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迁居移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随着胡秋青一部以及术虎、曹正雄两部的离去,沈阳城外军营相连的场面变得单薄起来。不过,这仅仅是针对军营而言,相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棚屋填补了闲置空地。棚屋十分简陋,但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已经不必担心御寒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民夫,源源不断地向沈阳城外涌来。

十多万人马,随着两条线上的出征,便只剩下六万多人。辽东总兵官苏翎在四月初旬重新编整时,便做了一番调整。术虎所部那些超出原先预计的部族战士们,除去随术虎返回的之外,还余下两万多人。对于这一部,苏翎只留下一个营五千余人,趁着春耕还来得及,开赴浑河、苏子河河谷地带,屯田驻守。

浑河、苏子河河谷地带的农地,原本便经女真人耕作已久,算是熟地,倒不必花费太多的功夫,再说,由喀尔喀五部提供的牛羊等牲畜也已陆续送至,这五千人的屯田事宜,远比沈阳城外要轻松得多。苏翎并未给这五千人限定数额,只是吩咐越多越好而已。另外,这一部人马还担负起收拢那些散落在两条河谷附近的女真人的任务。

至于其余的一万多人,则带着大批的农具、耕牛、粮食,陆续返回海西、东海各地,与其同行的,有数百名工匠以及从镇江堡管事学院挑选出来的数十名管事。工匠们中间,包括有各种打造铁器的,还有对寻矿较为熟悉的人员,海西、东海一带,不仅已发现有铁矿的存在,还有煤矿、铜矿等等矿产,只是因海西、东海女真之中能做这些事的人实在罕见,倒是一直都是弃而不用。这一回,算是起了头,但要想达到辽东都司现有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行。

是故,管事学院的那数十名管事,便是要在海西、东海一带,开设分院,要在女真人之中选择一部分人教授课程,一切都按照千山堡的模式进行。当然,考虑到女真人中识字的更少,这些管事们也都对此做了一番准备,除了识字作为必要的课程之外,其余的,大多做了简化处理,以便尽快培训处所需人才来。

苏翎的这番处置,即是淡化了海西、东海女真原有的部族划分,这部分工作,已经由术虎做了铺垫,此时只是更加系统化而已。对于海西、东海一带的女真部族,只要没有战争,这种来自大明的同化过程,进展还是相当迅速的。那努尔哈赤能够一统女真各部、战无不胜,与其接受汉地知识、技能有着相当密切的缘故,不仅是在作战方面,其余的农耕、冶铁等等方面,无一不是参照辽东都司而为。

不过,努尔哈赤毕竟没有经过一般大明百姓的那种延传多年的传统教育,很多事情上仅仅是学的样子而已。比如说那些阿哈们,不过就是一些奴才,整个后金国在人际关系上,仍然是与原来的部族性质相仿。而这回苏翎的做法,却是带给海西、东海女真部族最直接的实惠,不仅给粮食、工具,还派驻工匠、教师,要直接教授女真人掌握这些技能。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的那种依靠交换、贸易的层次。

随术虎出征的部族战士们,大多是由各部族首领的子侄辈们率领,其中还有参加过武官学院整训的人,这些子弟对苏翎的用意,虽说不能完全理解,但却知道对海西、东海女真的好处。是故这些部族战士们回到家乡之后,自然便成了帮助苏翎达到目标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到了天启二年的冬季,海西、东海一带,便出现更多的聚居区,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开始学习农耕,并由散落山中居住,变为集中为村屯、小镇,而部族之间的界限,便渐渐的淡了。这种情形,术虎算是走了第一步,苏翎则是用力推了一把,而管事分院开学之后,则是更进了一步。那些工匠、管事们,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地位,受人尊敬的滋味,可是换来毫无保留的办事热情。

随着这一万多人的离去,由浑河河谷、苏子河河谷一带,往海西、东海一带的道路,也顺带着被拓宽、平整,形成一条固定的道路。而胡德昌等人很快便组织起一批商队,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北跟去。如此一来,由辽东都司与海西、东海一带便形成了两条商路,未来的贸易量,可以预计将增加数倍。

这一部一去,留在沈阳的便不足五万,几乎便是苏翎在辽阳整训的人马。郝老六一部,留下五千人在沈阳参加重建工程,郝老六则带着五千人马开赴开原,田大熊一部则入驻铁岭。开原、铁岭虽然最早被努尔哈赤攻陷,但却并未如沈阳这般遭受过大的破坏。努尔哈赤不过是扒掉了原来的城墙,那些屋舍、建筑以及区内的百姓倒是未曾减少多少。郝老六与田大熊不过是接收罢了,当然,随军管事也随即跟进,开始重新分划所在村屯的建制。这一幕,与设置那五百个村屯管事类似。

辽东经略袁应泰并未在沈阳待得太久,至少在三月底便返回辽阳城,指挥着那两万多辎重营人马,日夜不停地向沈阳运输物资。留驻在沈阳城外的,也就是三万左右的队伍,这些人与苏翎一样,都在沈阳城外的军营里驻扎。沈阳城内,则全交给胡显成所管带的人马。

这剩余各营加上数万民夫,便全部用来重建沈阳城。沈阳四周的森林里所有成材的树木被全部砍光,运至沈阳城外那些新建的作坊内加工。因喀尔喀部的支持,这畜力被大量使用,到让民夫们觉得十分省力。很快,一座座房屋的支架便搭建起来,毕竟人多,往往是数百座支架连成一片,要不了一个月的功夫,便是成片的屋舍楼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因修建房屋的速度过快,至少要比想象中快上数倍,以至于沈阳城外新建的烧制砖瓦的作坊,都赶不上所需的数量,不得不再次修建多出新窖。至于那些打造铁钉、铁线的,更是从未歇息过一日。苏大将军似乎真有个聚宝盆,那银子像是永远用不完,这给工匠们的赏赐,是越来越多,就连平日里的吃食,都比以往好上数倍。

最先修筑的屋舍,当然是属于军用。辽东总兵官苏翎自然有座将军府,就座落在沈阳旧城之中。这些事宜既然是由胡显成掌总,可就跟镇江堡几乎完全一样。十几个兄弟都挨着将军府划定了宅院位置,修筑的人手也是经过刻意交待的,至于与镇江堡有何不同,除了宅院要大出数倍外,其余的可都得等修好之后才能细说。

在军中登记名册的,愿意留在沈阳定居的官兵们,将在指定的区域内获得一套宅院。所以留在沈阳城外的官兵们可是亲眼看着属于自己的宅院在一点点的竖起,心情自然兴奋无比,再说,那已经长出禾苗的土地,可也都随着管事们的划定,一块块地发出地契来。有些心急的官兵,已经在写信或是托人带信儿,要家眷们提早动身了。

数万官兵中大约只有两万多人是属于自山海关内赴辽支援而来的,其余的都是辽东本地人,那家眷倒是来得较早。苏翎已经下令,那些家在关内的官兵,若是愿意返乡,便可提早报名,以便安排返乡事宜。

对于离家在外的官兵们来说,回家自然是个好消息,不过,既然是在大明卫所军中当兵,那家势可是都不太好。而眼看着沈阳城外有房有地,苏大将军还给发银子,那两万多官兵之中,倒有半数以上的人,愿意到沈阳定居。最后的统计,大约有五千人左右,想要返乡,其余的,尽皆申请定居沈阳,旋即,苏翎下令开始准备接受官兵家眷的工作。

这到了五月初,沈阳城的大致轮廓形成,则开始有精明的商人,前来沈阳贩卖。这大凡人群众多之地,必然或有商贩往来。那数万民夫、官兵聚集一处,又无战事,且饷银、脚价充溢,便总要有个花钱的地方。胡显成有镇江堡时的经验,便在划定的市场区域,搭建了一批棚子,以供那些小商小贩、或是杂耍、说书人做生意谋食。这便是聚集人气的意思了。到后来,便开始有了酒肆、茶楼等休憩之所。

很快,便有商人申请在沈阳修建商铺,当然,必然要有自家的宅院。对此,胡显成当然是要批准的,不过,这修建商铺是有规矩的,除了在指定的区域之外,还要花银子买地的。那商人之家当然也得花银子买地、雇人修筑。

另外,鉴于此次在沈阳城外开垦的农田过多,就算给官兵们分了地,可还是有近半数农田闲置下来。要知道,苏翎原来的部属可都是已经分过一次地的,此次虽然又给了每人五十亩地,可再多给也没有意义了。在营中当兵,自是没时间去照管田地。就算这沈阳的五十亩地,可就足够一家人所用了。这苏翎军中的饷银,可真能养活一家人的。

那些闲置出来的地,苏翎拿出一部分来,用来出售。整个辽东都司境内的百姓,都可以购买。这无疑是给南四卫一带那些丢失了土地的大户们一个机会,在有人小心试探过后,便有不少大户前来看看动静,当然,看到沈阳城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不由得也心生迁居之心,随后,便是如同商人一样的过程。再说,大户与商人,可未必是两个人。如此一来,沈阳的居民,可就不止是军人了。

天启二年五月初一,苏翎所部的大捷,依旧没有得到了朝廷的奖赏,这丝疑问,在所有官兵的心头,齐齐生出一片疑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女配她天生好命重生之为妇不仁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弥天记至高降临嫡女娇妃命之奇书替身的我跟正主在一起了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
相关阅读
兵吞天下清浊界大时代1950晚晴眉辉煌三国太平血白甲军巧偷君心篡夺者游戏梦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