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形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辽东,明廷原本建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早前,辽东陆路设立由镇、路、卫、所、堡五层组成的防御体系。镇有两个,辽河以东为辽阳镇,辽河以西为广宁镇。失陷辽阳镇和广宁镇之后,陆路防御体系就被建奴打破。为阻遏建奴南犯,需在关外辽西走廊建立一道从山海关、经宁远、到锦州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关宁锦防线。

关宁锦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从山海关到宁远,约二百里;北段,从宁远经松山、锦州至大凌河,也约二百里。关宁锦防线是以山海关为后盾总枢、宁远为中坚关城、锦州为先锋要塞,诸城堡台成为联防据点的串珠式防线。

宁远大战之前,按照孙传宗和袁崇焕的部署,北段的防御体系一直在按部就班的修筑。努尔哈赤对此自是如鲠在喉,但因为孙承宗在,以努尔哈赤之骄狂,亦无可奈何,不敢轻动刀兵来犯。

孙承宗去职,离开辽东,努尔哈赤立刻引兵来犯,而接替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主动撤离了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城堡,使得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即宁远到锦州的防线未能巩固,且遭到极大破坏。

天幸辽东有袁崇焕这样的蛮子,竟敢抗上命不遵,死守宁远,并取得宁远大捷,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南段的关宁防线。

宁远大捷之后,也就意味着永远地终结了朝廷守宁远,还是守山海的争论。在取得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纵深防御体系。

修筑防御体系,说来简单,实际操作上那是非常艰难的。这其中不仅有种种人为的困难,还有老天爷一不高兴,也跟你过不去,一场暴雨就可能让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以前,孙承宗之之所以顺利修筑起了宁锦的防御体系,这一是由于人员得力,但主要还是因为奴尔哈赤的失误所致。

因为努尔哈赤的暴虐,使得辽东大地烽火遍地,到处都有逃亡反抗的事情发生,使得努尔哈赤忙的焦头烂额,无力顾及宁锦。而等到努尔哈赤稳定了内部的局势,宁锦防御体系已经基本告成。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再想来破坏,已经不可能了。

高第,高第,明末的事儿就是这么奇怪,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件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事儿出来。

筑城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起码是需要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皇太极会给你吗?

这个时候,袁崇焕主动与皇太极接触就是很必然的事情,也是极其应该做的。幸好,这个时候,袁崇焕和皇太极都各有自己迫切的战略取向:袁崇焕是筑城,皇太极是攻掠朝鲜。

双方各有顾忌,所以也就各得其所。

对皇太极攻掠朝鲜,陈海平猜测袁崇焕的内心应该是高兴的,因为袁崇焕这样的人一定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他们自己才是平定辽东的关键所在,其他的不管多重要,都只是次要因素。

袁崇焕的战略显然是以八旗兵啃不动的堡垒战术逐步向前蚕食,而每蚕食一块土地,他就可以招募更多的辽人,养更多的辽人,募更多的辽兵。

这种战略无疑是最稳妥的,但也是最耗时间和钱粮的,这使得袁崇焕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被大肆质疑和批评,说袁崇焕无能和过渡保守。

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辽东,始终有主战和主守两种路线的争论,衡诸过往的战例,主战的无一不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但很奇怪,主战和主守的立场对某些人而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局势稍有好转的时候就是最强硬的主战派,而在局势不利的时候,又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主守派。

但袁崇焕呢?袁崇焕则正好相反,他在局势最恶劣的时候主战,而在局势开始好转的时候则开始变得“保守”,坚持以稳为主。

袁崇焕为什么要这样?袁崇焕这么做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无法知道另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陈海平也无法肯定袁崇焕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可以肯定一点:袁崇焕对八旗兵是极其忌惮的,行事是极为慎重的,这从他筑城的手法上就看得出来。

天启六年四月,为抢时间,加紧用工,关宁锦防线南北两段分别进行,先修建的南段,即山海关到宁远的关宁防线。袁崇焕在同月疏陈战守布置大局中,奏报修缮山海四城—榆关、前屯、中后、中右为始。此四城为关宁锦防线的南段,分作两期整修。第一期,为同年四月至七月中,但刚缮修之城,却被豪雨冲毁,于是又进行第二期修缮,自雨季过后至同年末,山海四城,方才缮筑完工。

袁崇焕为什么要先修筑南段,而不是他最想建功,也最易遭建奴破坏的北段?这显然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袁崇焕心中并无把握,他怕出现万一,他是为了确保山海关至宁远一线万无一失。

袁崇焕为什么如此谨慎?这当然是因为顾忌八旗兵的强悍。袁崇焕的“保守”战略,显然是对八旗兵和己方的虚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致。

袁崇焕错了吗?陈海平不明白,是一个终其一生都在战场上与八旗兵舍死忘生拼杀、且又一胜再胜的人做出的判断可信,还是那些远离战场,甚至是几百年后的人信誓旦旦的话可信?

每念及此,陈海平心中都会升起一丝悲凉。

真正做事的,不仅被骂,还遭处处掣肘,天启六年三月初四,朝廷降旨,特命内臣镇守山海: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镇守山海关,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纪用为左右镇守,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莅朝三人分守军中。

袁崇焕上疏抵拒:“兵,阴谋而诡道也,从来无数人谈兵之理。臣故疏裁总兵,心苦矣。战守之总兵且恐其多,况内臣而六员乎!”但结果是:君命难违,圣旨必遵。

袁崇焕抗疏不允,便善处同内监的关系,并化不利为有利,他曾同内臣刘应坤、纪用及总兵赵率教,并马巡历锦州、右屯地带,所见各城,灰烬之余,颓垣剩栋,白骨遍野,残冢依稀。

通过镇守内监之口,奏报袁崇焕重建的宁锦防线,城势更高,堡垒更固,设备更严,军力更强。

陈海平把朝廷掣肘袁崇焕的种种细节说的很详细,就为了要在众人心里塑造一个定势:这个朝廷实在是太滥了,跟着他干,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朝廷确实该换一换了。

南段防线完工之后,就开始修筑北段。

在袁崇焕构想里,北段宁锦防线,南起宁远,北至锦州,以宁远为后劲、锦州为中坚、大凌河城为前锋,又以所、城、台、堡作联络,负山阻海,势踞险要;配以步营、骑营、车营、锋营、劲营、水营诸兵种,置以红夷大炮、诸火炮等守具,备以粮饷、马料、兵械、火yao;并屯田聚民,亦屯亦筑,且守且战,相机进取,从而形成沿关外辽西走廊上,纵深四百余里,以宁远为中坚,榆关为后盾,锦州为前锋,其间中前、前屯、中后、中右、中左、右屯、大凌河、小凌河诸城,形同肩臂,势如联珠,新旧城堡,选将设兵,从而形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本来一切都在按照袁崇焕的构想顺利地进行着,但事情突然出现了意外。

以袁崇焕的预测,只要拖过春季,进入夏季,诸城就可全部修缮完工,但皇太极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没有给袁崇焕这个时间,选在本不宜出兵的夏季出兵了。

夏季水势极大,阻断道路,运送物资极为艰难,而且酷热难耐,会极大地影响到军队的士气。所以,袁崇焕认为皇太极不会在夏季出兵,但即便如此,他也做了万一的准备。筑城以锦州为先,同时又遣将、派军、治械、备粮、屯民,进行备战。

袁崇焕的审慎是正确的,万一真的来了,五月初五,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藉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西向,进攻宁锦。

闻知数万八旗大军越过辽河,朝廷立刻做出了部署:命满桂移镇前屯,原驻此地的侯世禄同三屯总兵孙祖寿移驻山海关、宣化府,黑云龙移驻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镇山海关城。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袁崇焕奉命驻宁远,居中调度,战守兼筹。

皇太极初五发兵,于十一日围困锦州。

锦州本是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

锦州非常重要,如果锦州被攻下,那对朝廷将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如果皇太极再下令固守锦州,那形势就更不堪设想。那样的话,袁崇焕且屯且守、逐步蚕食的战略将彻底失败。到那时,如果朝廷不能训练出一支战力足够的大军来,那就不要再想突破皇太极的锦州防线。

这真是揪心呢!除了陈海平,所有人都心怀忐忑地期待着下一个信使的到来。(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重生之为妇不仁弥天记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命之奇书穿成绿茶女配后我出道了重生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替身的我跟正主在一起了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恣意风流
相关阅读
骑王名门秀色平凡之心无限随机星御乾坤心灵魔师在异世李代桃僵血与钢之子坟墓中爬出的士兵纳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