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群臣反对之后,宋真宗赵恒也玩了一手:让皇后之位空着,这事儿咱们君臣先别谈了。
这事儿的转机,就是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故事里的“李后”,也就是李宸妃。
这一天,李氏突然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仙人投胎到她肚子里,接着就生了个儿子。当然,本来这只是一个梦而已,但是李氏给刘娥说了,刘娥又给赵恒说了。
赵恒和刘娥一商量,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法子。
别说,赵恒临幸了李氏,李氏不仅怀孕了,而且后来真的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当然,对外自然得说是刘娥生的,好几个月之前,赵恒就宣布刘娥有孕了。
这个稍微有点儿头脑的人就能明白,十几岁就跟着赵恒,一直没怀孕,现在四十多了,身体机能都不大行了,居然怀孕了!这能是真的么?
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有人知道真相的。
但这些都没用,孩子出来了,皇上都认!皇上又不傻,就算不是他和刘娥生的,也是他亲儿子,哪轮得着别人说三道四?谁还敢多嘴多舌?
虽然又经过一些小波折,但最终,四十多岁的刘娥当上了皇后。
那个寄人篱下的小丫头,那个被大老婆赶出来的小老婆,那个跟着“表哥”街头做小买卖的姑娘,那个被藏进深宅十几年只能偷偷与爱人私会的女子,那个一直不能生孩子且屡遭群臣非议的刘美人,终于登上了一个女人有生的巅峰,从此母仪大宋王朝。
刘娥很精明,但是一直以来与人为善,性子也很好,这可能也是赵恒到老了还喜欢她的原因。侍女李氏是有功的,而且现在也是皇帝的女人了,刘娥并没有为难她。李氏还被封为崇阳县君。这个县君,是个五品的封号。
后来,李氏又给赵恒生了个女儿,被封为才人,这就算是进入后宫嫔妃行列了。不过,李氏的这个女儿后来夭折了。但是即便如此,李氏也没有和儿子相认。这是个很明白的女人,没有白跟着刘娥混。
刘娥对她也不错,是真的不错,哪有什么冷宫之类的事儿?李氏临死前,还被封为宸妃。有的“狸猫换太子”版本里不是“李后”,而是“李宸妃”,就是这个。
安葬李宸妃的时候,刘娥怎么说的?“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这个顶级规格!
妃子当然不能用这样的规格下葬,刘娥是破格来的。这正是她的过人之处,虽然也是和人商量的结果。因为以后赵祯登基,应该会知道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这样做,三好:对李宸妃自然好,对未来皇上也好,对她刘娥自己,也是个好事儿!最后一好,后来充分应验。
宋真宗赵恒病重期间,刘娥开始处理政务。宋真宗对刘娥那是真是没得说,最关键的,就是信任到了极点。一个女人,能让过一个后宫佳丽三千的皇上这样,她不成,谁成?
赵恒怕群臣非议,还下了一道诏书:皇太子赵祯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宋真宗赵恒驾崩后,赵祯即位,宋仁宗。不过,他当年满打满算也就是十一,孩子一个。实际上,就是刘娥执政,现在,她已经是太后了。
直到刘娥死了,宋仁宗赵祯才知道他的生母是李宸妃。
史书里大致是这么说的: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亲娘的同时,还来了个“死于非命”,这特么也太刺激了!谁能受得了这个?
赵祯的反应是“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还下诏自责。这状态,基本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告诉仁宗实情的燕王呢,名叫赵元俨,是宋仁宗的叔叔,宋太宗的第八个儿子,《宋史》说他“严毅不可犯”,得了个“八大王”的名号。
八大王这个名号响亮到什么程度呢?小孩晚上哭,大人就用“八大王来也!”吓唬孩子,很管用,和妖怪差不多。
八大王也算是为了自己的侄子好,不过这个“死于非命”,简直是怕事儿不大啊。
宋仁宗自然要追尊自己的生母为太后,同时呢,“死于非命”这个事儿当然也要追查!先移葬开棺!“易梓宫,亲哭视之”,打开棺材,一边哭一边看!
结果呢,“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
这是刘娥当年安排的啊!穿着皇太后的衣服下葬,用水银实棺!这个安排,对刘娥最大的好处,在她死后才得以应验!
仁宗叹曰:人言岂可信哉?而对死去的太后刘娥,他此前一直认为的生母,也更加敬重了!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大致史实。”唐易说了半天,终于喘了一口气。
“完全不搭调啊!”廖沫儿道,“到后来怎么会被改成这样?”
“这个事儿啊,其实也能分析出来。你看,宋仁宗赵祯一直不知道生母是谁,刘娥呢,也一直干政。等到刘娥死了,宋仁宗接着下诏书自责,追尊李宸妃为太后。更要命的,又来了一出开馆验尸!这么大的事儿,肯定震动全国啊!街头巷尾,你说我说,添油加醋,越说越玄。最后成了故事里的狸猫换太子了!”
唐易摇摇头,“以讹传讹,三人成虎,就是这样。”
正说着,突然有人敲包间的门。
“进来吧!”
接着一个服务员进来了,对着包间里站在后面的一个服务员喊道,“到处找你找不到,你干嘛呢?”
“呃。”房间里的服务员一脸尴尬,逃也似地跟着进来的服务员出了房间。原来,他本来是来添水,结果听唐易说这个,一时入了神,唐易他们聊的又是闲话,也没太在意,就这么一直听完了!
门重新被关上,文佳哈哈大笑,“我说你不做古玩生意,去说书也不错啊!”
唐易也笑了笑,随即正色道,“正好都在,老高,我说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复又问廖沫儿,“你们呢?什么时候离开绍州?”