。

武阳城各城有自己镇守,掌管军政,以下都的资源,对于国家各项新法的实施可以很好的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对于农、工之技,可以做很多的实验和发展,为燕国国力的大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

而且自己已经在暗地里打造骑兵装备,此物乃天帝所教,又选练了部分精锐,一旦成军,即可北出东胡。

对于东胡之族,人口土地,两者均为扩张燕国国力之需,非自己亲自领军,恐难以获得全功。

以东胡地域之广,部落之多,没有三五年的时间,难于彻底将东胡之族彻底化掉。故而自己数年之内,难于常在都中侍奉在父王左右!

先祖召公有灵,天帝眷顾,自己愿于父王齐心协力,父王在都主持大局,自己统军在外,北平东胡以强国力。

听得儿子的打算,燕王喜老怀大慰:得此有才有孝之子,夫复何求!

燕王喜眼中泪花闪烁,叹口气道:“如此,辛苦我儿了!”

太子丹慨然道:“儿为太子,祖宗基业,岂能不日日在心!唯当今刷新政治,新法虽出,欲大见奇效,非择机大改官制不可,方能事半功倍,范增等人,皆为不世之才,愿父王信之重之,全面刷新政治!”

燕王喜经过这一年的观察,对于范增、郦生等人的秉性才能,已经大为欣赏,对于太子之语,深以为然,当时父子二人商定,择机改革官制。

而范增和郦生等人,在随后的日子里,也多次和燕王喜沟通官制改革的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虽然一直没有让燕王喜看到官制改革方案的详细条文,但官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燕王还是知之甚详的。

上殿之前,燕王已经接到了太子丹的一个密信,道是今日范增要借张耳所奏之事,上改革官制之奏!

至于鞠武和郦生等一干太子亲近之人,这些日子常常在一起探讨方案细节之处的利弊。范增所奏,乃是太子和众人心血所系,对于范增今日借机提出此事,当然是大为振奋。

众人当然知道,范增所奏,必然会有宗室大臣出来反对,对新法和范增大加攻击,一场论战必然会发生!

听着范增所奏,鞠武郦生等人一边观察宗室众人的反应,一面思索一会如何给范增以支持。

公子隆跳出来攻击范增,郦生原本要挺身而出为新法和范增说话的,只是见范增轻轻数语就将公子隆逼退,郦生这才未曾开口。

看着宗室封君重臣阴沉沉的脸色,郦生心里不但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反而有一种轻松!

来此一年,以郦生善言好酒的性子,又是燕王喜身边得宠之臣,宗室众人和郦生颇多往来唱和宴饮,对于诸人的秉性才干,郦生比范增要了解的多!

宗室诸人,大多碌碌,稍微有才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有范增、自己和张耳在,朝中论辩,又是有备而来,绝对不会落了下风。讨论时间越长,对手越是不堪。

只是这些人,乃是累世权贵,多有资财和仆隶宾客,真要急了眼,再加上有心人的鼓动和挑拨,只怕会狗急跳墙!

这不可不防!

这几日,跑到了新疆,诸事繁杂,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写的可能稍微乱了点,各位大大原谅吧!呵呵呵

没收藏的收藏一下,收藏了的,一会赏个红票呗!!!(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嫡女娇妃重生之为妇不仁弥天记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至高降临替身的我跟正主在一起了女配她天生好命恣意风流她的4.3亿年
相关阅读
杀狱鬼怪都市极品小郡王三国之我的老婆是武圣谋王覆唐崩坏边缘我的女仆机器人天阳圣尊抗日之铁血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